圖:倫敦地鐵大都會線試乘,正通過波特蘭路站。此路線於1863年開放。本幅素描刊登於
圖:現代化的倫敦地鐵,明亮整潔,吸不到廢氣,不會灰頭土臉,可以安心當「低頭族」。(圖/衛報)
如今,倫敦地鐵滿150歲了,是世界最古老的地下鐵路。150年來改變了倫敦風貌和倫敦人生活,二次大戰期間,許多地鐵站成為防空洞。面對德軍大轟炸,倫敦市民作息被迫轉入地鐵內,學童在地底上課,許多家庭夜間睡在地鐵內。
圖:二戰期間,德軍大轟炸,地鐵站成為防空洞。倫敦市民在此作息,學童在地底上課。(圖/倫敦交通博物館)
走過150年,曾經摩登的倫敦地鐵也呈現疲憊蒼老。炎熱和老鼠是兩大麻煩,盛夏時,車廂內溫度高達攝氏47度,有冷氣設備的地鐵僅40%。
至於老鼠囂張程度,可以從法靈頓街站的公告看出:「請注意:這個車站的老鼠會攻擊乘客。請把你的長褲褲腳塞在襪子裡,以免受害。」
倫敦地鐵甚至有一種獨特的蚊子品種,當這種蚊子於1998年被發現時,人們頗為詫異,要知道,一個物種的進化通常需要上千年。
當年的乘車經歷並不美好。1887年一位乘客在日記中寫道:「隧道裏滿是煙和硫磺的氣味,所有窗戶都關上……到站時,我都快憋死和熱死了。」
這些年來倫敦地鐵進化得「更大、更乾淨、更快了,車裏安裝了空調,還開通無線網路。市民說,倫敦日益成為繁忙擁擠的城市,現在已無法想像沒有地鐵的日子。
倫敦地鐵也為藝術家提供無盡的靈感。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倫敦地鐵,總是充滿神秘和浪漫色彩,包括《魂斷藍橋》中躲避戰火浪漫的邂逅,到007龐德領到愛車的接頭點,再到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月臺。
圖:地鐵不是每個人都滿意的服務,可以在黑板寫投訴。一旁是手搖電話,這張照片攝於1922年。(圖/蓋提圖片社)
圖:1970年代倫敦地鐵車廂也是木製的,座椅形式典雅,被稱為「天鵝絨椅子上的旅行」。(圖/Alamy)
圖:福斯攝影師喬治弗萊斯一手拿著泰晤士報,一邊閱讀小說。(圖/蓋提圖片社)
每座地鐵站的裝飾各有特色。維多利亞車站牆上是那位傳奇女王的頭像,購物天堂龐德街車站牆上,畫著巨大的禮品盒子;靠近國家美術館的查令十字車站,壁畫是一些世界名畫。最有趣的是最古老的貝克街車站,偵探迷可以來朝聖,和牆上的福爾摩斯像合影,猜一猜畫面出自柯南道爾那個故事。
圖:現代化的地鐵,絕非150年前的「敞篷地鐵」所能比擬。
150年滄桑的倫敦地鐵,已不僅是交通工具。「它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倫敦人說說,「倫敦地鐵已經成為了一種國際性的語言。」
150張海報 不同階段倫敦
倫敦交通博物館從
海報在不同階段扮演不同角色,特展以6種主題呈現,從最早教育民眾什麼是地鐵、搭地鐵的禮儀,進而建議民眾搭乘安全、乾淨的地鐵出遊。
圖:倫敦地鐵的經典標誌,寫著「地鐵」(Underground)字樣。這個標誌曾被拿來與幽浮對比,表示地鐵也可快速運輸。
從這些海報,可看出倫敦地鐵各階段的發展,如早期海報設計非常直接,1915年的海報向民眾宣傳地鐵的快速便捷,而且不須擔心內部空氣不清新;1927年的海報採幽默的插畫風格,民眾像是趕著飄入地鐵站搭地鐵,用色繽紛,十分俏皮可愛。還可看出30年代女性的穿著及車子內裝設計,相當有趣。
主辦單位同時邀請皇家藝術學院學生,參加以2063年倫敦地鐵200週年為題的設計比賽,現場展出得獎作品,可以看到濃厚的未來感設計。
博物館開放讓參觀者選出心目中最佳海報,在特展結束時公布結果。
倫敦交通博物館:http://www.ltmuseum.co.uk/whats-on/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