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編織鬍子,一堂考古課
2009/06/13 19:28
瀏覽3,510
迴響3
推薦29
引用1

 

左:2009年世界鬍子大賽第一名「編織鬍子」,類似古代亞述人的編織手法。(圖/新華網

右:亞述人編織的絡腮。(圖/取自網路)

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五月底辦了一場特殊的選美──世界鬍子大賽,有來自十一國的三百多名選手參加,當地人特拉維爾的麻花狀「編織鬍子」,奪得冠軍。

特拉維爾的鬍子養了兩年半,長50多公分,別出心裁的鬍子樣式,為他贏得一金盤和一次鱈魚垂釣之旅。的「編織鬍子」靈感可能來自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大英博物館可以上一堂考古課,看看亞述人的雕像:

亞述人、蘇美人是居住伊拉克的摩蘇爾地區的閃族,長臉鉤鼻、黑頭髮、多鬍鬚、皮膚黝黑。埃及著名的獅身人面斯芬克斯,被亞述人描述為一頭有翅膀的公牛,蓄著編織的絡腮。亞述人的習慣是把上唇鬍子刮掉,其餘編織成一個長條狀的「編織鬍子」特拉維爾則沒把上唇鬍子剃掉,這應該是他的「創意」所在

前三名得獎者。洛杉磯的本朱爾吉斯,以線條分明的「帝王最愛」贏得亞軍。季軍被來自舊金山的帕森摘走,他將自己的鬍子命名為「自由伸展」。(圖/新華網

 

左:這位老兄,不知是鬍子還是辮子?(圖/新華網

右:入圍佳作,看起來仙風道骨。(圖/新華網

 

比起「編織鬍子」,這種「正常的」絡腮鬍在初賽就被淘汰。(圖/法新社

蘇美人注重頭髮、鬍鬚的審美意義,出土雕像的頭髮、鬍鬚都經過精心編織。另外,古代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出土了一尊銅頭像,考證是阿卡德王的奠基人薩爾王的肖像鬍鬚也是按照習慣,經過整理和編織,成螺旋的鬍子

亞述人和波斯人把斯芬克描述為一頭有翅膀的公牛,長著人面、編織的絡腮,戴有皇冠。(圖/取自網路)

 

埃及上層社會男性死者經過編織的卷曲假鬚,表明身份地位。(圖/取自網路)

埃及也有類似風俗。考古學家研究發現,上層社會男性木乃伊的典型範例是,臉部貼金箔、假髮染成藍色,象徵死者在來世仍具有神性(根據文字記載,眾神都應該有黃金血肉和青金石的頭髮);死者經過編織的卷曲假鬚,則表明他們身居社會高層的崇高地位。

從兩河流域、埃及的「編織鬍子」看來,對於體質多鬍鬚的中東、西亞人種來說,編織絡腮鬍可能是上層社會的時尚,代表地位與尊崇。

世界鬍子大賽兩年舉辦一次,這次是第九屆,評選標準不只看鬍子的樣式,還要結合參賽者的穿著以及個人風度。除了前三名,還有十五人獲獎,不過,按照規定,獲獎者需要將獎品捐給當地慈善機構。

下圖:世界鬍子舉辦前,得過數屆冠軍德國人魏瑟(Elmar Weisser把他的鬍子成自行車造型圖/新華網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新聞與歷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3) :
3樓. 左思安
2009/06/27 09:04
男人的注意力.................
當男人的注意力轉向鬍子的造型時,世界的戰亂可能會減少一些。
2樓. 123酷媽
2009/06/23 12:07
這篇有意思
跟考古沾上邊的
都有意思
而且是鬍子
1樓. 竹虛
2009/06/20 19:21
開眼界

大開眼界

當代藝術

的確

創意藝術的美感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