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經典名片「風雲人物」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一部!
2014/01/19 21:55
瀏覽7,456
迴響0
推薦5
引用1

去年底在美國曾經出現一個新聞,引起網友反彈與炮轟,原來
是最受老美喜愛、每年聖誕節都會有電視頻道重播的法蘭克卡普
拉經典黑白電影「It's a Wonderful Life」要拍續集,這年頭
好萊塢不是將舊片重拍,就是出一些從舊片情節衍生而來的「相
關新片」,搞得觀眾大罵電影界缺乏創意,只會一再重炒冷飯,
偏偏被染指的常都是受到影迷喜愛的經典名作,自然讓他們愈想
愈不是滋味,發出了怒吼。

  倒底「It's a Wonderful Life」續集拍不拍,個人並沒有確
定的答案,不過有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目前現今一般稱此片為
風雲人物」,絕對是個天大的錯誤,而且情況超級離譜。這部
影片是民國35年(1946)在美國上映,票房比預期差很多,電影
公司不但沒賺連要保本都很勉強,卻在之後受到影評的追捧,逐
漸讓錯過的觀眾開始注意,終於成為每年聖誕都要再看一次的經
典,也因為在美國首映就沒賣好,雖有詹姆斯史都華與唐娜麗這
兩位知名度不錯的主角,華人片商並不急著引進上映,至少在目
前查得到的上海申報,並無此片的上映廣告。

  另一個較特別的因素在於八年抗戰影響不少美國電影來華上映
的時間,早期上海的進片速度與美國距離頗近,內陸的城鎮大都
等上海映畢才能排檔,所以從上海的上片情況大致可以猜測整個
中華民國的上映狀況。除了上海外,尚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也算
是上外片速度快,但不少電影在香港有與上海不同的中文譯名。
到了上海被日軍佔領的「孤島」前期,美國電影還能在上海放映
,之後連美國影片都無法在上海放映,上海戲院只能映演日片和
華人影片(包括好些日本推動拍攝鼓吹「日華親善」的宣傳電影
),這一斷,好萊塢大片在上海就斷了好幾年,一等日本投降,
新舊片搶著上片,某些舊片因未曾來華上映,對觀眾也有如新片
,照樣佔住好的戲院,若是在美上片時有票房佳績或是獎項加持
,自然比美國賣不好的電影更快被引進來華。

  所以不難理解「It's a Wonderful Life」上海遲遲未見上片
的原因,中華民國幅員廣大,最精確的方式是從各省各市的上映
廣告來查看是否有此片上映的紀錄,自是一件超級大工程,目前
也不太容易做得到這一點。不過出人意表的是,上海遲遲未映「
It's a Wonderful Life」,片子倒曾在香港上映過,中文片名
叫「莫負少年頭」(看過電影的朋友就知道此片名遠比「風雲人
」切合情節多多)。如已現今僅存的華文洋片上映廣告來斷定
「It's a Wonderful Life」中文正式片名,應該就是叫「莫負
少年頭」。

 

  那麼「風雲人物」從何而來?不想再把帳算到劉藝的奧斯卡專
書上,偏偏還真的又是在他的書之後,台灣地區的影評、媒體開
始錯引此片中文片名為「風雲人物」而至氾濫。本來積非成是也
就算了,糟就糟在法蘭克卡普拉還真有部電影在台灣與香港上映
時,叫作「風雲人物」,英文原片名則是「Meet John Doe」。
以電影情節而言,此片譯為「風雲人物」更貼切,在美國首映時
,「風雲人物」算是票房成功,不像「莫負少年頭」吃了敗仗,
但到今天兩片在美國受歡迎與被推崇的程度有頗大的差距,哪怕
風雲人物」也有一個很能引人深思、反映社會現況的好故事。
同樣是法蘭克卡普拉的作品,中文片名硬是被張冠李戴,無論如
何是挺荒謬與不應該發生的事,就像不能因為我高興就把「教父
」中文片名寫成「現代啟示錄」,或是把「四海好傢伙」寫成「
紐約黑幫」,是一樣的道理,應該盡早改正。

 

  除了「風雲人物」和「莫負少年頭」,法蘭克卡普拉還有其他
作品在台中文片名始終寫錯,除了上一篇提過的「太夫人」(
Lady for a Day)外,還有一部也由詹姆斯史都華主演的「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一般不是寫成「史密斯到美京」
就是「華府風雲」,其實上海上映時是叫「民主萬歲」。詹姆斯
史都華奧斯卡得獎作品「The Philadelphia Story」的中文片名
倒是挺好玩,在上海與香港上映時,其實都叫「舊歡新寵」,理
當成為此片正式中文譯名,不過上海大華戲院首映時的廣告上,
在「舊歡新寵」這個正式片名之間,另打了「費城故事」的小字
體副標,日後台灣重映此片,片名就直接用「費城故事」,想來
現在也沒有多少人會要把此片中文譯名改回「舊歡新寵」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根據不朽名著改編的「Pride and Prejudice
」,由葛麗亞嘉遜和勞倫斯奧利佛主演的電影版,上海上映時的
片名是「屏開雀選」,符合故事中女主角的母親急著把女兒們嫁
出去的情節,典故又從成語而來,在舊時外片中譯喜歡翻成4個
字又講求優雅,「屏開雀選」是非常有那個時代的風格。不過到
了台灣重映此片,改成直譯的「驕傲與偏見」(不是「傲慢」喔
!)此後電視、電影數度重拍的版本都翻成「傲慢與偏見」,「
屏開雀選」也就沒啥人還記得了。

 詹姆斯史都華另外一部至今還受人稱道的經典....... 德國名
導劉別謙執導的「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日後還曾被
「電子情書」拿來學習效法翻拍致意,此片在台灣DVD片名就叫
「街角的商店」,擺明了影音廠商偷懶、不認真去查正式中文譯
名,想想在民國30年左右,哪有電影真的會用英文片名直譯?當
年完全不流行這一套,事實上此片在上海首輪戲院放映過,中文
片名應是「小店鴛鴦」,是不是就很有那個年代的味道?

  類似之前提過「風雲人物」與「莫負少年頭」的片名錯誤,還
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亨佛萊鮑嘉主演、由名作家達許漢
默小說改編的「The Maltese Falcon」,目前一般多譯為「梟巢
喋血戰」,但這完全不知是從何而來,不僅上海首映時片名根本
叫做「黑鷹」,連在台灣的老電影廣告都沒有一部電影叫「梟巢
喋血戰」,只有一部影片叫「梟巢浴血戰」,而且導演正巧也是
黑鷹」的約翰休斯頓。這部「梟巢浴血戰」後來再次上映改片
名為「夜闌人未靜」,反倒變成此片日後最為人知的譯名。今日
如果要來「正名」,那麼亨佛萊鮑嘉應該只有演過「黑鷹」,而
沒什麼「梟巢喋血戰」。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