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亨利·李德·哈特爵士(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他評論說:全球歷史,兵法最高就兩本《孫子兵法》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但《戰爭論》比起《孫子兵法》來說,還是有些過時了。
要知道《戰爭論》成書比《孫子兵法》晚兩千年,但李德·哈特企業說《孫子兵法》前沿,而《戰爭論》過時雖然《戰爭論》提出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為政治服務」的觀點,這點跟孫子的「上兵伐謀」不謀而合,但《戰爭論》依然非常強調暴力在戰爭中的運用,甚至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一定要使用暴力毀滅大部分敵人的肉體,從而震懾剩餘人,從而達到勝利的目的.
他生於法國巴黎。早年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任步兵團軍官,並曾在戰鬥中負傷。後來加入英國皇家軍事教育協會。一戰結束後,先後服務於《英國每日電訊報》(1925-1935)和《英國泰晤士報》(1935-1939),從事軍事記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時也是著名的軍事戰略家,在軍事學上提出了「間接路線」的觀念以及涵蓋軍事以外領域的「大戰略」概念,同時他也是現代戰爭「裝甲兵」作戰的鼓吹者。李德哈特與克勞塞維茲同時被譽為西方戰略思想史中的兩位現代戰略大師。1966年被英國皇家授予爵士勳章。
始計篇第一 LAYING PLANS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Sun Tzu said: The art of war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State. It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 road either to safety or to ruin. Hence it is a subject of inquiry which can on no account be neglected.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The art of war, then, is governed by five constant factor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ne's deliberations, when seeking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obtaining in the field.
孫 子 曰 : 兵 者 , 國 之 大 事 , 死 生 之 地 , 存 亡 之 道, 不 可 不 察 也 。 故 經 之 以 五 事 , 校 之 以 計 , 而 索 其 情 , 一 曰 道 ,二 曰 天 , 三 曰 地, 四 曰 將 , 五 曰 法 。
道 者 , 令 民 與 上 同 意 , 可 與 之 死 , 可 與 之 生 , 而 不 畏 危 也 。 天 者, 陰 陽 , 寒 暑 , 時 制 也 。 地 者 , 遠 近 , 險 易 , 廣 狹 ,死 生 也 。 將 者 ,智 , 信 , 仁 , 勇 , 嚴 也 。 法 者 , 曲 制 , 官 道 , 主 用 也。 凡 此 五 者 , 將 莫 不 聞 , 知 之 者 勝 , 不 知 者 不 勝 。
故 校 之 以 計 , 而 索 其 情 。 曰 : 主 孰 有 道 , 將 孰 有 能 , 天 地 孰 得 ,法 令 孰 行 , 兵 眾 孰 強 , 士 卒 孰 練 , 賞 罰 孰 明 , 吾 以 此 知 勝 負 矣 。 將 聽 吾 計 , 用 之 必 勝 , 留 之 ; 將 不 聽 吾 計 , 用 之 必 敗 , 去 之 。
計 利 以 聽 , 乃 為 之 勢 , 以 佐 其 外 ; 勢 者 , 因 利 而 制 權 也 。 兵 者 , 詭 道 也 。 故 能 而 示 之 不 能 , 用 而 示 之 不 用, 近 而 示 之 遠 ,遠 而 示 之 近 。 利 而 誘 之 , 亂 而 取 之 , 實 而 備 之 , 強 而 避 之 , 怒 而 撓 之, 卑 而 驕 之 , 佚 而 勞 之 , 親 而 離 之 。 攻 其 無 備 , 出 其 不 意 , 此 兵 家 之勝 , 不 可 先 傳 也 。
夫 未 戰 而 廟 算 勝 者 , 得 算 多 也 ; 未 戰 而 廟 算 不 勝 者 , 得 算 少 也 ;多 算 勝 , 少 算 不 勝 , 而 況 於 無 算 乎 ? 吾 以 此 觀 之 , 勝負 見 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