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干倘賣無?
2017/09/13 15:10
瀏覽2,46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走到和平東路底的資源回收場,耳邊不由地憶起了兒時街頭…「酒干倘賣無?」的嘶啞叫賣聲,也響起了蘇芮「酒干倘賣無?」的旋律。
一旁老人等著過磅回收資源,回收場負責人告訴我,小台車能換個幾十元,大一點的三輪車也就賺個兩百元。類似的回收場,台北市有100多家散布各處,每個回收場大概有二百到二百五十位資源回收常客,都是附近社區弱勢民眾,回收的來源都是家戶社區的垃圾分類,也就説台北市有二萬多人靠此維生。
整個城市都看得見資源回收者的身影,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裡,驕陽烈日、淒風苦雨,流著汗水,默默工作,換取三餐所需的微薄收入。台灣在資源回收再利用率排名世界第一,他們才是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無名英雄。
第一線的資源回收者當中,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過勞、流沙,是他們的寫照,勞基法遺忘了他們,誇耀台北市美麗整潔的人們,似乎也遺忘了他們!
請切實做好家戶社區垃圾分類,溫暖,常常是在伸手的那一霎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