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白樓~二、三樓閣簷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
太白樓,原名謫仙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雄偉壯觀、濃蔭簇擁,是一座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的古建築,是為紀念詩人李白而建造的。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太白樓」。
太白樓採用傳統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
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

↑ 室內陳列有李白生平簡介
唐玄宗後期,朝政日益腐敗,生性耿直的李白處處遭受讒言打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被迫辭官,在這一帶遁隱山水,壘草舍,搭茅籬,或縱酒長歌,或抱琴醉臥。
興緻好時,他還前往采石磯江邊泛舟月下,吟詩弄月,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時光,寫下《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傳誦千古的名篇,使得采石磯詩魂縈繞,魅力獨具。

↑ 白頭翁

↑ 廣濟寺,位於太白樓西側山腰處,始建於三國孫吳赤烏年間,自古即是江南名剎

↑ 蛾眉亭~位於廣濟寺西首,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曆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

↑ 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鬱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相傳李白是在這裡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 我欲乘風歸去 ~ 李白塑像,1987年製造,高3.5米,合金鋼塑造 ~ 詩人就是這樣飄飄欲仙、跳江捉月的麼?
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晚年駐足采石,常獨自登磯飲酒賞月,一次因酒醉,看到江水中漂浮不定,若隱若現的月影,誤為月落,便跳江捉之,然後騎鯨上天。這就是千百年來民間留下的“李白採石磯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浪漫故事"。

翠螺山以秀麗稱勝,而不乏險峻 。山勢崢嶸,峰巒遙接,巖壑靈秀,蜿蜓起伏,林木蔥鬱,泉水潺潺;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磯,最高處是翠螺峰。
李白有詩描繪:「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濮間,回波自成浪。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

采石風景區沿江棧道,凌空飛架於臨江的懸崖峭壁之間,南起三元洞,北至蝸牛尾,全長約800餘米,依山就勢,起伏蜿蜒。
沿途設有鐵索橋、拱橋、穿山隧洞、觀景台、休息廣場等景點。遊人穿行於沿江棧道,仰觀絕壁、俯察江流,探奇懷古,思飄天地之外。


↑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樸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

山之西麓有“西大窪”,這裡岩石裸露,崖陡谷深。遊人倚翠螺、瞰長江,聽林濤與江浪共鳴,看沙鷗與白帆互逐,猶如置身仙境。
從磯頭上居高臨下,南望天門中斷,北眺絕壁連峰,稍有風過,滾滾長江便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采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 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

↑ 望江佛
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緻,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


↑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塚 ,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林散之題字“唐詩人李白衣冠塚”; 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 懷謝亭

↑ 日影西斜了

↑ 順著山道而上,石羊石馬守護著詩人的青山之夢。想加快腳程趕到山頂的三台閣,觀看長江上的落日美景

↑ 三台閣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朝時毀。據康熙時州守楊霖在《採石三台閣記》中所載:周文襄公提升為大中丞時,捐俸買下了松蒔山。光祿公(曹履吉)也自願捐三千金建閣於山巔。閣建好後,以“三台”為名,以祀“文昌”之意。當時閣的東西各有三楹,以居黃冠。由此可見,“三台 ”是星官的名字,為大熊星座的六星。
曹履吉建三台閣不只為了觀星象,而是兼有觀天時、世時、水時之用。曹履吉身為當塗人,在外做官後回到家鄉,“念采石要地,患巨測”,乃“自建高閣翠螺之巔,假風水署'三台',實閱江防飛渡也”,希望藉助文昌帝君來保護一方的平安。

整個景區匯集山水、人文和建築藝術於一體,值得細細品味,至少得安排半天時間。如果旺季來,可在遊完三元洞後,到江邊乘船遊覽,從大江上看翠螺山及采石磯的全貌,就更不虛此行了!

行行復行行,出了一身大汗,三台閣仍然可望不可及.....。多次經驗告訴自己,老太太甭逞能,天黑後山路難行;走到景區門口還有好長一段路。慘了!偏偏手機又遺忘在馬甲口袋,讓朋友給拎回家了;還是趁著天沒黑,快快出山吧!


↑ 密密麻麻的倦鳥們也歸林嘍

趕到景區門口,果不其然鐵門已經拉上了!還好大門外的廣場上,樂聲高揚,喧天價響,人影幢幢,熱鬧得很哩!找門衛前來給偺開了大門鐵閘,馬不停蹄,還真是足足走了整整一下午。
嘿嘿!苦頭,還在後頭等著呢!
萬里長江東逝水 斜陽日落不須歸~
說「不須歸」還真有點兒心虛,真相卻是迷糊的 Reed 真的迷路了,身無分文又饑寒交迫,流落異鄉街頭,有家卻歸不了!呵呵!請聽下回分解!
【附註】
歷代慕名前來采石磯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
李白一首《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
孟浩然,夜泊牛渚描述到:
星羅牛渚夕,風退鷁舟遲。浦溆嘗同宿,煙波忽間之。榜歌空裡失,船火望中疑。明發泛潮海,茫茫何處期。
劉禹錫,泛舟長江,他在《晚泊牛渚》詩中勾勒出秋天牛渚暮色: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殘霞忽變色,遊雁有餘聲。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賈島,也曾目睹牛渚絕險,其詩曰:
巨川匯牛渚,下有淵靈宅。絕壁俯層岩,回波自撞激。不見燃犀人,空憶騎鯨客。泊舟涉危亭,蛾眉望中碧。
參考資料:http://www3.ahta.com.cn/attractions/detail.php?id=00007
- 4樓. 真糊塗2012/05/29 22:25原來.....
糊塗之人 還真不少!! 哈哈哈!!!
真佩服 你的行動力 與 旅遊驚險.....
出來旅遊 就是要有特別的插曲 才算真正的旅遊.....
這樣 東跑西跑 我還真不太敢.....我只能固定一個地方 慢慢玩!! 哈哈哈!!!

能在石頭上 找出ㄧ棵樹苗 也不容易!!
想不到 變成枯木 更有味道!! 哈哈哈!!!
很多事.不是裝糊塗就裝得過.不裝糊塗怎麼過? 哈哈哈!!!您說對了!出來旅遊 就是要有特別的插曲 才算真正的旅遊.....

膽量是訓練出來的,不過傻人傻福,總以有驚無險收場!
謝謝分享石與枯木,它可是插花的好素材哩!
Reed 於 2012/05/29 22:40回覆 - 3樓. the dreamer girl2012/05/29 09:00馬鞍山也因此冠上詩都之名!
Reed 於 2012/05/29 22:42回覆 - 2樓. cwc2012/05/28 11:20李白
愛遊山玩水的李白,若長在現代,不知會迷戀瘋狂旅行到如何?!嘿嘿!大陸網友曰:「李白若活在今天,肯定無法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這些名山大川昂貴的門票,他根本買不起....」只能望門興嘆了!大陸風景區門票逢節就漲:
http://big5.china.com.cn/city/txt/2007-05/11/content_8240435.htm
Reed 於 2012/05/29 00:13回覆 - 1樓. 譚梅2012/05/28 11:12如果再过几天
春深些,这些景色会更美呢!
看来大陆的广场文化南北皆如是,我们这里也是早晚广场上全是锻炼的人,跳广场舞的,打太极的,踢毽子的,尤其是跳广场舞的人数量最多,就像您照片里的那样。
到了夏季广场上一般还会有消夏晚会,就是各单位出节目表演。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