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信仰
2014/10/21 16:23
瀏覽19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王爺又稱千歲、府千歲、千歲爺、老爺、王公、大人等,亦曰代天巡狩,台灣民間習稱為王爺。
代天巡狩可以指:代替天子,巡視政區的巡按、欽差等大臣。
《明史》職官志:「巡按則代天子巡狩。」
《幼學瓊林》文臣:「代天巡狩,贊稱巡按。」
代替天帝,燮理陰陽和巡察人間善惡以施福降禍的神祇,並能為人民驅除一切瘟疫與邪惡,一般指的是王爺信仰。
王爺是三百六十進士罹難之說,以影射王爺姓氏之多、事蹟之廣,亦有同姓而不同人,亦有不同說法。據傳眾多王爺中,便有132姓。
例如:
(一)秦始皇焚書坑儒,在咸陽活埋儒生360名,後人將這些儒生尊為王爺供奉。
(二)唐玄宗清道士張天師作法,造成360名進士無端而死,因此皇帝賜封「王爺」,並令全國建廟供奉
唐朝進士三百六十人(或云三十六人),唐玄宗欲試驗天師之道法,而被暗藏地穴,且高歌昇舞以為陰地,然後唐玄宗召來天師詢問,北地為陰或陽?天師曰:陽地。帝曰若陽地何來歌舞之樂?必陰也,故有邪魔作祟。天師大怒,及焚符遣神將,誤殺所有進士
(三)明朝末年,有360位進士,不願在清人體制下服官,皆自盡身亡,玉皇憫其烈,逐一封王,授命下凡,稽察人間善惡疾苦,民間俗稱其王爺府為「代天府」,而王爺巡境為「代天巡狩」。
(四)明朝初年,有閩粵360名進士同坐船進京殿試,遭遇船難,無一伴免,皇帝聞訊備感憐惜,便分別封為王,也當海神祭祀,以保護航海安全。
在台灣王爺信仰包括
一府千歲、二府千歲、三府千歲、五府千歲、七府千歲、五年千歲等
其中五府千歲的王爺就有:蘇、王、梁、秦、蔡;李、吳、池、陳、伍;池、邢、金、何、馬;溫、白、紀、范、雷;朱、岳、韓、金、伍等不同組合。
這三十六進士、三百六十進士,在台灣都以「王爺」名義祭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