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脫(世界日報家園版)
踏入那扇紅色的大門時,誰也沒想到,接下來的六十分鐘將是一場智力與團隊合作的極限挑戰。
某一天中文學校下課後,我與九班的十餘位十五歲的學生去了位於馬里蘭州(Maryland)洛克維爾(Rockville)市的Red Door 玩「密室脫逃」(Escape Room)。我與六位男同學一組,挑戰「越獄」(Prison Break)。十位女學生分為兩組,分別挑戰嘉年華遊戲(The Fair Game)、禮物店(The Gift)。
密室脫逃的時限是一個小時,進去房間前,服務人員讓我們看一段影片,介紹挑戰的劇情以及注意事項。
當我們七人進去房間時,灰暗破爛就像是監獄。起初我們毫無頭緒,之後冷靜觀察,查看了牆壁上的刮痕、記號,在床下的隱藏抽屜內發現了一把槍、手電筒,也找到了一塊綁在繩子上的小磁鐵,七個人各自尋找線索,不時分享發現和想法,最終,找到了開門的鑰匙。但令人好笑又沮喪的是,門鎖咔喳打開了,推、拉其門,門都「無動於衷」,直到一人搖了搖門,才發現這是左右移動的拉門!
終於打開了第一扇門,令人振奮,雖然我們困在第一個房間裡超過十五分鐘。在隨後的房間內,我們齊心協力,快速尋找到隱藏的線索,穿過第二個房間。
在第三個房間裡,大房間內還有小夾層,線索繁多且難解其意。安祖在打開一個零件時,意外損壞了櫃子的抽屜,這「蠻力破壞」讓我們哭笑不得。面對棘手的謎題,我就像是阿波羅十三號的太空人,內心不禁喊出:「休斯頓,我們有了一個難題!」(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最後,我們求助提示,終於解開謎題,打開了一扇矮門。
我們一一屈身爬入另一個房間,才意識到之前發現的槍是用來放置在槍架子內,某些拼圖也在這發揮了作用。線索藏在不同的角落、細微處,我們繼續拼組訊息、破解密碼。
到最後一個暗房內,警報器突然大響,紅燈閃爍,我們在緊張的氣氛中盡力解決難題,牆上有一張老地圖,必須用手電筒才能看清上面的數字。得到號碼後,計時器上的時間飛快減少,我們心跳加速,手忙腳亂地嘗試各種密碼組合。儘管有些同學開始懷疑能否成功,但在剩下十二分十二秒時,我們破解了密室,成功越獄!大家興奮地歡呼起來。
在一個小時之內,在不同的房間內找出線索、打開門鎖,可真是不小的挑戰;我忘了帶老花眼鏡,無法轉號碼開鎖,只能儘可能地找線索、幫忙分析。學生們中、英文夾雜地溝通,不斷地嚐試,堅持不懈,終至達成任務。我也才認識到,學生們私下的活潑好動,面對越獄的挑戰,細找線索、靜思分析、速試開鎖、越挫越勇。平時在課堂上沉默寡言的昊緯,這次是團隊的「解密專家」,他鎮定自若,冷靜地分析可能的線索,不斷嚐試、堅持,為我們找到最多的開鎖關鍵。
活動結束後,一位男學生說:「越嶽密室的設計很精巧,考驗推理能力,讓我們有挑戰的動力,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女學生也有回饋:「和同學們的關係更加親近了,也學會如何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希望以後會更有默契,並成為更好的朋友。」
這次密室逃脫不僅是一場遊戲,更是一堂生動的課,教會了我們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發揮團隊中每個人的優勢,達成共同目標。這些經驗,或許會成為未來面對現實挑戰時的重要助力。
(6/16/25刋載在世界日報家園版)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2/8798854?from=wj_catelistnews
年初1/26/25與黎明中文學校的學生們去密室、去逃脫、去互助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