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的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
文本
現代資本主義的典範…麥當勞的「符號具」(signifier)隨處可見,這種現象在「符號義」(signified)加註意識型態後,衍生出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的意義系統,代表著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主流模式,同時也是現代化之後的一個畸形現象。
所謂「麥當勞化」的解碼包括五個主要面向:
1.效率~
即選擇最理想的方式達成所欲的目標。
2.可計算性~
強調的是商品販賣(產品體積以及售價)以及服務提供(取得商品的時間)。
3.可預測性~~
即在確保每個區域或每個時間所提供的商品服務都是相同的。
4.非人科技的控制~
分隔線、有限的餐點組合、少量的選項以及不舒適的座位,使得顧客做出 與管理階層期望一致的行為,而這控制運用在所有進入“麥當勞”世界的人們(包括員工)。
5.理性中的不理性~
“麥當勞化”存在其理性處理系統中的缺陷,即理性化系統常會帶來不理性:如無效率(收銀台前的大排長龍)、歡樂的假像(來自員工共同化的劇本行為)、同質化(即使在東京也沒有差異)、去人性化….等。這與韋伯所稱的過度理性化的「鐵牢籠」有著「符號義」(signified)的同義概念;韋伯對理性化強烈的批判乃是「西方世界的演變愈來愈趨除魅化」,任何有關傳奇性、神秘性、幻想、夢想等意念的事物都被視為非理性,“麥當勞化” 所強調的紀律、規律、制度化、形式化、一致性及有系統的大批量的生產運作皆是不容許這樣魅化的遐想,如今“麥當勞化”不只影響著飲食文化,甚至在教育、工作、衛生保健、旅行、政治、家庭以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可以看到麥當勞化的侵入。
於今,我們甚至憂心“麥當勞化”的侵入疆界,已主宰了人們的生育與死亡的層面;人們的生死都受到高科技介入所控制,高齡婦女可以懷孕;各種技術可以幫助人們篩選寶寶,講究優生的家庭可以任意夭折不好的胚胎;超音波使人們看得到胎兒,母親與胎兒的視覺化關係密切;為使命好,計算生辰八字而使得生產變成一種病狀,得在醫院按時剖腹完成。
至於死亡的面向上,人們可以活得長壽,卻不見得活得更好。《書經·洪范》指出人生有五福(五福臨門的出處) “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些自然認知的文化儀軌,因死亡巿場正大幅“麥當勞化”,遂已成為理性系統的新興產業;它有著同樣的規格計算、治療紀律、死亡的一致認知、及對於人進行同樣的銷毀過程等制度化的遵循。美國精神醫學暨死亡學專家伊莉莎白.庫布樂.羅絲(Elizabeth Kublai-Ross)指出:「今天的死亡過程在許多方面都變得更為可怕而令人厭惡,也就是說,更為孤單、機械化以及非人化…死亡過程變得孤離而又無人情味,乃是由於絕症患者被迫從自己熟悉的環境運出,而匆匆忙忙送到急診室的緣故!」
死亡本不是疾病,而是生命的自然歷程,然而現代醫療的“麥當勞化”卻將「死亡」一律當成「疾病」來處理,不但無法面對自然的死亡,也無法自然地面對死亡;因此,也讓現代人無法自然地尊嚴去死。理想的考終命(壽終正寢)已有其現實的困難。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2008/12/30 22:07人生
數十年一轉眼即過、人生其實有很多問題一輩子都不可能解決、就挑一樣最有興趣的去研究吧!!人間一夢今古..何不修自心..
冏冏 於 2008/12/31 23:00回覆 - 3樓. 半吊子2008/08/31 09:35佩服!
看完本文又看到樓下的那位所言,… 時在沒話說了。(嘻 ) - 2樓. 鬼頭刀 ^ _ ^2008/08/30 20:52觀後感想....
看了您這篇大作之後,讓我若有所悟.....
腦海裡出現一個畫面!
還記得小時候家附近那些個農家的養雞方式,很隨性.....叫放山雞!
從出生開始便放任著雞兒們四處遊蕩,所以眼前常可見到〝母雞帶小雞〞的畫面....
年紀大些開始上學了.....
附近農家的養雞法似乎也開始有點小改變了,雞兒不再四處流浪,牠們有遮風避雨的雞舍可住了!
小雞的生活也跟著改變,牠們開始要上安親班,於是母雞不再帶小雞了!
接著更年長些,畢業退伍進入社會以後.....
雞舍消失了,想看間雞舍還非得奔波到鄉下才能見著,不過辛苦總是有代價的,因為那雞舍之大........當真是夠人瞧的!
走進雞舍裡,呵....全分配好包廂,隻隻有份、不多不少一隻ㄧ間!
吃喝拉撒牠全在這小小的包廂裡頭解決,痾...或許應該說這小小的包廂,便是雞的全部世界,小空間裡...未來將會存在著這隻雞一生滿滿的回憶!
談到這裡人已經很無力了.........
不過最後這心得還是得談一下....原來〝包廂〞、〝安親班〞這些個構想,咱們這些人們,更早便已經運用在雞兒的身上了!
這光景,好似正在提點我一件事情.....
原來管理的本質是...〝嘗試〞!
而嘗試的對象是.......〝條件不拘〞!
- 1樓. Empty Traveler2008/08/29 01:32安寧療護
討論死亡永遠是自他精神成長不能逃避的:
台灣安寧療護推行有年 雖還不如西方社會開放死亡的對話
但已漸漸有人注意 死亡者的尊嚴與意欲
終究在在機械化自動化裡 會回到基本人性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