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福建廈門泉州華安土樓全覽五日遊
2010/05/31 17:58
瀏覽38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福建廈門泉州華安土樓全覽五日

先不要被純文字行程嚇倒,我每個行程大約拍了2000張照片,可以到左上第3格部落格相簿進入對照相簿看圖片,每個旅程已濃縮約200張以內。請點此觀賞

第一天 松山/金門(搭船)---廈門

今日集合於【臺北】﹝松山機場﹞搭機飛往【金門】,13:00抵達﹝尚義機場﹞午餐後14:00一條根茶藥布膏/陳金福號貢糖小魚牛肉乾/大方金酒廣場隨即前往﹝水頭碼頭﹞,搭乘﹝客輪碼頭較亂﹞前往有“華僑故鄉”之稱的【廈門】﹝東渡碼頭----原和平碼頭已變更﹞。16:3017:50抵達後午餐。爾後遊覽【黃金海岸】觀光大道,像新加坡兩旁植樹穠廕並建立許多漂亮的別墅,廈門大學海灘,在此您可眺望小金門、鼓浪嶼鄭成功像,距離近至連手機可接收到金門訊號呢!享用晚餐後20分鐘車程入住酒店休息。

餐食:  早:自理      午餐:金門海鮮小吃風味   晚餐:黃金海岸中式合餐 好

住宿:  廈門賓館  好 自己攜行李上房

第二天               廈門-泉州(洛陽橋、開元寺、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天后宮) 

【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3129米 、寬45米 、高73米 ,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歷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寬5,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鬆樹七百棵。我們身后的這棵鬆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后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於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臥在海灘上,想讓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於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隻見上面寫著一個字。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甘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后來又傳說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於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 平方米 。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

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建于唐武則天垂拱三年(西元 687年),現存建築是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修建的。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 200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及現代高僧弘一法師等名家的字跡和木板楹聯也珍藏在這裏。東塔名鎮國塔,鹹通六年(西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東塔通高4824,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內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塔為框架式的結構。正中的塔心柱直貫於各層,是全塔的支撐。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崗岩,以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計算精確,築工縝密。東塔已於 1997年人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三年(西元 917年)王審知由福州泛海運木來泉州建此塔,初名無量壽塔。北來政和四年(西元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西塔通高44.06,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須觀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遊客與學者的廣泛興趣。
泉州開元寺石塔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誌。東西塔已成為泉州的象徵。更有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集佛學、書法金石音樂繪畫文于一身的現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師。

【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海外交通陳列館展示了兩千多年來泉州的海事活動以及明清時期鄭和下西洋、華僑出國、經商貿易、信仰與民俗的交融等歷史事實。
   
宗教石刻陳列分伊斯蘭教、古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四個部分。以伊斯蘭教遺物最為突出,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居全國第一。位於開元寺內的古船陳列館展出了1974年出土的一艘13世紀建造的福建遠洋木帆船,船艙出土的遺物有香料、藥材、木貨牌()、銅鐵錢、陶瓷器等14類。

【天后宮】

泉州天宮是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媽祖宮,歷代均加擴建修繕.現存大殿、後殿、東翼亭子及東廊,均保留著明清的建築形式,其佈局嚴謹,頗為堂皇.後殿有婆羅門教式石柱兩根,風格與開元寺大雄寶殿的相類.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龍柱兩根,為閩南石雕傑作,現已移至開元寺。泉州天后官始建來慶元二年(西元1196年),槍神媽祖林氏默娘,是北來平安軍(泉州府)節度轄下的莆田縣湄洲島之民女,生於來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三月甘三日。宋雍熙四年(西元987年),重陽佳節,媽祖父兄駕舟渡北上,西風正急,途中遇到狂風惡浪,船在狂風怒濤中劇烈顛簸,媽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難,親臨救駕,父親救起,兄長與自己身亡。明永樂五年(西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監鄭和,奏令福建鎮守官重新其廟。現在建築群還保存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建築,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餐食:  早餐:酒店內   午餐:興源古厝餐廳泉州風味餐華僑大廈左邊

晚餐:華僑大廈2樓中式合餐

住宿:  泉州華僑大酒店早餐普通

第三天  泉州-華安(二宜樓)-漳州

二宜樓     環保車來回10Rm

 有“土樓之王”之稱的,閩南人最早建最大的土樓,後客家人模仿於永定,它始建於1740年,占地面積爲6600平方米 ,高16米 ,歷時31年才建好,真可稱得上是“康乾盛世”中國夯土建築的一大奇迹。因為「宜山宜水、宜室宜家」兩相宜而名之。直徑73.4公尺,平面內外兩環,外環樓高四層,分6段間隔,單層多達五十二開間,屬於大型土樓。雖屬單元式平面布局,必要時內圈走廊也有門洞相通,兼有通廊式的優點,匠心獨具。土牆上端有連通全棟的「隱通廊」,遇盜匪來襲,各戶皆可進入通廊防備,防禦設施周全,建築構件及裝飾精美,可說是福建土樓的瑰寶。 再去土樓博物館參觀,內不能拍照。福建土楼博物馆建在华安大地土楼群的南阳楼,展馆分为土楼民居、土楼建筑、土楼民俗、关爱土楼四大部分,共设展室33间,共征集和复制文物文献1000多件。一至三层单元住房内分别摆设展品、恢复原始居住情景及先民为了聚族而居、安全防卫的需要,利用本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采用生土夯筑等技术建造土楼的场面,可以深入了解福建土楼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建筑科学、社会传承和民俗风情等。

餐食:早餐:酒店內午餐:華安土樓旅客中心餐  晚餐:漳州中式合餐 菜服務差

住宿:  漳州大酒店  普通4星→3 (客人以為以後回廈門賓館)

 

第四天  漳州(南山寺、百花村)-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   

南山寺

建于唐開元年間,爲閩南著名古刹之一。寺內的歷史古迹以“南山寺五寶”最爲著名,它們分別是重達650多公斤的大銅鍾、用天然石筍雕刻的佛像、血書滑緣經、光緒帝禦賜藏經及緬甸玉佛。

南山寺在漳州市區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為漳州八大名勝之一,是聞名海內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佛教大寺院。據《龍溪縣誌·古跡》記載,它原名“報劬崇福禪寺”,是唐開元年間(西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陳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稱南山寺。
    
陳邕原籍京兆萬年縣(今陝西西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間(西元705706年)進士,任太子 李隆基的 老師,李隆基登基(即玄宗皇帝),封為太傅。開元二十四年(西元736年)因與奸相李林甫不合,被貶謫到福建,先居福州,後遷興化,最後遷居漳州。他看中九龍江南畔丹霞山麓這塊山水秀麗的地方,興建府第,因為建造形式類似宮廷,且有五個大門,違犯規制,被人密告到朝廷,說“陳邕興造皇宮,陰謀造反。”皇上派欽差前來查辦,消息傳來,陳太傅謊了手腳,心想大禍臨頭,苦無對策。在危急之時,他的女兒金娘含淚請求父親,舍宅為寺院,讓她削髮為尼,以保全家性命。陳太傅只得應允,即日請來法師,為金娘剃度為尼,並把她的閨房改為“修真淨室”,將府第改為“報劬院”。欽差大臣來到,見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宮,據實複旨,陳太傅免予問罪。

百花村

市集,更是當地有名的鮮花村,據說明朝永樂年間,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後裔遷來此地,以種花爲生,後來種花的傳統就在這裏世代相傳下來。

【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佈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

【鋼琴博物館】由原籍鼓浪嶼的旅居澳大利亞鋼琴收藏 家胡友義 先生提供珍藏的30台古鋼琴,裏面展出了十九世紀德國、奧地利產的古鋼琴, 都是胡 先生的私人藏品。 

餐食:  早餐:酒店內   午餐:中式合餐好  晚餐:華僑大廈2樓餐

住宿:  廈門賓館  

第五天  廈門(南普陀寺、中山路商業街)/金門/松山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於五老峰下,建於唐,有「千年古剎」之稱。據考證,南普陀剛建之時,門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景色十分優美。現存的放生池,仍低於地面較深,可見其悠遠的歷史存在。南普陀寺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兩側山門建築,大理石刻「鷺島名山」,「廣廈島連蒼海闊,大心量比五峰高。」將寺定位得相當之高。

五老峰是廈門八大勝景之一,五老淩霄以其挺拔秀奇著稱。山上林木蓊郁,奇石嶙峋,洞壑幽深,岩泉清冽。盤旋曲徑,直上顛峰亭台,放眼海天深處,碧波蕩漾,巨輪輕艇往來如梭。環視鷺島新姿,綠樹掩映,層樓大廈參天。俯瞰足下,梵宇琳宮浮現於雲霧縹緲之間,恍若置身蓬萊仙閣之上,飄然欲仙,樂趣無窮。真不愧為鷺島名山藏古寺,梵宮勝景納遊人。
有“千年古刹”之稱,位於五老峰山下,是閩南乃至全國聞名的寺院,緊臨廈門大學。寺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起源于唐代,薈集了閩南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左右廂房、鐘鼓樓等構成的建築群,雄偉、壯觀,頗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無邊”之威嚴。

廈門免稅店似比較便宜 也收台幣

松山機場 復興GE-2322加班機 KNG/TSA  1450/1550

餐食:早餐:酒店內   午餐:好清香中式合餐 可 

住宿:溫暖的家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