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紅土地羅平油菜花元陽梯田12日旅遊之
驚歎雲南建水古城朱家花園
陳一宙
我們攝影團或旅遊團,每年2月都有很多人來雲南昆明,主要目標去看羅平油菜花、元陽梯田、東川紅土地等視覺饗宴的自然風光,每次經過建水古城,都只是街上走一遭,吃個飯就走了。這次時間稍為長一點,突然發現「朱家花園」,在看過北京、上海的大觀園(其實是按紅樓夢小說而建,非真實的),蘇州庭園、山西喬家大院、常家莊園等之後,如獲至寶,在西南邊陲地帶竟有如此精緻的書香門第大豪宅,以後有機會更應該多留些時間觀賞,且聽我描述朱家花園的故事。
建水古城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中游北岸,距昆明市
建水古城因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相對眾多,過去的東城門朝陽樓(也稱迎暉門)是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所建造,形制像北京天安門,建造時間卻比天安門早了28年,至今六百餘年,是滇南重鎮建水歷史悠久的主要標誌之一,中國邊陲老重鎮的象徵。明末,西南北三樓毀於戰火,僅存東城樓,東面高高懸掛的「雄震東南」魄力十足。朝陽樓雕梁畫棟、彩繪丹青都相當美觀大氣,目前1樓改建為茶室與閱覽室,2、3樓則為藏書室,典藏珍貴歷史書畫超過1萬卷,歷史及藝術價值相當豐厚。建水文物古跡百餘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0處之多,最古老的寺是元朝的指林寺,最宏大的廟宇是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建水文廟,歷史上文風盛行,古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之譽。元代初期創建文廟廟學,明朝以後又相繼建學政考棚、州學、書院、府學等等成為滇南最高學府。
建水古城內擁有豐富多彩的民居建築,包括哈尼族的蘑菇房、竹瓦房,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的土平房等,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朱家花園」,此外還有元代建造的建水文廟、明代的學正考棚,這些歷史建築都見證了建水地區的文風興盛。而離古城西方不遠處,有一座3閣17孔的大石拱橋,造型獨特別緻且工藝精湛,橋下瀘江河與塌冲河在此交會,猶如兩條巨龍蜿蜒盤據,故得名「雙龍橋」,是雲南古橋中規模最大及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橋梁。
在建水古城內的建新街,有一組規模寵大的清代民居建築,這就是有“滇南大觀園”之譽的朱家花園。朱家花園是一個讓人震撼的整體,見之讓人想起頤和園,想起《紅樓夢》裏的大觀園。說讓人震撼是有原因的,一是西南邊陲能出現這樣大規模的建築本身就讓人驚歎;再是其為私家豪宅更令人噓噓,三是其建築中的人文、地理和工藝水準之高更是讓人難以想像。
朱家花園是清末富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前後歷經約30年,於宣統年間終於落成。該建築占地2萬多平方公尺,其中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公尺,主體建築呈“縱四橫三”佈局,為建水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民居的變通組合體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房屋214間。整組建築陡脊飛簷、雕樑畫棟、精美高雅。庭院廳堂佈置合理,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形成“迷宮式”建築群,為建水典型的並列聯排組合式居民建築群體。朱家花園的每一片磚瓦,每一幅字畫都在透露著這個家族內心的秘密。所有富有寓意的精妙絕倫的門窗雕花,讓我們感受到的依然是一個家族在傳統的道德禮儀下面,那顆豐富而深厚的內心,那種寶貴、神聖而傳統的堅持。庭院寄情,故跡懷古,這裏精美的家居藝術蘊藏的是朱家族人以和為貴的宗族觀念和對家族興旺的誠摯祈盼,承栽著朱家族人百年來的夢想與榮耀,歷史的留念渲染著朱家的傳奇故事。
朱家祖籍湖廣麻陽縣人,明代洪武年間流徙到雲南建水,寓居西莊壩西高伍。明末清初,其五房遷居白家營村,生子卿,卿又生子永祜。一直都是普通平民,數代人經營茶葉、絲綢等等。順治四年(西元1647年)朱永祜才四個月大,其父就死於“流寇之難”,在逃難中,棄詩書務農為生計,公事寡母朝夕唯謹,又誠實練達,謙和退讓,以勤儉自主,次第經營,朱永祜這一支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
清朝同治年間,到了朱廣福,把家遷到建水老馬坊村,置田買地,建蓋瓦舍,開設碾坊酒坊,人丁興旺,家產漸豐。建水東南部的個舊,錫礦產業日漸興旺,個舊和建水間的臨安大道是滇中、滇南通往省城雲南府(今昆明)的交通要道,農閒時節,朱家開始趕馬經商,日積月累,獲利可觀。朱廣福籌集資金成立朱恒泰商號開採錫礦,還在個舊興建了一座冶煉廠,成為了集錫礦的開採、冶煉為一體的大東家。
朱廣福死後32年,其孫朱朝琛中舉人,授貴州桐梓等縣知縣,當時朱朝瑛(朱成藻之子)也中了進士,得受廣東補用道,遂成為朱家的核心人物。除行銷土產百貨外、還大宗販售雲土(鴉片)、錫錠,到清朝光緒時朱家已經成為滇南富紳。
此後,朱家繼續擴大了商貿的規模,搞起了進出口貿易,把個舊出產的成品錫錠,經過蒙自運到廣西百色再轉運香港,由香港運回棉紗,百貨等洋產品。清朝光緒15年(西元1889年)根據條約,清政府在法國政府的要求下在蒙自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海關,錫錠的運輸改由陸路經過個舊——蒙自至蠻耗裝船沿紅河順流而下通過越南東京(今河內)抵達海防再由海防上遠洋輪船運送到香港和西歐。因為進出口貿易的蓬勃發展,朱恒泰在蒙自設立了總公司,同時在香港,昆明,建水,河內設立了分公司。 當時,雲南的商幫中來自建水的“臨安幫”與“昆明幫”“騰越幫”齊名,而朱家名下的企業“朱恒泰”就是“臨安幫”的首富。
按照傳統,“先富起來”的朱家,當然是廣勘宅基、大興土木。光緒初年,朱成章、朱成藻兄弟(朱廣福之子)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朱朝瓊、朱朝瑾等兩代人的生意如日中天,士、農、工、商,一樣不差。朱氏家族已經發展到叱吒於整個滇南黑白兩道的巨大家族。其威力足以影響到滇南甚至全省的政治和經濟。這時,朱家在建水城內泥塘購地30餘畝,延請能工巧匠,建蓋家宅宗祠。
由於設計規模大,工期長。第一次,園子修了一半,清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滇南爆發了反清仇洋礦工起義,因為朱朝瑛鼓動鬧事,並出錢資助領袖周雲祥,牽扯到官府利益,清廷派兵鎮壓,朱朝瑛知道脫不了關係,被迫逃亡,投靠時任安徽、吉林巡撫的朱家寶逃亡日本,在日本躲了五年後,於宣統年間返回建水,才著手修園子。
朱朝瑛在日本受到明治維新思想的影響,深感清王朝氣數已盡,回建水後就聯絡反清志士,密謀反正。宣統三年(1911年),許多有識者尋求救國之道,同盟會的影響遍佈中國,朱朝瑛受廣東陸軍提督龍濟光所托回鄉募兵到粵。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
朱朝瑛辭職去廣東專做錫錠生意,繼而又去龍濟光手下任職,還被選為國民政府參議,這無疑是光輝的一筆。1915年12月,袁世凱在北京自稱“洪憲”皇帝,蔡鍔、唐繼堯在雲南首發護國起義,出兵四川、廣西討袁。當時依附於袁世凱的廣西軍閥龍濟光之兄龍覲光被任命為雲南查辦使,率粵軍第一部企圖借道廣西進攻滇南夾擊護國軍。朱朝瑛為屬下第三路軍司令,帶領士兵1700餘名在廣西百色以西被護國軍縱隊長楊傑率軍擊敗,龍覲光餘部也被護國軍和桂軍殲滅。與此同時,朱朝瑛之子朱映桂聯絡土司和土匪武裝進攻建水城,亦為護國軍打敗,朱映桂戰死。戰後,朱氏家產再被抄沒。直到1922年,唐繼堯感念朱家辛亥革命有功,始發還家產。
1927年,唐繼堯死後,龍雲執掌雲南軍政大權,他所招撫的綠林武裝南防遊擊軍指揮李紹宗部進入個舊。此時,朱朝瑛任個舊、蒙自守備軍司令官,命其侄朱映椿等嚴加防範,後雙方火拼七晝夜,燒毀店鋪上千間,死數百人,釀成慘禍。事後,省府指令解送朱朝瑛和朱映椿到昆囚禁。後朱映椿被處決。
時代決定命運,朱朝瑛個人乃至整個朱氏家庭的命運,隨同中國幾次國內革命戰爭,幾沉幾浮。榮華富貴,如煙雲而來,又如煙雲而去。朱朝瑛被保出獄,朱氏家庭巨額家產被國民政府抄為公有,諾大的家族作鳥獸散,朱朝瑛也於1930年在窮困不堪和失意潦倒中客死他鄉。
朱家的花園自然也就不在屬於朱家,空空留下那位連名字都被抹去的
朱氏家族從康熙年間的10戶佃戶,到清末民國初期的名揚滇南的望族,朱氏十代人走過了整整一個大清朝。在清末民國初期,他們走向了家族最為輝煌的終點。朱氏家族三起三落,抄家與榮光並存。他們以幾代人百餘口的悲歡離合,完成了一簾紅樓幽夢。而生逢亂世,他們註定只能留下一所最為燦爛的房子,裏面是他們內心的那一片花園。那一個時代已經凝結為朱家花園裏的一個核,這個核就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