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天賺不到一百塊;他,一頓晚餐成本就要至少一百萬。這是兩則出現在昨日報上相近兩個版面的新聞,卻道盡了人世間的幸與不幸。
在台中,一群老人為了貼補家用,用打了九折的儲值卡買車票,再以原價賣給乘客,從中賺取一成的差額。雖然此舉無法可罰,但卻常被趕來趕去。這群老人,有的曾被外勞搶票不給錢,哭著高喊:「少年耶,別欺負老伙仔!」,有的以為採訪記者是警察,大叫:「拜託不要再趕了!」,也有年紀大手腳不靈活者,動作太慢而搶不到生意。
在陽明山豪宅中,有一群「美食家」,一場夜宴,食材是特別從香港空運來台的三分之一顆白松露。原物重一點二公斤,索價台幣約三百六十萬,三分之一,成本也超過一百萬,還不算請頂級大廚,以及其他食物配料等成本。
再回過頭來看台中這群老人,他們吃的是什麼?「一瓶礦泉水、幾個饅頭,他們捨不得吃便當。」報上是這樣寫的。想當然爾,若一天賺不到一百塊,吃個便當是很奢侈的!
我沒吃過白松露,不知其滋味如何,但我吃過饅頭配開水,確定滋味不是太好。什麼才算「奢侈」?一顆三百萬的白松露?還是一盒區區數十元的便當?都是吧?!「奢侈」的界定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這聽來很諷刺,不是嗎?
能在家享清福的老者,是不會在火車站向旅客兜售車票。其中,有位老太太說,她是因為看兒子獨自撫養四個子女很辛苦,所以出來「打工」貼補家用。另一位年屆古希的老先生,則是因為兒子離婚,不務正業,家中有三個孫子嗷嗷待哺,所以……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書中開宗明義就點出:「幸福家庭原因皆同,不幸家庭則苦衷各異。」雖然幸福的家庭並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白松露,但是在社會底層,還有許多常人未必能看到的眾生相。我不知道這兩則新聞適不適合用杜甫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作為註腳;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比擬不倫不類,或許有人感嘆資本主義社會正是如此寫照,或許……
我不知道砍公教人員「十八趴」算是「劫富濟貧」還是「劫貧濟貧」?我不知道某些政治人物在賭場、股市贏錢之後會不會去買白松露來吃?我不知道把台中火車站這群老人和陽明山豪宅裡的饕客比較是否合理?
我只知道這兩則新聞,很現實地點出了現今台灣社會的樣貌,彷彿杜甫所生的唐代天寶年間,一個盛世將衰,烽火將起的時代。我不曉得朱門中的白松露究竟是香是臭;而路旁的可憐人,倒是既教人感到辛酸,又讓人同情啊!
- 5樓. 寄居者2005/11/23 03:13幾千年前杜甫的時代,和現在差不多
由此也可看到,「進化論」的錯誤。因為人類幾千年來,從來沒有進化過。但是也不要太悲觀,這個社會裏,還是有真正付出愛心的人。
「希伯崙另類家園」 用愛與時間拯救社會邊緣人
聖經裡有一個「逃城」,誰犯了死罪到了那裡就能免於受死,在台灣桃園楊梅也有一個「希伯崙另類家園」。位於桃園離幼獅工業區不遠的比佛利社區,50多歲的牧師陳公亮和妻子吳秀玲6年前創辦了這個「另類家」,為了讓躲在社會角落的人,也能有安身的地方。...全文 東森新聞報 -2005年11月11日 - 4樓.2005/11/22 12:19有道理
有道理
- 3樓. 莫大小說2005/11/21 18:49真有差嗎
白松露,魚子醬會比饅頭配開水好吃嗎,魚子醬那些所謂級食物,也不果黑四點點有點酸吧,那吃發餿的饅頭不也是,都不過吃名頭吧。名廚燒得會較好吃嗎,從來吃不出來,七覺得外回店子燒的沒勝過自己抄的剩菜剩飯
老人晃晃悠悠日子也不應比富人難過,天天吃大菜和天天打炮一樣沒意思
- 2樓. **2005/11/21 10:56寫得好!!
每當看到這種二極化的報導,心中不免泛起絲絲疑問
這些政府官員,弊案主角,有錢企業家是否心中會有點"心虛"的感受.............
- 1樓. doodle2005/11/21 10:53你的方式
你說故事的方式很生活化,淡淡地文字卻好有力道。
我喜歡每一個真誠的朋友,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