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古井風情1--總說:井
2010/03/04 23:50
瀏覽1,096
迴響0
推薦90
引用0
古井風情-1
總說:井
昔挖深深始得成 溉田飲用利民生
而今來水多稱便 說井當懷感謝情
井,水井。說文‧井部:「‧‧‧古者伯益初作井‧‧‧」易‧井:「改邑不改井。」孔穎達‧疏:「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樂府詩有「擊壤歌」,帝王世紀: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擊壤,古時遊戲之一種,壤形如履,前廣後銳,以土為之。戲時先置一壤於地,遙於二、三十步外,以手中之壤擲之,謂之擊壤)而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我國自古,以農立國,井與民生,攸關也大矣。
澎湖地勢平坦,自古苦於缺水。觀胡建偉之「澎湖紀略」一書:「澎湖一嶼,孤懸瀛海之中,四面汪洋,水盡鹹鹵,又無高山大麓溪澗川流以資挹注;澎之人其需井而飲也,較諸他郡為獨亟焉‧‧‧但亢旱則乾涸‧‧‧嗷嗷渴待,似甚於飢」可知。由是,除少許地區若:西溪、東衛、大城北,幸有小溪過往,可逕取水澆灌。而各地農業用水,多須鑿淺井汲水灌溉,或作洗滌,甚且飲用。如此說來,井之功能大矣哉!
早期,地下水源既為居民用水之主要來源,而地下水位之高低,隨地勢起伏之變,水井之鑿,難度各異,風貌亦殊!大體而言,於地勢低、水位高者,鑿「畚箕井」,如湖西村;地勢高、水位低者,則挖「圓井」,輔以「轆轤」,像果葉村;另有「戽斗」者,此灌溉集水之農具,是位處拱北山之大城北居民,得天獨厚之發明。
談井,常見「圓井」之外,「四眼井」無獨有偶,造型略異,馬公中央街上有一口,列入國家三級古蹟;鼎灣開帝殿旁有一口,開天仙帝選定開挖。七美之「蟠桃井」、「八卦井」,東嶼坪之「五角井」,後寮之「孔方井」‧‧‧井之造型,巧妙不同,各異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