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都成了灰燼… , 如果沒有了夢,吉普賽人還是吉普賽人嗎?
就像一座沒了屋頂的教堂,一個啞了的鐘。“
─ ─ Perhan:《電影: 流浪者之歌》
吉普賽人, 一個帶著夢想與愛好流浪的民族, 卻又不幸的常與神祕、乞丐、竊賊劃上等號。在歷史的邊緣, 在世界的角落,都有著他們的足跡, 也傳頌著他們的歌聲與熱情。
遷徙,幾乎是每個弱小民族在碰上強權入侵時, 不得不的選擇。在西元十世紀到十二世紀間, 從北印度到中亞的連年侵奪爭戰中, 一群愛好歌唱、樂天知命的北印度族人, 開始遠離他們的家鄉, 逐漸來到中亞、東歐以至西班牙與不列顛群島。也許是天性, 也許是宿命, 吉普賽人不管在何處落腳, 異鄉過客的悲歡, 只是他們謳歌生命的素材, 貧窮與磨難的生活, 卻是驅使下一個流浪旅程的動力, 那與生俱來的熱情, 就像每一個吉普賽人身上流著一樣純潔的血液, 在流浪的旅程中繼續傳承著。
不管走在那裡, 吉普賽人都備受歧視與排擠。歷史上, 西班牙君主曾限定他們放棄流浪生活, 菲利普三世禁止他們使用自己的名字、服裝和語言。17世紀的歐洲, 許多國家驅逐吉普賽人, 用火燒他們, 甚至在他們喝的水裏下毒。在羅馬尼亞, 一些吉普賽人被當成奴隸一樣買賣。幾個世紀的迫害與歧視, 在二次大戰時的屠殺中達到頂峰, 近50萬的吉普賽人和猶太人一起死在希特勒的納粹集中營裡。
歷史上悲慘的境遇,並沒有改變吉普賽人樂觀開朗的性格,他們似乎天生不懂得憂愁。就像諺語裏說的:「今天我們大吃大喝,明天我們忍饑挨餓,後天我們又可飽餐一頓。」 吉普賽人把心中完美的理想, 寄託在遙遠永恆的流浪旅程中, 像森林裡的獵人, 總以為射不到的那隻鹿最美麗, 寧願放棄一切, 去跟隨著鹿的足跡。
時至今日, 歐洲地區在東歐轉為市場經濟以後, 反吉普賽人的情緒反而不斷出現,許多政府機關的不作爲更助長了這種情緒。在歐洲十幾個國家,吉普賽人都曾遭到强行驅逐,被迫生活在隔離的貧民區, 得不到教育、醫療急救和社會福利。
「生命是用來流浪的, 時間是用來遺忘的」。 吉普賽人的誓約是這般堅定, 不管是現實或是渴望, 是幸福或是艱辛, 都用音樂與歌聲來傾訴他們心中的悲與喜。居無定所, 坐著大篷車到處飄泊, 有著難以言述的生存苦難, 卻也有著酣暢淋漓的生命情懷。前程縱有荊棘遍地, 道路或許坎坷難行, 但是在這樣輕快卻又有些感傷的提琴聲中, 回頭笑笑, 去迎接下一個未知際遇的旅程吧 ! 流浪的歌聲, 也將在顛簸的路上繼續響起。
歷史註記:
「吉普賽人」,英語稱Gypsy,這個從埃及人(Egyptian)演變而來的語詞,與這支民族並沒有關係。在十五世紀初,當吉普賽人首次出現在法國和英國時,他們自稱來自地中海彼岸的埃及,而西歐人也覺得膚色黝黑的異鄉人也確實與埃及人相似,就這樣「吉普賽人」的名稱以訛傳訛的流傳了數百年。
但在吉普賽人之間,只是簡單的自稱為「羅姆」(Rom),意思便是「人」。羅姆的名稱約於公元1025年出現,據菲爾多西的列王紀記載,波斯薩珊王朝國王巴赫拉姆五世, 曾向印度國王商古勒要求提供一萬名豎琴手供國內貧民娛樂,但他們甚麼事也不作, 一年後國王送走他們。第一次遷徙是在5世紀時離開印度,第二次是10世紀時,阿富汗人與突厥人入侵,由印度前往波斯,再前往歐洲, 後來也大量遷入美洲。
在東歐共產主義時期,各國由於實行計劃經濟,羅姆人在就業方面障礙較少,但後來東歐轉為市場經濟以後,羅姆人失業問題愈顯嚴重。在2007/10/24 聯合國新聞中心的報導, 聯合國居住權特別報告員科塔裏(Miloon Kothari)和歐洲委員會人權專員哈馬爾貝格(Thomas Hammarberg)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歐洲各國政府保護羅姆人(Roma)的住房權。聲明指出,歐洲地區反羅姆人的情緒近年來出現上漲,在歐洲十幾個國家,羅姆人遭到强行驅逐的次數和人數都不斷增加,他們被迫生活被隔離的貧民區的情况越來越普遍。人權專家表示,居住權被侵犯將影響羅姆人享受隱私權、教育、就業、食物、醫療保健、社會保障、行動自由、選舉權等各項權利。
背景音樂: KIM Angelies's "Eastern Serebade" The Messenger
KIM Angelies
Latcho drom 電影的片段 "來自印北塔爾沙漠的魅惑樂舞"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D%97%E5%A7%86%E4%BA%BA&variant=zh-hant
Pip: 流浪者之歌(Time of the Gypsy)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9931031/3/2370246/20030303233116
海外文摘: 他們來自何方?——四海為家的吉普賽人http://www.helzone.com/vbb/archive/index.php/t-13873.html
圖片來源:
http://blog.sina.com.tw/3769/article.php?pbgid=3769&entryid=18825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851000/8510942.stm- 16樓. 好人2011/01/05 21:17好可憐
為什麼??
他們真的好可憐.....看到有國家要燒他們毒他們
就覺得他們好可憐....
希望他們現在有工作能做^ ^(所有羅姆人)
我有個疑問想請教..
就是,他們如果被驅除的話,不是沒有工作做嗎??
那他們吃飯的錢是從哪裡來??
他們是用偷的嗎??
感謝有情人的分享, 感傷的曲調, 背後總有溫馨的故事,
現實的摧殘, 只能讓際遇更加不堪, 如你所言,
在惡劣與困頓的條件下, 近乎難民的人們, 能作甚麼呢?
傑克33 於 2011/01/22 15:32回覆 - 15樓. 流浪者2010/10/23 19:31流浪者
我很喜歡流浪的味道
所以您整理 我拿來用
特地來道謝!我會貼上這裡的網址 ^^
- 14樓. 惡魔維莉亞2010/06/30 22:01轉貼此文章
這讓我更加了解吉普塞人的歷史由來,希望也能讓我分享此文章轉貼至我的部落格@@
如果你不喜歡,請至我的部落格留言,我將刪除此文,謝謝。><
- 13樓. 飛紅戲墨~〈影音書寫〉_在影音書寫中沉澱2008/05/27 22:46這
吉普賽人與印地安人
在歲月中陪我走過太多心靈的浪跡
當時,就愛那執持中的浪漫
流浪啊!
肉身忙碌不停,實則念頭片刻不停
流浪啊!
也可以到洗滌一身清淨的境地
流浪啊!
也可以遷徙中頓見僕僕何物
不是我選擇最好的,是最好的選擇我──印度哲人 泰哥爾「太陽橫過西方的海面時,對著東方,致以他最後的敬禮」
偉大的哲思中, 也常常在最浪漫的生命情懷中出發,
飄泊的現實或許有著生活困頓中的苦澀
流浪的心境卻是昇華後醇美的人生智慧 傑克33 於 2008/05/28 01:03回覆 - 12樓. hotfox2008/05/18 13:18特來道謝!
傑克:
看到這一篇了! 我們都很喜歡她的味道 所以您整理 我拿來用
特來道謝!hotfox
能遇到同好, 便是令人高興的事了 傑克33 於 2008/05/18 22:01回覆 - 11樓. ez2008/04/20 04:04吉普賽人
或許在層層包裹的城市叢林
已很難再找到可供吉普賽人流浪的地方
城市化已迫使他們漸漸不適合在都市裡謀生啦~~
也因此在世界化與都市化的過程中, 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與傳統也在無助中流失, 令人惋惜也唏噓不已
傑克33 於 2008/04/20 12:06回覆 - 10樓. 雅三2008/04/17 08:46幸福
大人的世界為了生活而煩惱
孩子可以快樂的歌唱或舞著 忘記煩惱
做孩子 還是幸福快樂
當歌唱的片刻 我們也得以忘卻煩惱 享有片刻的歡樂 傑克33 於 2008/04/17 21:06回覆 - 9樓. *菜菜子*2008/04/17 04:37><
那張圖....
讓我懷念起小英的故事
><
http://yes7asia.pixnet.net/blog - 8樓. 寒荻2008/04/14 23:42我們何嘗不都是吉普賽人?
我們何嘗不都是吉普賽人?
源於不復記憶的記憶,乘著輪迴的羽翼,我們不斷流浪生死。
或許是還在尋找跳脫的契機,
或許是還有未過關的課題等待修習。
即便擺脫沉重行囊,瀟灑流浪四方,
但蒼天啊))))
為著某些不復記憶的記憶,
我還是.....流浪於輪迴的天羅地網。
是的,「生命是用來流浪的, 時間是用來遺忘的」。
然而,大多數的我們,
或許是為了想要徹底遺忘,
所以選擇流浪;
也或許,是因為選擇不斷流浪,
所以才始終無法徹底遺忘。
必需一再再流浪。
● 我將從人生這場大夢裡,笑瞇瞇的醒來。●世間人聲的嘈雜,喜樂與悲苦的紛亂交錯, 讓我們不禁沈緬於心靈的流浪
傑克33 於 2008/04/15 19:43回覆
但是一個孤獨、勇敢的探索者, 惟有回到人間, 體驗人生,
才得以體會如行雲流水、縱情人生的歡唱 - 7樓. 百合 Jin2008/04/14 23:17想起.....
想起.....
一部電影~濃情巧克力..
風吹動著 心也開始流浪...
流浪的風 流浪的心
情不夠濃,巧克力便無法香純滑口, 失去了夢想 流浪的心也將黯然愁悵 傑克33 於 2008/04/15 19:3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