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拖著不敢去看日本電影【去看小洋蔥媽媽】,沒想到上映將近一個月,仍是院線片,心想還是去看吧!沒想到上映這麼久了,竟還客滿。不知是播映廳座位數少?還是大家都放暑假了?還是此片真的如此受歡迎?
電影主角小洋蔥媽媽本身是個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奶奶,故事講述的是小洋蔥媽媽和他禿頭兒子小洋蔥及其家人的故事。可蜜本來就是易感的人,怕看了這個電影會太感同身受、觸景傷情,雖然知道這是一部好片,但還是一直隱忍不去看。因為,可蜜高齡的奶奶就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已經好幾年了……
果然,可蜜看了這部電影真的太有感了,哭點超低的。看到電影中小洋蔥媽媽的失憶後狀況,可蜜想到自己的奶奶,也想到幾十年後老了的可蜜,倘若也這樣失憶或不健康,又會是怎樣被照料的光景……
電影中,禿頭小洋蔥是個單親爸爸,兒子雖然已經成年獨立,但他還是得照顧漸漸失憶的老媽媽。照顧失憶媽媽好多年,但失憶的媽媽病情越來越嚴重,小洋蔥狀況實難擔任照顧工作,只好忍痛把媽媽送進去專門養護機構,覺得這樣對媽媽可能比較好。
根據資料顯示,阿茲海默症者發病後,大概7-14年後就會結束生命。發病後病情惡化狀況如何,至今仍沒辦法研究出所以然,至今也沒有任何一種醫療方式可以阻止惡化或根治此病,只能看患者本身的造化了。
沒有照顧過阿茲海默症者,應該很難想像與體會,自己的家人漸漸失憶、漸漸失智的那種感覺。照顧這類疾病家人,其實心靈與精神所遭受的壓力與挫折感,比肉體的累更甚數百倍。
可蜜的奶奶年輕時是個藥罐子,動不動就得去打點滴,輕重工作都碰不得,爺爺呵護倍至,深怕奶奶稍稍哪裡又有病痛,在那個辛苦的農業時代裡,幫奶奶治病養身,據說花了爺爺好多田產。但,後來奶奶當了幾年祖母後,開始幫叔叔帶幾個小孩直到長大,竟然身體開始硬朗起來,連寒冬都不怕冷,也少聽有感冒。竟也比原本看來健康的爺爺多活了十多年,八十好幾的奶奶還依然健康。直到多年前,一次深夜跌倒後,奶奶身體才開始又出現一些病狀,而阿茲海默症則是這幾年發現的。
生病後的奶奶,漸漸不認得任何親人。奶奶的腦中只記得他有個兒子「松仔」,但他卻沒法正確的認出那個是他的兒子「松仔」。
失憶後的奶奶比較常笑,待人也更客氣感覺真的是和藹的老奶奶,是和以前不同的奶奶。
失憶後的奶奶完全不挑食,什麼都愛吃,什麼都敢吃,不挑食可能讓奶奶身體因此更健康。
每次可蜜爸接失憶的奶奶來家裡住,奶奶來了後大概吃完一餐飯後就準備帶著他的行李說要回家去,因為失憶的奶奶覺得他出門很久了要回家去了。無論我們怎麼留,奶奶就是吵不停,嚷著要回家去。怎麼哄都無效,硬把他留下來,就是無止境的拉扯戰。健壯的奶奶常會趁大家不注意時,自己拎著行李往門外去,就連社區警衛都攔不住他。這樣的狀況經常上演,弄得大家身心都很累。
爺奶比較習慣住在他們幫忙帶孫子的叔叔家,可能因為以前帶孫子時,有事做、生活充實,環境也熟悉,所以爺奶還是比較愛住在叔叔家,而可蜜家向來就不是奶奶待得住的地方。即便爸媽熱情邀約,常常車子都開到爺奶那裡要接他們來住,他們還是不願意來。就算來住,也都只是
不知是否因為過去那段「婆媳情結」,所以讓奶奶潛意識裡「不好意思」來住?因為以前奶奶年輕時,對可蜜媽這第一個媳婦要求很嚴苛,加上發生很多只有在電視劇裡發生的婆婆虐待媳婦之類的劇情(當然,可蜜媽沒受肉體折磨啦!可蜜媽覺得是精神上虐待與打擊......),雖然可蜜媽都笑稱誰叫自己沒人緣,所以要加倍做才好,因此仍秉持為人子媳的態度侍奉照料奶奶,但奶奶還是對可蜜媽這媳婦不像對待其他媳婦那樣。可能真的是上輩子「相欠債」吧!
但說也奇怪,失憶後的奶奶,對可蜜媽這個他不順眼的媳婦,竟然都能和顏悅色說話,且奶奶竟然不但記得可蜜媽的名字,也還都能將人連起來不會叫錯,這真的令人訝異。甚至當我們刻意指著可蜜媽問奶奶名字時,奶奶沒叫錯。問可蜜媽是奶奶的誰時,奶奶還會說是他媳婦。就連拿著包包想自己離開時,失憶的奶奶還會交代指明說要跟可蜜媽說一聲。這是什麼情況呢?
因為奶奶後來每次上演「回家記」日益頻繁,實在無法解決之下,就只能順著他,先把他帶回去奶奶最熟悉的叔叔家。到了叔叔家,奶奶的「回家記」上演次數竟然沒有在可蜜家多,且也比較沒那麼「番」。可蜜猜測:應該是因為環境是奶奶熟悉的,所以心理沒有陌生感,就不會有不安的恐懼,因此奶奶就不會時常說要「回家」。只是偶而會說要回南部的老家去。
因為失憶的奶奶不適合一個人在家,因為怕會有危險,例如:出去就忘了回來、去買東西沒給錢就要把東西拿走、開火開瓦斯用完忘了關……諸如這類因素下,覺得奶奶必須時時刻刻有人看護才安全,因此幫奶奶請了外籍幫傭居家看護住在叔叔家。奶奶只是失憶,身體各機能都還健康,因此看護也只需要跟奶奶作伴觀前顧後即可,奶奶其他都可自理。
不知奶奶的情況何時會再惡化,但雖然現在僅有失憶,雖也有看護照料,但對於奶奶的子女來說,卻仍有很大的壓力。因為面對失憶的老媽媽,子女們說的事情,老媽媽不一定會有正確的回應,沒辦法被自己媽媽認出的痛苦心情,相信一定更難受。可蜜真的覺得希望長輩們健康百歲,這樣才能和子孫們談笑風生過生活,日子也會快樂多了。但失憶後的奶奶,只能說一些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但那些事情應該都是奶奶心裡最真的記憶,沒有修飾的呈現。
奶奶的病況何時會惡化,我們心裡都沒譜,可蜜覺得失憶的奶奶若只是失憶,但還是健康的活著,那也是上天給予奶奶的一份好運與幸福。因為,「失憶」忘了很多事情,當然也包含很多壞事,那不也是好事嗎?能吃、能走、能睡的奶奶只是失憶,那又如何?只是盧起來時,會讓人束手無策,急的想跳腳外,他還是可蜜活跳跳的奶奶。或許有一天,當居家照護也不能時,考慮專業的照護機構或許是未來可能的考量。
電影裡,小洋蔥畫給媽媽的圖畫上說:只要媽媽快樂,就算忘了我也沒關係。
在日本社會中,對於把生病的年長父母送養護機構這件事,還是會認為是子女棄養父母,所以有些人不到萬不得以時,還是不願意把父母往這些地方送,怕背上「不孝」之名吧!除了怕被冠上「不孝」之名外,可蜜想,最主要的還是想留點榜樣給自己的子女看吧!因為怕子女以後會用自己照顧父母的方式來照顧自己,所以擔心遺棄父母者自己以後也會被子女遺棄吧!
但當「孝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再有孝心、再有能力的子女,面對生病的父母,久而久之還是會覺得力不從心,沒有適度宣洩可能也會造成這些孝子孝女也生病了,因為壓力無法釋放是最主要的因素。
電影中小洋蔥媽媽被送到離兒子家不遠的養護機構,有心的兒子和孫子還是常探望,讓住在養護機構的媽媽還是常能見到親人。所以,將生病長者送去養護機構接受專業照顧,不代表子女們就不用再關心,還是得需要經常前往探視。所以養護機構的選擇,的確是得費心思考的,最好是距離自家近、有事情都可以馬上前往,才是最佳選擇。
最近,可蜜每天出門後必經的巷弄內,看到一戶人家的簷廊下,坐著一對老爺爺老奶奶,兩人的表情有點呆滯無神,連續看了幾天後,可蜜知道應該是這戶的戶長把老人家接來照顧,但像這樣讓老人家坐在門外的狀況,可蜜還真的滿常看到。若這就是國人對長者的居家照料法,可蜜真的不願意當那個還跟子女同住的老人,可蜜寧可是個住在養護機構的老人,因為「看門」的日子,不是可蜜想要的老年照護生活。
可蜜很佩服自己的爸媽和叔嬸們,有能力且還願意親自照護居家照護父母,爺奶是幸福的一代。等到可蜜這一輩的人年老時,可蜜想,我們唯一能做的應該就是自己先找好一家專業且放心的養護機構,讓自己的晚年過的自在有尊嚴,當然那個養護機構的錢還得先存好才行呢!
面臨老年化社會的來臨,我們不能漠視,應該要更積極的去應對,建立足夠的、品質好的養護機構,或許是現在刻不容緩的事情。
「老」與「病」都是身為人類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只要抱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心態去對待與照顧家中生病的長者或老人,相信這樣的善果將會持續循環、回報到我們自己晚年生活上吧!畢竟,子女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可蜜只是會擔心,自己以後沒法像爸媽那樣照顧爺奶一般的照顧他們,所以只能不斷要求自己上進囉!
所以,除了要存錢外,可蜜還得從現在開始培養樂觀正確的心態,要快快樂樂、樂觀積極過每一天,保持愉快的心情,讓奇奇怪怪的疾病完全遠離。即便活到七老八十,也要當個心態二十歲、身體快樂健康的老婆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茉莉花香2014/07/02 17:14只要奶乃快樂
只要奶奶快樂, 忘了我是誰都沒關係....真的, 有笑容就代表著她內心是快樂的, 比起一些人只記得生命中不如意的事, 那寧願是前者~~
- 1樓. Loser2014/06/30 16:45
日本社會並不存在「孝、不孝」這類觀點。這是先要明白的。
日本並沒有被儒學系統影響到,韓國才有。
奶奶當然是快樂的。
因為,任何的回憶與執著,酸甜苦辣,其實都是負擔。所以童年最快樂。
這類因果關係,其實很無奈、也很難有意見。譬如,老人醫學發達,所以造就了「老人越來越多」的高齡社會(以古代的醫學科技來說,就不可能有高齡社會),;那就會像個無底洞,衍生人口結構問題、照護機構永遠不可能足夠、一個老人就可能解除了一大群人的生產力與發展,這還只是最溫柔的評估.....
以我本身來說,我會希望開放安樂死,我會希望老了以後,自己挑一天,簽一下文件,就可以自由自在的走了,只可惜這個地區不允許這樣。
謝謝指教。
的確,日本人可能沒有「孝與不孝」的想法,他們只是不想被說「遺棄父母」。「孝與不孝」只是身為中國人的可蜜自己轉化成我們自己能懂的方式之一種表達。
至於他們是否有受到中國儒家文化影響,那就是見仁見智囉!從日本由北到南逛一趟,有沒有影響到,或深或淺吧!
能當個快樂健康老人,真的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事。老者能健康壽終正寢,無病無痛更是很大的幸福。因果與命運,可信但不迷,這就是讓人覺得有趣又充滿新鮮色彩之處呀!
謝謝!
可蜜莉荋 於 2014/06/30 16:52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