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象評論者 隔空扮郎中
--影像非真相 眼見不為憑
近日來北車性侵事件,引發社會抨擊批判聲浪;身處「眼見不為憑」年代裡,連影像只是「拍攝者視野下有限畫面」都搞不清楚,以為自己是360度全視野空拍機,可以完整掌握事發現場所有細節!!僅憑片斷資訊,就急著發表評論;結果如同眼界模糊摸象者一樣,憑藉刻板印象,加油添醋胡言亂語;虛構情節扮演郎中,隔空胡亂抓藥(10.15 05:30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728258 或 10.16 00:02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9072952 )!!台鐵地下化已經數十年,很少人沒到過台北車站;所謂「人來人往」刻板印象,早就是純屬想像;每日人流38萬,絕大多數只在地下街、捷運系統與二樓微風廣場流動;除了搭乘長途客運巴士旅客、或必須現場購買車票、伴手禮,既不會進入一樓大廳,就沒有目擊北1門角落可能;若目的地是二樓微風廣場、地下街、捷運系統,主要路徑也不可能經過北1門角落!筆者10.9 早班車北上,趕赴故宮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必須提前南下避開人潮,時間有限也不忘順便觀察景氣現況!當天下午2點花蓮太魯閣藝術音樂季,在現場有宣傳活動,展演廳席地而坐者多半面向前方( https://0968521686.com/1419996.html 或 https://strategicstyle.org/popustyle-8371/23944/ );少數城市遊民各有地界,一根大柱一人棲息;就算有由外經北1門進入旅客,目的地也不會是案發現場(詳:10.6 聯合報導附圖 或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10/15/realtime/33375027.jpg&x=0&y=0&sw=0&sh=0&sl=W&fw=600&exp=3600&w=600&nt=1 )。目擊者馬來西亞籍男大生,從二樓用手機錄影蒐證,往下視野只聚焦案發現場;也直說:『...多數旅客行色匆匆,有人甚至擦肩而過也未撇頭查看,「現場除了有一、兩名遊民似乎注意到外,幾乎沒有人察覺異狀,真的很意外。」(詳:10.16 00:03 聯合『北車大廳爆性侵/目擊遊客震驚 「10分鐘無人制止」 或 https://udn.com/news/story/7317/9073091 )』。說詞中使用的是「有一、兩名遊民似乎注意到外...」,『似乎注意到』代表的正是目擊者看不見全貌,無法確定他們有沒有真正目擊!即便注意到了,他們能弄清楚當事男女間關係嗎?網傳IKEA也上演活春宮( https://www.cmoney.tw/forum/article/174344684 或 https://www.bg3.co/a/ikeashang-yan-huo-chun-gong-nan-nu-shu-hua-mo-xiong-ji-zhan-pang-bian-nu-sheng-shen-ju-dong-fan-cheng-jiao-dian.html ),香港也不時有類似案例傳出(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334657 或 https://tw.nextapple.com/finance/20250409/3E028FE17882A6AD116BC8BD3D0170C0 );遊民很少有隨身使用手機習慣,想報警也怕被惡意報復;鄰近就有全家超商與伴手禮店家,他們都沒發現,怎麼會把焦點與責任,放在「似乎注意到」各有難言之隱都市遊民身上?
尤其可惡的是居心不良綠惡政客,出事就想把責任推往蔣市府(10.15 13:48 綠油油「北車性侵案掀怒潮!議員林延鳳轟蔣市府:調資料要等3天!」 或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5211811 ),可笑青面鳥人也是火力全開,反被提醒台鐵站區,交通部才是主管部會,警察事務也是內政部主管;胡亂批評,根本是拿機關槍掃射自己人(青鳥翻車,詳: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1016000933-260407?chdtv 或 https://news.tvbs.com.tw/local/3017857 );因為最初媒體資訊錯把矛頭指向遊民,鐵路警察局15日晚間緊急發布新聞澄清(10.15 23:08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5212658 ),綠油油同一位記者,在另一篇報導中仍然使用「四十四歲竊盜通緝犯邱....裝扮成街友...」,報導馬來西亞籍大學生說法「當天車站有不少人流,期間也有幾人似乎察覺異狀,都沒人制止...(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728257 )」也與上段聯合報內容有明顯差異!過去一直把台鐵大廳當聚會所外勞,幾年前被迫轉移陣地,這次沒被牽扯到;但是媒體報導錯誤資訊,卻被傳遞出去,包括香港媒體、南華早報、BBC也跟進報導。遺憾的是,資訊仍然是錯誤版本『...一名男子竟在眾目睽睽之下強暴一名女子。根據媒體報導...在公共場所發生性侵,許多台灣人路過,卻沒有人上前制止(10.18 21:13 方恩格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1018002625-262104?ctrack=pc_opinion_headl_p03&chdtv )』,沒看見,沒查覺,當然沒辦法「上前制止」,之前才有為保護女童被刺殺重傷案例;若不是馬來西亞大學生不了解現場狀況,要更快救援並非沒機會,但偶發事件常常是猝不及防;要當事後諸葛出主意,最好更冷靜想清楚!
有些事就是無法事前防止,趕車班路過旅客,誰有義務必須隨時注意周遭有沒有意外事故!?『許多台灣人路過,卻沒有人上前制止』,根本是沒仔細思考記者,胡亂指責下可笑說詞!即便1分鐘及時救援,憾事仍然是發生了,只有及時救援者成就美名,受害者傷害程度輕重差異而已!除了台北車站大廳,往下延伸台北地下街區,有更多沒人注意角落;未來也有其他類似案件發生可能,即使廣設緊急求救鈴,也未必能夠有效阻止事件發生!若有人存心從背後下手,又有誰能夠及時逃過?公共場所是恐怖主義選擇出手首要目標,亂成一團世局裡,歹玩因為槍枝禁令,相對比米國安全許多;除了黑道暗黑勢力,就是要加強自我心理建設,儘量避開危險場域(跨年搭捷運人擠人電扶梯就是);自求多福,別把自己送上高風險境地,比起不切實際偽專家廢話還有用!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