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與感想!讓孩子願意為自己而學--搶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
早上看一篇文章「讓孩子願意為自己而學--搶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有感,分享一下。
.
摘要(出處:https://bit.ly/41jbKBG)
文章中有幾個重點
1、孩子為何缺乏學習動機?
2、有些孩子,成績吊車尾,坐在教室裡兩眼放空,去學校是睡覺、吃飯、聊天的,找不到上學的目的
3、還有一種孩子是,非常認真念書,但付出和結果永遠不成正比,考試總是考不好,長期下來形成「習得無助」
.
4、因此文章的建議有
建議1. 建立適當、不會過高的目標
建議2. 鼓勵小孩找到學習的POWER感覺
建議3. 陪孩子找到學習生涯的「定錨」
建議4. 說正向語言,鼓勵孩子「你只是還沒學會」
建議5. 用多元的眼光評價孩子,看見孩子的亮點
建議6. 為孩子創造「高峰經驗」
.
5、國三生心聲:不要再一直問成績怎麼樣,成績又無法代表一個人的所有能力,他可能有些能力還沒有被發掘出來。
.
感想
持續和國中學生有接觸,也是覺得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很有問題,有不少孩子找不到努力學習的動機。都說成績好的同學是「學霸」,自稱是「學渣」。
.
我覺得最重要的問題出在:臺灣教育界的目標太單一,只有升學。之前有人比喻升學考試是,百分八十不需要升學檢測的人,陪著百分之二十的人,在玩這一套「升學制度」。一直沒有多元價值觀,與學習路徑,提供給孩子選擇。所以,課堂上就會八成的孩子,在發呆,當客人,還要被嘲諷是「笨蛋」、「學渣」。
.
發展孩子的多元興趣,也講了好多年了。這一部份學校機構都沒有做。都是家長在努力。很高興看到有些家長,為孩子培養多元的興趣,拒絕學校無裡的「第八第九課」、「升學班」、「假日班」。(當然,大部分的家長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前面的20%,持續支持與贊助這套升學制度)
.
年輕的生命不是找有綁在學校或補習班裡,還有更廣大的領域值得孩子去探索。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