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十九甲,是個很特殊的地方。三面臨溪,原來是個荒蕪之地。後來在政府一家一工廠的鼓勵之下,十九甲變成台灣重要的螺絲釘產地。如今這些家庭工廠早已隨著時代變遷而轉型或落沒,照理說來,應該是很富有的一個地區。
如果你到過這裡,大概會被這裡老街的餐飲店感動。今天這家十九甲麻豆碗粿,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先看看這樣的價格表。
其實這也是我經常吃早餐的地方。喜歡它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東西還不錯,價格超低廉。炒麵說不上甚麼特色,就是不難吃,口感比起台中很多一般的炒麵攤,算是可以的。如果加上蒜泥、店家自製辣椒醬油,味道會有顯著加分。可15元一盤的炒麵,恐怕在全台灣都是保育類了。
這裡同時也賣魯肉飯與肉燥飯。滷肉飯是手切的豬肩肉,看來是北部的樣子,吃來完全不是。肉燥飯就一般台中的絞肉肉燥飯,25元,好像沒有特別便宜?事實上,請注意看,25元是還包括了筍乾與油豆腐。
粉腸湯裡,滿滿的粉腸,只放了薑絲。
最後,還是得說說碗粿。為什麼提起碗粿,總要麻豆?碗粿,其實起源自華南,隨著人們遷移,一路到了台灣。最初不過就是米食的巧思變化,把原本江南主食的稻米,磨成米漿,經過熱水兌沖,或鍋內加熱的方式糊化米漿,再加入餡料,放進碗內,然後以蒸的方式二次熟成。直到了台灣,由於麻豆地區的做法料多實在,又因為中山高的交通便利,於是遠近馳名。
所以這裡的碗粿,也是遵循麻豆的製作方式,料多實在,油蔥混著米漿,於是碗粿有了不同的香氣與可口的顏色。碗底放了炒過的肉塊與香菇、滷蛋。吃碗粿,是有規矩的。先用叉子切出大約八分之一的碗粿,取出。再將醬汁填入八分之一的缺洞,一邊切出適口大小,沾著沾醬,直到最後,一口將醬汁與最初挖出的那個八分之一,一口乾掉。
這樣的小店,能不引人入勝嗎?
十九甲麻豆碗粿
台中市大里區立仁路134號
04 2270 3808
營業時間:05:3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