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一句勸值它幾文…】
2010/10/04 09:53
瀏覽1,573
迴響0
推薦10
引用0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論》

為了搭配貴到不行的鈦金3D眼鏡,決定改去眼鏡行老闆推薦的時尚髮廊改造型,換心情──這舉止可引起不小騷動。

因為是朋友介紹,去了兩次之後,老闆也會邊剪邊跟我閑話家常;有一回聊著聊著,就談到花錢跑去高雄上心理治療課程的事,他停下手邊動作,好奇看著我說:「上這些課,對日常生活有什麼幫助?」我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剪完頭髮準備付帳時,他送我出來,我一時興起,就問他:「你現在有沒有空?」,「有啊!」他指了指等候區的空椅。我順手拉了張椅子坐下,對他說:「那我就用最簡單的方法,讓你知道了解心理學有什麼好處?」

接著,我開始跟他說了一個『狗狗吃自己大便』的故事:「你養了一隻狗在家裡,然後你去上班。回來後發現狗狗在客廳裡大便了,你很生氣,順手拿起報紙捲了捲就海扁一頓。

隔天晚上,同樣的事又再度發生,不過這回是在廚房,於是你又修理了牠一頓。剛開始,狗狗搞不清楚為什麼你一到回家就歇斯底里的追著牠打,不過牠慢慢弄懂了一件事,那就是──當牠、牠的便便和主人你,同時出現的時候,牠就會慘遭毒手。

所以,不被修理好像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當主人出現時,只要把自己藏起來就好,這樣三缺一,應該就沒事了;或者是,把便便拉在主人不會發現的地方好像也行!──狗狗心想,我自己和便便在家裡一整天都沒事呢。

可是,實驗幾次之後,狗狗發現這個方法還是行不通,因為到最後牠一定會被主人拖出來跟便便面質,因此又形成了三方會談的失控場面!終於,在嘗試過不同的失敗經驗後,狗狗決定在主人回來前把便便吃掉,湮滅證據,免得再受皮肉之苦

故事講完後,我告訴老闆:「人的習慣性行為也是如此,我們會從過去的生活經驗中找到一個自以為是的"好方法",然後在沒有出錯前持續這麼重覆著。於是人便有了逃家、說謊、避而不談、攻擊對方、麻痺自己等等不同選擇。研究心理學的目的,就是想搞懂這些人的這些事,好幫助當事人(尤其是自己)在無奈地把便便吃掉之前,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一個人會成功,有他的"成功模式"(也可以說是好習慣),而老是失敗的人,也必定有其令他一再失敗的"成功模式"(有人稱之為壞習慣)。「所以,如果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經驗,尤其是長久累積下來的習慣,就容易為自己的生命創造更多"選擇性",而當人有了比較多的選擇機會之後,無論在工作、生活、心情上,都必然更海闊天空,遊刃有餘了。」說完,我站起身來,走到櫃枱買單。

回家途中下著豪雨,我在騎樓間亂竄,突然有個想法:「剛才我跟老闆談話的時間,和他幫我剪頭髮的時間差不多;剪頭髮,大概可以維持一個月的有效期,所以每個月都還要再來一次。而我告訴他的觀念,卻可能永遠改變了他下半輩子的命運──可是,為什麼弄到最後,是我掏錢給他,而不是他拜謝我呢?」

「我以後還要繼續幹這傻事嗎?」想著想著,腦袋瓜裡突然冒出扁鵲與魏文王之間的對話。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疑惑的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收入最多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認為自己有病,因此不願預先治療來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剛剛發作之時,剛發作時症狀大都很輕微,因此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一些小病,所以他只在我們的村裏小有名氣。

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見的都是我在經脈上札針、放血,或是切膚鋸骨等大手術,所以他們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因此名氣才響遍全國。」

原來大多數的人,寧願花同樣的錢去拿回一大包藥來吃,吊幾瓶點滴,甚至於挨上一刀,也不願意只單單聽一句勸啊!

聽說扁鵲也曾因為想學哥哥濟世救人的偉大情操,而一再對君王發出警訊,可是對方不領情,後來扁鵲發現苗頭不對,趕快落跑,才為自己撿回一命!史記《韓非子-喻老》中有篇「扁鵲見蔡桓公」,故事不是這麼寫著嗎?

扁鵲路過齊國,見到蔡桓公(戰國時的齊桓公,姓田名午)就說:「大王有病,目前症狀在表皮,不治的話,恐怕會加重。」桓公回說:「本王沒病。」等扁鵲走了,桓公對手下人說:「醫生就知道賺錢,還想給沒病的人治病。」過了五天,扁鵲來訪,說:「大王的病已發展到了血脈,不治會加重。」桓公聽了很不高興,說:「本王沒病。」便打發他走人。再五天,扁鵲又求見,說:「大王的病已到了腸胃,不治的話會加重。」桓公這次沒知聲。又過了五天,扁鵲再度和桓公碰了面,可這回扁鵲一見到桓公扭頭就走,什麼話也沒說。 

桓公派人問明原由。扁鵲答曰:「病在表皮時,好治,湯藥或拔火罐就行;病在血脈,針灸能治;病在腸胃,藥酒還能治;病在骨髓,誰也沒有辦法。現在大王病已入骨髓。」又過了五天,齊桓公出現生病症狀,派人找扁鵲,扁鵲已經逃走了。

不久後,桓公病發去世。

回到家中,我邊換衣服邊將心中想法和扁鵲的故事講給老婆聽,老婆聽完笑到不行;看墨家名門隕落沙場,老子獨騎青牛出關,孔子被迫周遊列國的歷史事實,想想頭皮上和頭皮下的事兒也爭執了好幾世代,至今孰重孰輕還分不出個高下,那凡人花上區區伍佰大洋剪個漂亮髮型,卻聽不進耳提面,又算得了什麼呢?

講到這裡,舉頭三尺突然迴盪起老婆近日新造佳句──「能不能在這個時候,多給自己一點激(雞)勵,少點壓(鴨)力啊!」

延伸閱讀/【改造型,換心情】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魚來解悶
上一則: 【老闆又怎樣?】
下一則: 【改造型,換心情】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