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有何看法?「人心淨化」?「知易行難」或「知難行易」?
2009/07/08 20:58
證嚴法師開示:問答之間茅塞頓開
問題: |
請問師父對禪修有何看法? |
上人的回答: |
禪在行住坐臥中,心念純淨無雜念就是禪。 |
問題: |
一些學佛者只是為了求來世能更好,這樣子豈不是忽視了現在嗎? |
上人的回答: |
現在、過去和未來,不只是指「今世」、「過去世」與「來世」;其實當下的每一秒、前一秒和後一秒,就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所以最重要是把握當下,把該做的事做好。 |
問題: |
慈濟人的力量從何而來? |
上人的回答: |
慈濟人的力量,是來自眾人的信任與護持。 |
問題: |
如何看待壽命長短?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上人的回答: |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活多久,而在於做了多少事;如果沒有發揮生命的良能,活得再久也無意義。 |
問題: |
如何看待死亡? |
上人的回答: |
每天睡眠就如「小死」;「死」猶如進入深沈的睡眠,又稱「長眠」。如果希望自己臨終時能很安詳,那麼現在就要把握時間善盡本分,為眾生服務,則此生最後就能安心地離開。 |
問題: |
「人心淨化」的具體表現何在? |
上人的回答: |
無敵我之分,人人心中有清水之愛。 問題: | 上人認為是「知易行難」或「知難行易」? | 上人的回答: | 天下本來就沒有難事,難的是不肯去求知,所以「知難」;不肯去實行,所以「行難」。假如我們的心念都能放在當前的這一刻,就不會有多餘的念頭去想昨天的事情。所以說,難就難在能否把握當前的這一刻。 | 問題: | 什麼叫做修行? | 上人的回答: | 修就是修身養性,行就是端正行為。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把不好的習慣修改成好習慣,讓自己的行為、形象都很端正,這就是修行。 | 問題: | 如何令心無分別,平等視眾生? | 上人的回答: | 會有分別,是自己的心在分別。 修行最重要是修心,修這念心不起分別。在叢林中可見眾生相,凡事不與人計較,須打開心去包容;若常住人少,一個人一種心,自己也要去適應。將心調好,則行為端正;莫管他人如何,但顧好自己的心。 | 問題: | 夫妻應該如何相處?如何教育子女? | 上人的回答: |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對下一代的子女,不僅是直接的身教,無形中也是子女們處世的範本。真正的佛教家庭著重於禮儀,禮儀乃是人生至真最美的形態。 凡事客客氣氣,互讓互愛。真正的學佛者,要去除我執、我相,擴大心胸。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
|
問答之間茅塞頓開
慈濟電子報
電子月刊
慈濟全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