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問:佛經上常講「三輪體空」,請問我們每做一件善事是否都要迴向?
答:三輪體空與迴向要辨別清楚,這是兩件事情。三輪體空是講理,迴向是講事。三輪體空是觀慧,也就是智慧觀察宇宙人生。何謂「三輪」?譬如你修布施,有能施、受施、以及所施之物,這就是三輪。「體空」是這三件事都不可以著相。
我們做好事,絕對不著相。如果人家接受我的布施,就常常想我對他有恩惠、我做了多少好事,念念不忘,那三輪就不空了。不空就是世間有漏的福報,是屬於福德,不是功德。如果修布施不著相,心裡痕跡都不落,修的就是功德。功德與福德不一樣,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證菩提果;而福德只是享受來世的福報,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不過如此而已。
迴向是擴大自己的慈悲心。我們凡夫心量很小,起心動念都為自己,很少替別人著想,更難替社會大眾想。心量小是很大的過失,這是修行不能開悟、證果最大的障礙。經論上常說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周」是周遍,就是周遍恒河沙數的諸佛世界,而那也是我們的心量。但現在我們的心量小得可憐,兩個人都不能相容,連夫妻都打架鬧離婚,這個心量多小!
迴向真正的目的就是拓開心量,無論你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自己不享受,將這個果報貢獻給一切眾生,這是迴向眾生。貢獻給法界,範圍就更大了,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迴向實際,「實際」就是心性,我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標,即是求明心見性。所有一切果報都希望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迴向的用意是拓開心量,恢復自己的真心本性,是這個意思。一般人迴向達不到此目的,都是做一點功德迴向父母,迴向自己將來升官發財,還是為自己,所以是小心量,不是佛菩薩如此開闊的心胸。這是應當要明瞭的。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學佛問答」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