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習性決定是惡多善少
2019/07/13 19:23
瀏覽512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習性決定是惡多善少

  我們在儒書裡面看到,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這兩個人都是賢人。人的性到底是善、是惡?佛法裡面講惡多善少。聖人講法比他們的確是高明一等,孔老夫子講法跟他們不一樣,夫子說:「性相近,習相遠。」孔子所講的性是講真性。真性,一切眾生是一樣,沒有差別;真心本性,性相近;習性,習相遠。所以孟子跟荀子講的性不是真如本性,是講習性。習性,我們今天講習慣,習慣成自然。習性不是這一生養成的,而是生生世世。所以,佛家講有「俱生煩惱」,你生下來就帶來的煩惱,不是你這一生學的,是你過去生中的習氣,這就叫習性。
  習性決定是惡多善少,諸位讀過《百法明門論》,百法裡面跟我們講煩惱,煩惱心所有二十六個,給我們講善心所只有十一個,你看誰多?十一個善心所,二十六個惡心所,惡多善少,何況惡的力量強大,善的力量薄弱。所以一般人遇到善法,『縱發善心,須臾即退』,很難保住;遇到惡法,他『念念增長』,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遇到善法,善心所太少,力量薄弱,不容易保住。為什麼他會增長惡法?惡心所太多,力量強大。由此可知,我們看到許多人,有機會接觸到佛法,好!他來聽經、也來念佛,可是不多久,又聽說他去學外道,學其他法門,什麼原因?道理就在此地。雖然有機會接觸到善法,他的善根薄弱,不能夠維繫長久,一定會退轉。我們看到這個現象,知道這個現象是正常的。如果接觸善法他不退轉,那是很不尋常,真正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那麼一、兩個,他能不退轉。遇到惡緣他不會增長,遇到善緣他會增長,我們就曉得這種人善根深厚,這種人在一生當中,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決定成就。
  所以我們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性,真正懂得如教修行,決定遠離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才能保住這一生決定成就。世法能影響人、能誘惑人,我們要清楚、要明瞭,要看清楚真妄、虛實、善惡、是非、利害,樣樣都能辨別清楚,自己就明瞭我們應當走哪一條路。

 

(本文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五零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網路生活
自訂分類:日常生活資訊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