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無相懺悔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作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
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引號內是篇六祖為大眾設的懺悔文,分為三段。懺悔三件事:
1. 不被愚迷染。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
2. 不被憍誑染。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
3. 不被嫉妒染。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
貪瞋痴慢疑最難的是痴,愚痴、愚迷事理不清,互相矛盾。自見本性,道理弄清楚,一行三昧當然什麼問題都沒有,不被愚迷染最重要,是第一要務。上上智的人直接在這裡下功夫,有覺有悟是破愚迷。見性法門菩提自性,就是以「覺」破愚。先決條件是「覺」的時候知道是「覺」,不是「覺」的時候不能自以為是。學了知識還要有「證悟」的過程,不是把名詞、知識搬來組合就夠了。
開始「覺了」某些道理,「悟了」某些「法」、有了進度,會產生比人強的心,會自以為是的解釋,為了自圓其說而強詞奪理。另外會發現別人比自己強,會生嫉妒心,所以都要懺悔。
懺悔不是為了以前的錯不用負責,而是去承擔所作的錯,而是為了以後不要再犯。「悟後起修」的另一個角度是「悟後還做不到」,設懺悔的用意是「不只一次做不到」。如果做不到就算了,下一次也會做不到。反省、懺悔是把做不到的好好檢討,有了「下一次要把握好」的心,遇上了警覺心較強,幫助自己不再犯錯。
- 6樓.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2010/01/10 10:59感恩賜教
明心 Give me 5.Paul.果願(godnews) 於 2010/01/10 10:58 回覆: 刪除
- 5樓.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2010/01/05 19:20
- 4樓.2010/01/05 17:38吉祥
- 3樓. 山居的隱士2010/01/04 18:45合十致敬
大善知識 溥新老師 德行俱足
退而不休 弘護正法
效法菩薩行
後學行者有福了
謹此致敬與感恩
其實頑童妙師 也和大善知識德行具足 慈悲喜捨無量法施
都是令人讚歎和值得恭敬現行大菩薩行
向兩位大善知識大菩薩頂禮
隱士合十頂禮恭安吉祥
- 2樓.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2010/01/03 22:26抱歉錯植
蒲 → 溥
- 1樓.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2010/01/03 22:22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懺悔是修行最基本的功課
後學行者隨時觀照自己
經常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懺是知道前愆 也就是過錯
悔是不二過
自反一切都做好了
最後末學勸人還要原諒自己
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大善知識 浦新老師 德行俱足
退而不休 弘護正法
效法菩薩行
後學行者有福了
謹此致敬與感恩
感恩明心果願老師蒞臨指導
末學功夫不足 不敢以不貳過自我要求
但明心老師說得對 不貳過是目標
努力改過 就很好 千萬不要有罪惡感
懺悔也可用在想做而做不到部份
感恩補充
溥新 於 2010/01/04 19:5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