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這是對於道德經的一小段「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心得報告。
知不知。上。
這句等同于論語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解釋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因為繼續努力,不懂也將會成懂。
遇上不懂,某些人會裝懂,自己解釋、自己揣摩、自己想像,臨時也可以
編,反正聽者喜歡就講什麼,越神奇越誇大,聽者越喜歡。總有一天也認
為自己懂了。
第二種解釋:把懂的、不懂的分清楚。不懂不一定、不必要把它弄懂。
不懂不要裝懂。直接承認。不誤己也不誤人。 孔子就是有者種心胸、
胸襟的聖者。聖人無名,心中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可能什麼
都學什麼都會?我們希望自己什麼都會?請教專家不也可以?我們要會
的是什麼?
第三種種解釋:一部經典,或經典中的一句,我們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
同的體會。有沒有可能將來我們再進步,又有另一種解釋。我們允不允
許,還有「不知」。
第四種種解釋:對於眼前的事,能分辨自己做不做得到,對於眼前的理,
能分辦其真或不真? 會不會被誤導?舉個事的例子:打過籃球吧,籃板
球最容易投進了。有沒有經驗,在籃下要投球時,知道這次不會進球。
只是許多人選擇不進也要投,才不信邪!理的分辨能力可以試試這幾種
解釋哪一個對,或應該怎樣修改才對。有沒有經驗能分辨或修改的時間
越來越短?
對於這幾種「不知」,都能做正確的處理,都可稱為「上」。都是清靜
心。重點不在自己有清靜心,反而在知道自己不清靜了,才是「知不知
」,做出屬於自己的正確反應才是「上」。
不知知。病。
可解釋為:尚未了解「道」,自以為了解「道」 。就志得意滿,而且
還自吹自擂,就是得了高傲誇張的病症。
第二種解釋:在幾個注解選一個自認為對的,就自認為是真理。是有
問題的。
第三種解釋:不知道怎樣確定哪句是真理。其實,沒有固定的方法可以
確定哪句話是真理,試著想想,把道德經讀幾遍、幾百遍,就「得道」
?熟記三藏經典,就「成佛」?不過這裡可以提供世尊的經文大家參考
:怎樣的確定不是確定
葛拉瑪經(KALAMA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當時,葛拉瑪人們來見世尊。一些頂禮世尊後坐到一旁,一些葛拉
瑪人頂禮世尊跟世尊談一些話後才坐到一旁,一些報告他們的姓名、字
號後才坐到一旁。
有卡莎佈塌區的人坐在一旁跟佛陀世尊說:「我畢恭畢敬地頂禮世尊,
請問世尊:有一些婆羅門和出家人,來到卡莎佈塌區,他們說自己的法
是最好的,而看不起別人的法,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但別的出家人和
婆羅門當他們來到卡莎佈塌區,也是說自己的法是好的,讚美自己的法
,而看不起別人說的法,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我禮敬
世尊,我們很懷疑在他們之中,哪些法是真的!誰的法是謊言呢?」
修行信任的規則
世尊說:葛拉瑪人們!
你們的懷疑是對的,你們是應該懷疑的,是應該的。
葛拉瑪人們!你們要:
一、不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二、不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三、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四、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為真。
五、不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
六、不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七、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為真。
八、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
九、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十、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有哪一句話我們是因為以上十個原因我們信以為真,那我們還有努
力的空間。上面這
- 2樓. 言語斷道2017/11/01 09:30
誠實面對真理的解讀產生疑惑,老師才是真正的高人。
任何一項真理都是奧秘,裡面都有很多實際的內涵,都是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論人對真理經歷多深、認識多深,都沒有辦法用人的語言把真理的實質說透,這是事實。
請參考北大教授劉豐由四維空間解釋佛經所說的:( 科學的印証有接近佛意嗎?也是沒有人知道。)
https://youtu.be/g3a9Udn8Ae4
若無法點入請複製網址,貼在網路上看。
師兄您好
看了影片 其中所謂科學的論斷 推論太快 例如片中舉出的例子我們是生活在三度空間 可是我們何曾到過二度空間看過其中的生命 都是三度空間的生命 請再深思 〔末學有很長的時間也接受這論斷〕
建議 由三界 慾界 色界 無色界下功夫 困難在 確定自己的 不要輕易信以為真 接受比較容易 確定比較困難 隨著我們的進步會有不同的體悟 這只能靠自己 不用忌諱自己調整 世尊也只能告訴我們哪些不是 請參考
溥新 於 2017/11/05 07:12回覆 - 1樓. 誠2017/10/30 17:24
老師整篇心得在講一個"誠"字,毋自欺也。
世尊對葛拉瑪人教導不要執著丶分別。
法無定法,一切法都在變化中如夢幻泡影,法沒有固定不變的。
佛初轉法輪轉阿含經等四聖諦,二轉法輪轉般若經等一切法空。三轉法輪如來藏。
開示眾生能入佛之知見⋯師兄能說出 誠 不自欺 乃高人也
末學試想要說更進一步 不自欺 以後 如何確定 真理
重點不是 世尊說的 不對 而是我們解讀成什麼 是佛意嗎
該不該再滲入 如何確定我們解讀是真理 感恩
溥新 於 2017/10/30 22:2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