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六祖壇經心得偶記11.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2009/09/23 21:28
瀏覽1,884
迴響1
推薦8
引用0

六祖壇經心得偶記

11.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能偈曰。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云:亦未見性。眾人疑息

敦煌本:(一)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無臺  佛性常清淨  何處有塵埃

    (二)心是菩提樹  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  何處染塵埃

  身是菩提樹是說身體是可長菩提的樹,沒有身體如

藉假修真?


  心如明鏡台是說一切顯現在心上,時時勤拂拭,

將心處理乾淨,不要留下塵埃,以免顯影不清。

果知道生氣會累積的人,就可體會時時勤拂拭勿使

的感覺。如果想練習觀察生氣的累積請依照拙

「繞著心經轉觀瞋」。


  不是上上智的人,「漸悟」可以進步的。普通人

使身體健康就可以,不要想得奧運金牌,更不要

想保持奧運紀錄。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

  這一偈末學讀來,全都否定,總覺得是斷滅空的

法。什麼都沒了,我們在這裡幹什麼?末學不是上

上智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無臺 

    佛性常清淨  何處有塵埃

  菩提覺性不是長在身上,心如明鏡也沒有一個台,

性是清淨的,菩提哪有塵埃?

      我們身體是自然的產物,「污染」是學來的觀念,

「不淨」是學來的觀念,當然「乾淨」也是學來的觀

念,這些人類學來的觀念才是煩惱的來源。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迴響(1) :
1樓. ez
2009/09/25 04:11
六祖壇經

有道理

常常因為頭上安頭

煩惱因此不斷,也難斷


發現煩惱時就是覺

共勉

歡迎您

溥新2009/09/27 21:57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