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野草野花
2019/08/20 14:50
瀏覽3,05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不知名的草叫野草,野草開的不知名的花通常就叫野花。野花長在四野,自由自在,不像一些嬌艷的花,長在庭園裡受到主人細心的栽培和呵護。野草、野花在郊野、山林四處可見,所以一般人通常不太在意它,也不知如何稱呼它。

每一種會開花的植物都有屬於它的花季,大多數的花盛開在春季,有些則在夏季裡,如六月熱情燃燒的鳳凰花。花開的季節有的短,盛開時一、二週,長者一個月,往往一陣風雨過後,枝頭上只掛著幾朵殘花,花季一過就不見蹤影。然而,不知何時起,我開始到人家的圍牆外,籬笆下或小路旁有著一叢一叢的野草,開著小白花,數量極多,沿著小徑,一路漫延下去,而且花期很長,幾乎全年都可看到它開著花。它似乎不擇地方;亂石堆裡、河堤、土坡上,只要有一小塊地,它就生長。走進聞一聞它的花,沒有什麼香味,不像其他開著白色的小花如七里香、茉莉等,遠遠的就可聞到一股清香。但是這野花也能引來一些蝴蝶在它的身旁圍繞著飛舞。有一次塔火車從車窗外看,沿著鐵軌一路上幾乎都可看見它的存在。又有一回開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時,即使不是開花的季節也可看到路旁一整片的小白花在風中搖曳。我很好奇地想知道有那一種植物有著這麼強的繁殖和成長的力量,於是在植物的圖鑑書本上查到它的芳名一咸豐草。

「咸豐」是個古老的名字,為何如此來為這野草命名,書上說不可考,但民間自有他自己發明的名字,譬如,有人就稱呼它鬼針草、蝦箝草、黃花霧、黃花母、白花婆婆針或小白花鬼針。小白花謝了時,就會長出一些刺,如果在郊外活動走入草叢堆裡,常常不自覺地就會在衣服或褲子、襪子上黏了一大把的針,回到家裡發現到,就要花一點時將之一一拔去,讓人覺得好麻煩。但也許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它就可以透過別人將種子帶到很遠的地方,而在任何地方它都可以生長。小時候我們就慣以「恰查某」(凶巴巴的女人)稱呼她。

野草、野花能夠不擇地方,在不利的天候或土地上都可大量的繁殖必然有它的條件,而對人也應有一些功效,書上說它有消炎、解熱、利尿、治療肝病或糖尿病等多種藥效,嫩莖葉可以炒食,老莖葉可煮開水飲用,也屬於一種野菜。

每一種天生的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特性,而這社會上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企業也都有它的特色。有的企業如向日葵、在園裡開著大朵的黃色葵花,儘情地吸收太陽的熱能,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有的企業如高貴的玫瑰花要細心的呵護照顧,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有的企業如三月的木蘭花,盛開一時,然後悲壯的墜 落;有的企業如喇叭花,必須攀附在強有力的枝幹上,開著有點誇張與身軀不成比例的花朵。但是仍有許多不知名的小企業如咸豐草,沒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也沒有特別去照顧她,但卻靠她強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到處都可生長開花,而且開得十分燦爛。

台灣的產業結構裡數量最多的是中小企業,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曾拜訪一家小的電機工廠,老板娘告訴我,十年前一整年的營業額不過台幣百萬元,她的先生是黑手(學徒出身)起家;負責工程技術和生產,她則負責銷售、財務、會計和管理等。現在年營業額已超過一億元,十年內的成長超過百倍,這樣的企業,在台灣不計其數。

一家現在股票已上市的公司生產塑膠射出零件,連接器和電腦週邊產品,在十年前其營業額一年大約台幣十多億,而十年後已成為年營業額四、五百億的大型企業,其憑藉著的就是企業領導人旺盛的企圖心和不畏艱難,克服外在環境的不利條件,就是在乏人關愛的時候,默默地苦幹,經過一番時日,也有讓人為之眼睛一亮的表現。

近幾十年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有許多因素促成,其中有一項就是有許多中小企業的業主或業務人員帶著公司的樣品或產品資料到世界各地尋找每一個可能的買主,推銷自己公司的產品,這些台商走遍世界各地,無遠弗屆。我遇見一位企業的高階主管,也是該公司的創辦人之一,告訴我過去二十年來為了推廣他們公司的產品幾乎走遍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國家。現在事業漸漸穩定成長,他打算幾年後退居幕後,由年輕人接棒,我問退休之後打算做什麼?他說要和太太一齊出國旅遊觀光,我問你不是走遍了世界上大家數的國家嗎?他則說以前出國是為了作生意,沒有時間遊玩,退休之後才能有閒情去遊覽。

現在有許多台灣人或台商散在世界各地做生意或其他。報上說有一位大陸人和台商聊天,問道台灣有多少人,這位台商回答:「二千三百萬人」,大陸人很訝異地說:「應該不止這些人數吧!」「因為我走到那裡,都會碰到台灣人,台灣應該有一億人吧!」

經常旅行或居住在外的台灣人從事各行各業,或讀書、學習。大提琴家馬友友在一次接受訪問時就說:「我經常在世界到處演奏,總會碰到許多人來和我打招呼,他在國外學音樂或做事,並告訴我,他來自台灣。」

這些散在世界各地許多默默無名的台灣人,不管是從事什麼似乎都有一些共通點。新竹科學園區一家公司的總裁在一次演講時說:「台灣人不管是早期祖先來台,或是五十年前隨政府來台的,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悍」,慓悍的悍……。」,我心想這怎麼可能,以我自己的瞭解,生活週遭所認識的人大都是溫和善良的。我接觸的外籍同事或人士,我問他們對台灣較有深刻印象的是什麼?他們說:「人; 人很友善」,怎麼會是「悍」呢?這位總裁繼續說:「早期的台灣人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因生活困苦,才冒險渡海來台,那時的船舶簡陋,台灣海峽的風浪有時很大,遇到不利的天候,船難死傷很多,但仍有許多人敢冒生命危險渡海。來台之後又要懇荒,與原住民爭地,械鬥,還要和外國人如荷蘭、日本人抗爭。而五十年前與政府撤退來台的,也是拋棄原來在大陸上的一切,從物質極困頓的環境存活下來。台灣人越是在環境差、挫折越大的時候,就更努力打拼,而且不服輸,所以說台灣人『悍』」。經他這麼一說,我還滿同意的。

進入21世紀的台灣,經過二、三十年的經濟成長,似乎又來到另一個轉折點。這島上有限的土地,人力和資源已無法再提供更大的發展。近十年來,許多企業紛紛往國外設公司、開工廠。許多台灣人,不管願意或不願意,也都必須順著這股潮流,從這島上向外發展。

我所認識的許多年紀較輕的舊同事或朋友,也是這樣。他們隨著公司或工廠外移而散佈到世界各地。較近的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遠的到歐美、還有一些到南非、中南美洲或紐澳,這些人就像早期來台灣的祖先,必須要到另一個陌生的土地,生根成長,開闢另一片天地。

任何生物都有其成長的極限,企業也是一樣。野草、野花即使可以存活百年,最終也不成一顆大樹,但卻可一大片大片的繁殖而廣被大地,從海邊到山上,沿著鐵道由北至南。它們成長的優勢不在大,而在強的適應、韌性、成長和繁殖的力量。有的小企業已從祖父傳下來三代,仍是小企業,卻仍繼續經營下去。而 台灣到處都是私人經營的小生意、小企業。他們不太受到重視(因為數量太多了)。也無法怨天尤人(聲音太小了),但是卻在這塊土地上存活下來,若無法生存也會設法漸漸地移到任何可以生根成長的地方。

野草野花到處都長,也許就在住家的附近或經常走過的路旁可見到。如果你一年到頭都可看見一種不起眼的小白花,一叢一叢或一大片、一大片的長著的,你或許可停下片刻,看她一眼,然後用你喜歡的名字;咸豐草、鬼針草,或「恰查某」來稱呼她。只要你一旦認識她,你就可到處看到她。

安瑟通訊 2000年12月31期

管理拾穗(NO.829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管理拾穗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