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 慈語:五蓋十纏
賢士大家好,今日會聚一堂,共沾神恩。開此法會,大家高興嗎?﹝高興﹞三生有幸,得聞天道普開,明師點開自性玄關一竅,來此皆是累世有修。恭禧賢士,既來之則安之,心猿意馬放下莫浮動、莫煩躁。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各位發心守聚在此地聆聽聖語,上天佛光普照必能獲得自性的光明。三曹普渡真不真?﹝真﹞三曹普渡,天時緊急不能再緩待,諸天仙佛、五教聖人同是一個源處,共領老天命共辦三曹,齊渡有緣佛子上法船,爾等皆是有緣佛子;既是有緣共聚一堂,當要相親相愛,你我無分別,而修道就是修自己的自性光明,改掉脾氣毛病,清洗累世的塵埃,若不知迴光返照,怎復本來面目回歸理域?
今日賢士入聖地研究道理,是為學習仙佛的心,也為超生了死而來,你幾時要超生了死?是否皆已聞天道的福音?是否皆已受明師指破?﹝是﹞明師指破自性之關,當了解這一玄關之處妙意在那裏,妙意就在不能言語之中,這妙意若能言語就不能成妙意。
爾師尊、師母共領皇之命普渡三曹大事,傳下自古不輕傳的三寶。過去我也說三寶,我不傳但我暗中已經點化,只是眾生的智慧不夠不能領會,因時間有限未能闡明,世尊拜託吾來補述五蓋、十纏真義。
何謂五蓋?
﹝一﹞貪慾:得不該得之物。
﹝二﹞瞋恚:心常存不平忌恨。
﹝三﹞愚痴:明知故犯,永困輪迴。
﹝四﹞貪睡:超過睡眠時間。
﹝五﹞掉悔:常做後悔之事。
何謂十纏:
﹝一﹞忿恚:常常憤怒,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就發怒、責怪別人明否?﹝有﹞
﹝二﹞隱覆自菲:自己犯的罪,常常隱覆蔽蓋,很少人肯勇敢的站在佛前認罪。
﹝三﹞意識昏迷﹝昧﹞:心靜不下來,煩躁不安,智慧不開,光明不來,道理不通,自然昏昧不明沉淪苦海。
﹝四﹞五情暗冥:五蘊不空,難悟本來,再玄奧之理亦是門外窺物,焉證究竟之法?故暗冥不通。
﹝五﹞嬉戲﹝遊﹞:眾生嬉戲成慣,不應該貪玩之時貪玩,不應該開玩笑時,卻輕浮不能莊重自己,焉能尊敬別人?不能因時制宜,發於中節又談何修道?
﹝六﹞三業躁動:眾生皆有三業﹝身、口、意、﹞,只在是否真心誠意去修改,若無法守定心神即內亂。內亂必引外魔,屆時三界不安、內外交戰,難以平息。
﹝七﹞屏處犯罪不自羞:人往往在不經意當中犯錯了﹝說錯話、做錯事﹞,當時你並不會覺得慚愧還自以為是
﹝八﹞露處犯罪不羞他:露處﹝大家看得到的地方﹞不羞他﹝沒有指正他﹞,意思是說看到別人犯罪,卻沒有 直諫他、羞辱他,而使他愈犯愈錯,這也是你的錯﹝直心便是德,有直心勸諫即表露你的德威﹞。
﹝九﹞財法不能惠施:全捨便能全得,是修道最基本的﹝六度波羅蜜﹞。修道不能勤修六度波羅蜜,即不能進入真正的法門功夫與聖境,所以財法一定要雙施,喜捨可以度怪吝。
﹝十﹞他榮處起煩惱:眾生因為有了虛榮心貪富貴,所以屏處起煩惱不能自己。眾生煩惱無明頻生難斷業障,焉上菩提路?唯一的方法只有剷除這十纏。雖然皆有犯到,但若能改,即能隨處清淨、隨處現佛心。否則這雜菜味道失真,又怎能嚐出真味來呢?當你慢慢嚐淡中味時,已經步步高昇,漸入聖賢之路,那麼超生了死、脫離苦海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