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濕地的香山溼地,位在新竹市17公里海岸線自行道的最南端,迷人的綿延沙灘景致,美極了!似沙漠般的沙灘,初見的感覺很新鮮也好奇,黃昏後的夕照更迷人。
二星期來在香山國家級的濕地裡,仰望著天空、眺望著海洋、觸摸著裝置藝術的創作之美,浩瀚無垠的大海撫慰的可不只是大地,點點滴滴滋潤著旅人的心思,開心的對推薦的人說:謝謝你們介紹了這裡,國家級的香山濕地。
有人說:「用一部電影的時間與和自己深度對話」,卡娃思想要說的是,電影可以,深入國家濕地也可以的,不僅僅可以與自己對話,甚而在認識的過程中,與自然的環境對話,更能夠看到自然的生態之美。
↑↓沙漠秘境「 香山沙丘」
秋天裡,來新竹市輕旅行幾次,在前一夜觀賞了全台灣最大的光雕展演後的隔天,按著計畫開著車前往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的最南端「新竹南港」,導航帶到了車子進不去的自行車道,引導著我們必須步行前進才能抵達,而周邊是幾無人煙,看不到人的偏僻地方,實在不敢冒險再往前,放棄這個景點,往行程計畫的下一個景點「南港賞鳥區」。
停車場停好車,百步路就到了緊鄰著海岸線的自行車道,踏上了兼具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的十七公里海岸線的最南端,往南的苗栗方向望過去,新竹南港就在前呀!
玩伴看著我,我也看著他,四目相望的笑歪了,這就是自由行前沒有做足功課的迷途。 而意外總在驚喜之後,稍遺憾的鬱悶心情中,很快的發現近年爆紅的沙漠秘境「香山沙丘」,就這樣大辣辣的出現在眼前,真是不可言語的妙呀!
↓香山沙丘的附近紫色小花

↓連在一起的新竹南港和南港賞鳥公園,靠海的沙灘就是最近一年爆紅的新竹沙漠秘境「香山沙丘」,要進入山丘,是需要事先申請的,守規矩的我們,沒有申請進入,遠望囉!
↓南港、賞鳥客的口袋景點「南港賞鳥公園」
南港賞鳥公園的二個埤塘,雖不見鳥群,但卻一直地聽見鳥兒的叫聲
↓鳥巢裝置,2021香山濕地藝術季,其中一個藝術作品
我們是為了10月9日正式登場的香山藝術季,所打造七件藝術物件與海、與人的交織及對話專程來到香山濕地,今年以「海有來過」為題,沿著台灣海峽西海岸總長15公里的海岸濕地為展場,7組藝術家團隊創作了7件作品,以動態場域為敘事空間,演繹海岸線自然的歷史軌跡。
2021新竹香山濕地藝術季「 海有來過」
作品名稱:築巢計畫IV白鶺鴒(鳥巢裝置)
藝術家:范承宗
地點:南港賞鳥區
藝術家范承宗向創作基地所棲息的自然動物建築師學習牠們的築巢方式,並以人類的構築材料與技藝詮釋。根據賞鳥區的生態特色,其豐富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候鳥進駐,一年四季裡有著大量的鷺科、燕科、文鳥科等鳥種出沒之外,秋冬交接時,還有數量可觀的雁鴨科鳥種。於此,他搭建了一座鳥巢裝置,歡迎人們走入其中歇息片刻,透過如鳥在巢的視角與體感,提醒著人們對濕地生態保育的關注。 (摘錄自網路)
關於2021香山濕地藝術季「海有來過」
欣賞七組藝術家作品的同時,也將香山的海岸線盡收眼底。展覽地點,遍及香山區海岸線,趁著找尋藝術作品來認識香山,以藝術主題認識了地方特色的輕旅行,蠻藝文的設計。雖然我們沒能走遍,但是,在尋找七個創作的藝術品中,也足以讓我們熟悉了香山的海岸線。
當一一的找到了看到了五個作品,興奮開心的心情,還真不可言語的嗨起來,像是賞蟹步道「旅人計畫的風雨海」、朝山舊海堤「海浪的痕跡」、海山漁港潮汐捕捉計畫的「潮汐」、塩水公園的「籃球場」、南港賞鳥區「鳥巢」,還挺有意思的創作。
↓ 賞蟹步道「旅人計畫的風與海」
彎著頭的側耳傾聽,海浪潮汐和螃蟹橫行的聲音,作品表達了賞蟹旅人詩情畫意的浪漫。
↓ 朝山舊海堤「海浪的痕跡」
↓ 海山漁港潮汐捕捉計畫的「潮汐」
作品特色:
潮汐變化使的香山濕地,一會是海一會又是陸地,豐富的生態環境就在這樣漲退之間不斷地循環,潮汐作品以定置漁網做為概念,藉由看似無意義的潮汐捕捉計畫,去感受我們在這個宇宙所受的作用力。
↓塩水公園的「籃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