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精選
複利健走:因健走杖比較長,所以一拿自然就著地,著地之後他就比較安心,巴金森那僵硬心態,即就鬆開來,就易正常走,而坐姿手拿健走杖時,手臂先應保持與地面水平!
2025/05/11 10:58
瀏覽9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兩個月脫離輪椅,沒有任何藥品做得到

「家人沒法照顧就送去安養中心,因為怕跌倒,所以綁在輪椅上,結果兩個星期就不會走路了,本來是走進去的呢!」出身急診科的郭健中醫師,從醫療體系單純治病救人,變成現在大力推廣複利健走法,拚命教人不要進急診室,或是不要像一點一滴失去生命力地,最終被綁在輪椅上。
當個有錢賺、社會地位高的醫生不好嗎?讓他覺得當頭棒喝的案例,正是發生在行醫的過程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情境,改變他的下半生,也將改變你我的後半生。
郭健中醫師曾以醫師身份執行過「居家醫療」,並且嘗試引進健走杖做為療法。當時曾經面對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案例,那是一位巴金森氏症病人,他的太太很認真,學習許多幫助巴金森氏症病人的療法、保健,因家境寬裕,家裡相關設備也很齊全。按摩過程中,郭健中醫師建議病人站起來走路,但對方似乎完全放棄,並沒有要動的意思。他也發現病患雖然有拐杖,但因為拐杖一般都較短,實際上只是掛在病患手臂上,沒有支撐作用。家訪結束前,郭健中醫師拿健走杖給病患試用,沒想到奇蹟就發生了。
「因為健走杖比較長,所以一拿自然就著地,著地之後他就比較安心,巴金森那個步態僵硬情形,馬上就鬆開來了,他就可以正常走。那個茶几跟沙發之間那個小路,以前他是不能過去的,因為凍住會跌倒,他太太阻止他說『不可以、不可以』,但是他已經走完又走回來。」
他太太嚇一跳,就說「這什麼東西怎麼那麼好?」病患也很高興,郭健中醫師要走的時候,他還跟到門口去、揮手拜拜。
另一件讓郭健中醫師記憶深刻的事是,這位病患的太太一度「很生氣」。不是生郭健中醫師的氣,而是為了巴金森氏症,他們學過這麼多東西,她也很認真照顧先生,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這麼簡單這麼好的事情,沒有一個醫生跟我講?」
為什麼沒有一個醫師有講?因為醫師都不知道。
郭健中醫師自承,在接觸健走杖之前,從來不知道運動的效果這麼好。為什麼不願意用?其實是一個觀念的問題:「輪椅文化」。
輪椅文化反而奪去我們行走能力
什麼是輪椅文化?「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才發現:天哪!怎麼這麼多人在坐輪椅啊?我岳父也只是跌倒沒有骨折,也沒有頭破血流,就只是怕他再跌了,就直接坐輪椅,這觀念是哪裡來的?是我們醫護人員造成的。」
去醫院只是走得不太穩,就有志工來關心「小心哦!慢慢走,不要跌倒。」下一個動作往往是叫你坐輪椅,就算民眾說自己還可以走都不行。郭健中醫師指出真正原因:「在醫院評鑑裡面有一條項目,標準就是在醫院跌倒的發生率。不要在醫院裡面發生跌倒的事情,那怎麼辦?坐輪椅…… 這個觀念根深蒂固,誰也不敢打破。」
從走100公尺就要休息、到能自己站起來脫離輪椅!下一頁跟著圖解坐著開始「複利健走」重拾好動人生!郭健中醫師的岳父,只是因為曾經跌倒過,就被強迫坐輪椅。後來他帶著岳父一起複利健走,發現岳父往返兩家之間,一開始走100公尺就要休息,到最後500公尺一口氣走完,兩個月後居然能夠不用扶、自己站起來,脫離輪椅,「當醫生二十幾年,有沒有一顆藥吃下去,兩個月可以讓人站起來?沒有啊!」
複利健走法如此神奇,就算是平時坐在椅子上,甚至正在坐輪椅,也可以鍛練腿部肌肉,也許你就是下一個練習兩個月,就能脫離輪椅的幸運兒!
坐姿直膝抬腿:鍛練股四頭肌,伸展腿後肌
1.身體坐正、微縮小腹。

2.雙手保持較自然狀態持杖,並往身體前方推,此時健走杖著地處略在腳尖外側,並向前傾斜。此動作要點可避免身體向後仰。

3.抬起伸直右腿,就能伸直膝關節。

Point
坐姿手拿健走杖時,手臂應保持與地面水平,才不會感到疲累,因此健走杖的長短,或是手握住健走杖的位置,應適度調整。

進階版:坐姿直膝抬腿寫數字
單純腿伸直以外,還可以練習進階版。想像整條腿是一支畫筆,在空中寫數字1 到10,當整條腿依序畫著數字,就能鍛練大腿部位肌肉。注意是整條腿都要動作,不是只有腳掌寫數字。(示範:陳英聰物理治療師)

複利健走不僅是一種腿部為主的運動,事實上加上雙手,竟然全身90%肌肉都可以同時鍛練到,不僅增肌練肌,還能保護全身關節、改善疼痛、舒緩伸展,甚至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20%,3年內糖尿病機率減少58%,降三高,增加好的膽固醇。
複利健走好處多多,但也有許多人可能一時觀念沒搞懂,或是錯把其他拐杖、雨傘當成跟健走杖一樣的效果,這樣子想對身體反而有害。
複利健走好處多多,但也有許多人可能一時觀念沒搞懂,或是錯把其他拐杖、雨傘當成跟健走杖一樣的效果,這樣子想對身體反而有害。
小心持杖健走的4大誤區
有哪些常見的持杖健走誤區?推廣複利健走的郭健中醫師提醒我們4點:持杖健走誤區1:把拐杖當成健走杖
1.拐杖比較矮,健走杖比較高,手持拐杖時,手臂大約是以僅有30度、幾乎垂直於地面的方式握住拐杖。


3.但實際情況是,許多使用拐杖的長者,往往不是因為腿有重大情況,只是求個心安,因此持杖走路時,不僅右手拐杖與左腳同時跨出、同時分擔體重, 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發揮拐杖的功能,反而因為拐杖往前伸,右手帶動身體變成駝背,進而腰痠背痛。

4.如果本身的確還是需要一些支撐的話,就會變成身體歪一邊,長久下來脊椎側彎、肩膀痠痛。

Point
就算是有單側腳難以支撐體重的情況,郭健中醫師建議直接持雙杖行走,也會比持拐杖要好,因為如果使用拐杖行走,原本另一隻功能正常的腳,可能會有過度使用耗損的情形; 雙杖健走則有更多點支撐、走路更穩,會是更好的選擇。

持杖健走誤區2:持杖健走太認真
「太認真」是什麼意思?郭健中醫師笑著說,就是剛開始持杖健走太緊張,很害怕會用錯,或被人家笑,或怕可能會受傷,結果不自覺每一步持杖都用力重壓地面,結果兩天手就開始痛了。
「其實走路就很簡單啦,拿兩根杖更安全啊!」郭醫師請大家放心,愈是緊張、認真才無法達到目的。走路要輕鬆,一開始重點應該是放在自我覺察的過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例如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一樣,有人適合健走,像北歐式健走「往後推,走得很快速度很好」;有人走路比較不穩,可能適合日式健走。
還有人平常太急躁了,可能需要正念健走,透過緩慢前進,慢慢覺察自我而得到放鬆,「所以這也不一定,真的就只是走路而已啊!」
持杖健走誤區3:一人獨行
健走杖不僅用來走路,還可以用來做很多訓練,包括伸展,用健走杖剛性支撐很棒。
郭健中醫師表示,在不斷使用的過程中,有任何疑問、不知到底該怎麼做,這時候再來問別人,也就是要找到夥伴,一群人一起走就會有比較有經驗的朋友,才不會落入「自己亂走、出包」的情況。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參加一些培訓的課程,現在許多地方都有辦課程體驗活動,「複利健走法」就是一個 free 的含意,不受任何框架的限制。
持杖健走誤區4:用了健走杖,往後就拋不開了?
郭健中醫師特別澄清,輔具「讓你變得更強,然後目的是什麼?讓你脫離輔具。」健走杖是輔具,沒有輔具可能因為不舒服而越走越小步,但是有健走杖就可以走得更快。
持杖健走就不再只是原來的走路的方式。「你可以再在跨大步一點,可以試著腳步抬更高一點,這樣的話就可以把你以前沒有運動到的關節活動範圍,把它再找回來。這樣的話,你之後拿掉健走杖之後,你走路的時候會更好。」
「逛街走得更久了」郭健中醫師提到自己與太太,平常在公園運動一定拿健走杖,增加運動強度。平常逛街就不會持杖, 但是後來就發覺,逛百貨公司也可以走比以前更久,不會累。
持杖健走好處多多,但醫師卻建議走得「別太認真」?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中國有非常普遍的大媽廣場舞現象,但在北韓卻沒有這樣的情況?修行得道者外貌:眼神慈祥,笑容喜悅;北韓歌舞表演女孩,人人如此,莫非'北韓紮根教育'有方?下一則: 母親節快樂!身弱之人,求印不求財'印足覺醒,福源的遞增,'印'有如:母親,房子,學歷,文憑,證書,認知,貴重衣服,首飾等;可增底氣,加自信,更不怕面對挑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母親節快樂!身弱之人,求印不求財'印足覺醒,福源的遞增,'印'有如:母親,房子,學歷,文憑,證書,認知,貴重衣服,首飾等;可增底氣,加自信,更不怕面對挑戰!
- 佛陀是從他母親左邊腋下出生的嗎?我對這個存有很大的懷疑,有時又不敢問,怕被笑,沒有證實之前,可以相信嗎?為何聽法師都說要信不可疑呢?
- 祈求台灣調查局駐加拿大法務秘書蔡佩汶惠助被藏匿溫哥華已27年多3溫哥華出生兒女們報平安及父子女再歡相聚!
- 住人情味濃'基隆'2年來日走萬步,途拜三廟,祈神保祐!有老年補助,學過手工皂製作課,初級310小時中餐技巧,學24小時AI課,已託AI協製'AI田園拾穗翁'志業藍圖,盼高明共襄盛舉!
- 維摩詰居士的故事體現了'佛教中在家修行'也能證悟的精神,及超越世俗享樂!在家修行與出家修行,都是追求'解脫,與覺悟',各有所長,如何在迷惑中參考'比較表'!
- 敬問'明心見性,隨緣不變,慈悲平等,無住生心'的修行'該如何起始?建立基礎知識.逐步閱讀重要經典.結合修行方法.參加佛學院或修行團體.不斷反思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