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吐納就是呼吸勁,所謂吐納從口中吐出惡濁氣,鼻吸入清新氣,多指比較深沉的呼吸法,有吐故納新導引的道家養生之術。
2020/12/11 19:32
瀏覽2,557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善之人是善人可用的借鏡。善人內心強大的良知煥發著道德的光暉,自然煥發,感人入心,不善的人感其德而自然而然尊他為師。善人謙虛為懷不自滿,見到不善之人,用他作為借鑒。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呼吸道有一大段管道並不能進行氣體交換,稱為死腔吸氣時最先吸進肺泡的一口氣,以及呼氣結束時,留在管道中的氣,就屬於死腔的氣。人緊張時呼吸快且淺,就只有死腔的氣體進出肺臟,於是得不到充分的換氣;反之,慢且深的腹式呼吸,才能達到充分換氣的目的。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吐納就是呼吸勁,所謂吐納從口中吐出惡濁之氣,鼻吸入清新之氣,多是指比較深沉的呼吸法。吐故納新。道家養生之術。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 摶不知吐納修養之理,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聖世? 清孫枝蔚《題華山高枕圖壽吳香林》詩:“那用仙家吐納頻,陶然一枕自生春。””吐納,指氣功中煉氣的技法。吐納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內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稱肺呼息新生嬰兒,最會吐納。吐納 ㄊㄨˇ ㄋㄚˋ. 道家的修鍊術。從口中吐出惡濁之氣,鼻吸入清新之氣《文選.嵇康.養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生,使形神相親,表裡相濟也。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稱肺呼息。新生嬰兒,最會吐納。嬰兒出生,是憋了一口氣分娩出來。所以,新生嬰兒,必定哭出這口濁氣嬰孩受了委屈,腹中一有濁氣必定哭出來。但大人失去這種天真,大人以哭為恥辱,大人腹中有濁氣多嘆氣、發怒、乃至癲狂。 

后世氣功,多是太過有為,不如學嬰兒。嬰兒不知氣功而真氣長存。宗教中的吐納法:念經,念咒,呼喊神名念經不在于念什么,在于借此吐濁氣。濁氣一出,清氣自入。基督教,四字神名yhwh,耶穌。神名是奇妙的,翻譯成羊語就是“嗎咩~~啊~咩~”。佛教,三字根本咒,六字真言。

泛指呼吸。
: 吐納就是呼吸勁」,也是開發自癒力的寶葵基本功,∴吐納≠呼吸≠深呼吸。如果能改成呼吸力為主軸姿勢引導各座標點,那吐納導引術,就容易懂多了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魯迅《墳·雜憶》:“因此我常常欣慕現在的青年,雖然生於清末,而大抵長於民國,吐納共和的空氣,該不至於再有什麼異族軛下的不平之氣,和被壓迫民族的合轍之悲罷。” 葉聖陶《倪煥之》十五:“心臟的每一回跳動,鼻息的每一回吐納,都奏出我愛著你那句話的激動的節拍。

”猶吞吐。吐出與吞進。
漢王粲《游海賦》:“苞吐納之弘量,正宗廟之紀綱。” 晉郭璞《江賦》:“呼吸萬裡,吐納靈潮。” 清唐孫華《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吐納江流九派小,平壓雉堞群峰低。”
比喻貿易,買賣。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商品的生產和吐納的中心,手工業作坊和批發行號的所在地,集中著數量相當巨大的後備手工業工人和小商攤販。”
言談;談吐。
《魏書·元翼傳》:“美姿貌,善吐納,兼有將畧。” 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竺道生》:“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 清吳偉業《送何省齋》詩:“吐納既風流,姿容更瓌異。”
指發聲。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 崔記教坊任智方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納悽惋,收斂渾淪

人體內臟的活動,大多數不受我們意識的控制,而呼吸是個例外。我們不但可以控制橫膈肌的收縮及放鬆,造成吸氣與吐氣,甚至還可以長時間將橫膈維持收縮不放,或緩慢放鬆。橫膈原是鐘形,分隔胸腔與腹腔收縮時成扁平狀,將腹腔往下壓縮,感覺上就在下腹部形成了一股氣。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呼吸與吐納不同

一. 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是指肺及相關呼吸道所組成的氣體交換場所。所謂“氣體交換”,就是指我們日常的呼吸行為中,在身體內攝取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http://zh.wikipedia.org/zh/%E5%91%BC%E5%90%B8%E7%B3%BB%E7%B5%B1維基百科

二. 呼吸功能

鑑 定 方 法:

基本檢查.......... 1病史分析2胸腔放射線檢查3肺功能檢查4綜合分析判斷... 特殊檢查 ..............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重度睡眠呼吸障礙者適用)

備註:1FEV1:用力呼氣一秒量。2FVC:用力呼氣肺活量。3DLco:肺瀰散量

http://opendoor.evta.gov.tw/Print.aspx?a=0004429

呼吸吐納功法-道家養生- iFuun

三. 衛署風險評估美牛舌算內臟(練功時舌抵上齦,人體與牛組織有相當程度似)

長庚大學神經科教授陳順勝表示,衛生署的說法自相矛盾,無法對國人自圓其說,這些牛雜部位對美國人來說就是內臟。衛生署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詹長權認為此次進口項目,以牛舌最令人擔心,因為最接近特定風險物質扁桃腺建議政府重新界定內臟定義,針對牛雜部位進行風險評估。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20/78/246ww.html

四. 呼吸與吐納的異同(氣功是否能治病?)

吐納:原意是呼吸之意,從古至今,練氣多是藉由呼吸累積深厚之氣,故練氣之術亦是吐納之術。所謂吐納,即是現代的呼吸術,多是指比較深沉的呼吸法。

導引:這是從吐納發展出來的,因為在吐納呼吸的鍛鍊之中,開啟對氣的感覺,因而可以對體內的氣進行引導,使其行走於經脈,以令身體之氣順暢當身體偶而有疲倦不舒服時,便可以用導引氣閉氣的方法,來「攻所患」(治病之意)。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吐納導引以氣「攻所患」(治病)的方法:就是說氣一定要充滿到身體、頭、面部、九竅、五臟 (心、肝、脾、肺、腎)、四肢,甚至到手足末梢處,都可以覺得氣充滿其中。如果能使氣從口、鼻發出、一直到達十指末端,那麼自然精神充沛清爽,不需要針灸、吃藥,自然病就會好了。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當然這只是運氣治病的一個大原則,其中的要訣還很多。

以下的文字則講得更詳細一點:

如果要以運行氣來除去各種疾病,可以把意念放在想要醫治的部位。例如頭痛意念放在頭部,腳痛時意念放在腳,體內的氣天地的氣來攻病,幾個時辰之後,病就自然消除了。當中了寒氣時(即受到風寒之意),可以用閉氣的方法使身體流汗,出汗後全身就輕鬆了。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從朝至暮,常習不息,徐而舒之,常令鼻納口吐,所謂吐故納新也。

這裡又提出一項練氣養生的方法─吃氣。人如果能夠吃下有生命的氣吐出死氣,就可以長壽。從鼻子吸入的氣稱為有生命的氣,從口中吐出的氣是死氣,這種方法叫做「服氣」。一般人沒辦法服食氣,但如果能夠從早到晚不斷練習,徐徐吸入氣,讓身體覺得舒適,常常用鼻吸口吐來呼吸,就是所謂吐廢氣納新氣的意思了

由此可見,練氣可以治病、養生,古人給予肯定;只是練氣方法要謹慎,要找到好的方法,才能真正獲益。

http://supercosmos.pixnet.net/blog/post/29819055超宇宙能量氣功

五.孫維新談天(科文論壇)

人體仰賴最深的是空氣;確切地說,是空氣裡的氧,人腦如果缺氧超過幾分鐘,神經細胞就會死亡,而造成昏迷;就算及時搶救,也可能醒不過來,而成植物人。

西元前三百年,羅馬帝國亞歷山卓學派的醫生,也認為氣由呼吸帶入肺後,會傳至心,成為具有生命之氣,再由動脈輸送全身。甚至生命之氣在進入大腦之後,還會轉變成另一種形式,稱為靈氣。這一點,又與國人強調的精、氣、神三位一體,有所雷同。

時至今日,由解剖與生理學的進展,我們早已知道,將空氣吸入肺臟,主要是為了氣體的交換:空氣中的氧經由擴散進入肺泡外圍的微血管,由其中的紅血球攜帶傳送全身細胞;同時,微血管裡的二氧化碳,則由擴散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氧是所有細胞代謝產生能量所必須,二氧化碳則是過程中的副產品;沒有足夠的氧,細胞就無法存活,二氧化碳不排出體外,則會造成體內酸中毒,一樣活不下來。

人體內臟的活動,大多數不受我們意識的控制,而呼吸是個例外。我們不但可以控制橫膈肌的收縮及放鬆,造成吸氣與吐氣,甚至還可以長時間將橫膈維持收縮不放,或緩慢放鬆。橫膈原是鐘形,分隔胸腔與腹腔收縮時成扁平狀,將腹腔往下壓縮,感覺上就在下腹部形成了一股氣。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練習控制橫膈肌進行腹式(深)呼吸,是學唱歌、舞蹈及各種運動的基本功,對一般人而言,也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運動。我們平常的呼吸,其實並不需要意識的控制,因為腦幹有周期性放電的神經,造成吸氣,肺臟也有對拉扯敏感的接受器作負迴饋,造成呼氣。

但我們的呼吸道有一大段管道並不能進行氣體交換,稱為死腔吸氣時最先吸進肺泡的一口氣,以及呼氣結束時,留在管道中的氣,就屬於死腔的氣。人緊張時呼吸快且淺,就只有死腔的氣體進出肺臟,於是得不到充分的換氣;反之,慢且深的腹式呼吸,才能達到充分換氣的目的。

再者,深呼吸刺激了肺泡的牽張受器,造成副交感神經的興奮,那更是降低緊張促進放鬆的系統,因此,深呼吸的好處多多,這也是養氣之道。

http://www.bookzone.com.tw/newsletter/scc/epaper/epaper141/epaper141.htm前陽明大學生理研究所教授 潘震澤
六.口腔癌:唇亡齒寒......舌、床與息之間

  比賽緊張時刻(暗示提醒):心情放輕鬆,心跳有規律,慢慢ㄉ深呼吸,感覺很舒服,.....藉靜坐提升免疫力,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ㄊ方法之一,另外、手足引導身勢動作,並做配合深呼吸,這也是增加免疫力ㄟ方法之一。

 呼吸吐納功法-道家養生- iFuun吐納顯得有力氣一些,故又有人補述「吐納就是呼吸勁」,也是開發自癒力滴寶葵基本功,∴吐納≠呼吸≠深呼吸。如果能改成呼吸力為主軸,姿勢引導為各座標點,那吐納導引術,就容易懂多了中國生物科學家:『21世紀將是人類研究氣功顯學地嶄新世紀』。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牙痛病中醫觀點為: 

下牙床痛,源因自足陽明胃經,則內庭穴、手三里穴以治; 

上牙床痛則由手陽明大腸經,自合谷穴、曲池穴以治。

牙周病是因為細菌孳生感染而成“牙癌”,但提真炁自療保健約半年可見效果,它算是氣功術秘方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天、地、人之間的關係有多密切?天星對應八卦,八卦對應四季、五行、人體、食物、人體周天循環,五行對應中國五音,對應肝心脾肺腎,連人體六十四組DNA都與六十四卦有關,無一不包含其中。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54498084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蔡襄有一臉大鬍子,號稱「美髯公」。宋仁宗欣賞他的長鬚,有一次開玩笑說:「不知愛卿晚上睡覺時,鬍鬚是放在棉被外面呢?還是放在裡面?」蔡襄自己從未注意此事,無法回答。那晚,他把鬍子搬進搬出,折騰了整夜,不知該把鬍子放在哪裡好。

怎麼睡著就怎麼醒來,這是很自然的事,心有執著反而違反自然。

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要求得人與天地宇宙間的和諧共存。

天人合一觀念上下貫穿

「天人相應」思想,從儒家思想具體的發展看,當以董仲舒思想為代表。他以陰陽五行學說確立儒學,成為儒學之「宇宙中心思想論」之總樞。

天地人三才間的關係到底有多密切?古代科學是很發達的,在科學研究上有一套整體全面宏觀的認識,他們是直接針對天、地與人的對應關係去研究。很多人以為《易經》只是運用在五術:山、醫、命、相、卜,卜卦算命看風水上,其實易經八卦、河圖、洛書、五行有更深的內涵在,是根據天文星相宇宙天體運行的規律而來的,它有著整體從上至下的聯貫性。

天星對應八卦,八卦對應四季、五行、人體、食物、人體周天循環,五行對應中國五音,對應肝心脾肺腎,連人體六十四組DNA都與六十四卦有關,無一不包含其中。

古人做人做事的態度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天人之際思想所發展開來的一種形式,它是透過天人之際的聯繫,個人的心靈得到提升而產生的一種超越意識,此意識的內化有著本質性的轉變,並以道德為依歸。另外,由宇宙中國神傳文化遺留下來的宇宙秩序,成為「天人相應」的系統,它是透過天人之際的聯繫,個人與宇宙間發展出一種外在的比附,並以制度禮儀承應宇宙秩序,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倫理道德」規範的依據。

這是中國人古老的一種做人做事的態度,古人相信,一個人做好事和做壞事,能夠和天(大自然的神祕力量)相對應,也就是好人會有好運,而壞人會有惡報。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中國非常深遠,到今天仍有「人在做,天在看」的俗語,在中國民間流傳的古老又神祕的「氣功」,也常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來學習,也許看來有點迷信,但是又似乎不能不信呢!

人是宇宙中的小周天,宇宙是個大周天」,人與宇宙的對應是屢見不鮮的。周天本義是指地球自轉一周,一晝一夜循環一周,內丹術功法比喻氣在體內循環一周。正是對天人合一的解釋。-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老子慧光 《道德經》名句耐人玩味作者:允嘉徽名句人生

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就蹤跡杳然。圖為《老子老君圖(一)出函谷關》。

更新: 2020-12-09 7:26 PM    標籤: tags:, , ,

老子的慧光閃爍著人生之道的真理,在他留下的《道德經》中有許多自然不帶痕跡的回文(「迴文」)[1] 詞句閃爍著老子的大智慧。這些帶有回文修辭格式的句子,簡潔表明事物之間的內在連繫,又自然展現大道無形的境界。

道德經》一書被認為是漢字「回文」美技的源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道:「回文所興,則道原為始。」

例如:第八十一章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六十三章中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老子《道德經》中的回文詞句,有單一的字或二字以上的詞組回文,它們都以自然質樸的面貌展現道家的精神要義。前後兩子句

字詞相同而詞序相反,形成簡潔有力的相扣之理與回映之美,

這種表達,是老子思想的奧妙體現,不是那些刻意追求逐字迴還反覆的詩詞意境所能比擬的。

一同來欣賞《道德經》中幾則回文句子,玩味蘊藏其中的人生奧理: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解讀參考:真知道天地大道的人不會說「道」,悠悠然悟得天意的當下,樂在心中,並且終日自強不息,修身自省,但願無咎;滿口頭頭是「道」,聳人聽聞之人,肯定不是真懂得大道的智者,因為道是君子用來修行的而不是用來宣講的。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解讀參考:「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是講人生之道中的一種境界,純任自然的工夫。人生在天地之間,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就是生命之道,故而道家以返本歸真為尚,不以有為為強。人生處處、時時都是修煉場,行為處事就要放下名利情的追求,以去除後天的種種桎梏牽絆,得以從從容容合於自然之道。

為無為:為無為就是不鹵莽造作、不強求功成名就,從而能不獲罪、不患難,返本歸真,進而最好的天賦能自然發揮出來。

事無事:樂天知命,以無事為上,乃事無事也。生命生來就有天定的命運之數,樂天而知命,堅持修心不外求,修去名利情不顯示,果能去掉了這些人生的枷鎖,生命就得以自由自在。

味無味:修去身口之慾,無慾望的執著,乃味無味也。人既無食與色的慾望執著,異端、邪魔就沒有找上門來為亂的空間,人才能做自我的主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解讀參考:這主要講人的真知和人生的真道,回文對比出了深淺度,並且一層層、一境境向生命的真諦推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誠信的話沒有虛飾文彩,但很質樸實在;花言巧語美麗動聽,卻空虛不實。說話、聽話都重在「真」音。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善人不說巧辯的話,巧辯者多言,言多必有失,或無意中傷人樹敵,可能招致禍端,甚至亡身之禍。談辯最重要的一招就是保帥——「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道」之士懂得生命的真正目的在返本歸真,會專心守一,求道在一心,修善在一己;博聞之士,不明人生目的,不知生命歸宿,以博學為傲,反而迷失在無涯無際的學海中,錯失生命的真地。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增進生命的智慧,在於悟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解讀參考:禍與福有互相依存的變化過程。禍發生時就是造福的契機,因為人若能因遭禍而悔過責己,從而修道行善,則禍去福來;而福中其實埋伏著禍端,人若因得福而驕恣、得意忘形,則福去禍來也不遠矣。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解讀參考: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質樸守正,虛心明辨自己的不足,這才是上德;不是真知道又「強不知以為知」,可能顛倒是非誤入歧途,將是招來病患的原因。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解讀參考: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善之人是善人可用的借鏡。

善人內心強大的良知煥發著道德的光暉,善人先他後我、渾然無私的善德,自然煥發,感人入心,不善的人感其德而自然而然尊他為師。善人謙虛為懷不自滿,見到不善之人,用他作為借鑒,見他身上有優點就學,見自己有和他同樣的缺點則改。

小 語

老子《道德經》簡潔有力的文句,訊息充實又張力無窮,節奏鮮明又和諧流暢,能給人強烈深刻的妙通默會,印象鮮明持久,在人求「道」的路上,是明燈、是良伴。

註[1]:回文也作「迴文」,是指前後兩句子的詞序相反,而詞彙大致相同的修辭技巧,以造成回環往復的美感(也稱為「寬式回文」);嚴格的回環往復的回文格式,是指刻意安排字序的迴繞,使同一句子、詩詞或同一段文字既可順讀又可逆讀,各展意義與意境的修辭技巧,也稱為「嚴式回文」。 @*#─點閱【華夏智慧與趣味】系列──責任編輯:李梅更新: 2020-12-09 7:35 PM         

官員命運早已定 唐代女相士能預知/文/劉曉

大概在唐武宗時期,婺州有名叫婁千寶、呂元芳的兩個女子,身懷異術,能夠預知人的生死未來。示意圖,圖為明人繪《仕女圖冊》。(公有領域)

       標籤: tags: , ,

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具備預知功能的人。大概在唐武宗時期,婺州(今浙江境內)有名叫婁千寶呂元芳的兩個女子,就身懷異術,能夠預知人的生死未來。時任浙東道巡察使的李褒聽說後,便派人將她們請到官府。婁千寶呂元芳到後,先被安排在從事廳休息,從事好奇地問道:「我的上司已經位列朝中八大重臣之列,將來還能做更高的官嗎?」遠遠看過李褒面相的兩名女相士都說恐怕沒有升職的可能了,從事默然。

婁千寶呂元芳休息好,與李褒和其他官府中幕僚正式見面。李褒直接向二人詢問自己未來的命運,二人沒有直言,而是說道:「會稽山高聳疊翠,湖邊綠柳垂陰。在如此的美景下,您還有百艘畫船,供您覽此佳景。古人說,人生一世,如塵土、如小草,微不足道,又何必談什麼將來的榮華衰敗呢?要知道,榮華與衰敗皆有定數,我們不敢當面說給您。」

李褒明白了兩位女相士的暗示,便不再深問,轉而詢問自己的幕僚們的未來命運。對此,呂元芳坦言道:

巡察副使崔芻言、正推官李范,器度相似,只能做到省級官吏,最高到郡守的位置

團練判官李服古,好酒,自此不過再醉幾次酒罷了,還談什麼官運? 

觀察判官任轂最多做個小諫官,根本升不上去。 

支使評事楊損,雖然身體清瘦,但在您的所有下官中,無人能趕上他的福祿和壽數。 

判官盧纁,現在看來是容光煥發,但與團練判官李服古相比,雖官職能多任一段時間,但壽數卻沒有他長 

至於崔芻言楊損李范三個人,所任官職的品位等級還是有所不同的。

聽了女相士所言,在座的官員們都將信將疑。他們沉默不語,等待時日的證明。

李褒明白了兩位女相士的暗示,便不再深問。示意圖,圖為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 《廣至德章》。(公有領域)

過了五日,李服古突然醉酒死去,果然是大醉不過幾場啊。看到女相士所言開始應驗,李褒和幕僚們敬之如神

彼時郎中羅紹權到明州赴任,少卿竇弘余到台州赴任,都途經浙東。在宴請他們的酒席上,李褒詢問兩位女相士他們未來的命運如何。婁千寶說:「竇大人一定會再來浙東,在望海亭上再度喝醉酒的。羅大人此去,恐怕要到四明山上求仙訪道,遠離塵世了。」

後來,竇弘余辭去台州郡守的官職,在返京途中,重到李褒這兒作客,應了「重醉」之說。而羅紹權則死在明州,婁千寶以「求仙訪道,遠離塵世」之說暗示他的結局,因為知道他不會活著回來。

兩位女相士預測的其他官員的命運也逐一應驗。李褒不久後就回到老家義興,以後再也沒有被授任其它官職。盧纁在改任巡官校理的第二年,死在宛陵節度使的幕僚任上。他比李服古多做了一年官,但是他死的時候還很年輕,沒有李服古的壽數長。

任轂在補缺諫官後,卻辭官回歸故里,過起了隱居生活。崔芻言則在吳興郡守的職位上離任,李范止於九江郡守之職。兩人都是進士出身,都任過名郡的郡守。他們為官的等級差不多。

而被預言「無人能趕上他的福祿和壽數」的楊損,在三十年中,先後兩度作門下省的給事中,後任京兆尹,防守華州,出任青州節度使。年過六十歲了,還多次擔任守國衛疆的重要官職。對比當年在浙東的同僚,他的確是官運亨通、壽命久長。

任轂在補缺諫官後,卻辭官回歸故里,過起了隱居生活。此為南宋 馬遠繪 《松泉雙鳥》局部。(公有領域)

婁千寶和呂元芳在杭州時,還曾給給事中杜勝算過。杜勝詢問自己當宰相之事,婁千寶卜卦後說:「根據占卜得到的是震卦,卦象是有聲而無形。這說明是只聽到傳言而未成為現實。在這個時候,也許是陰險的小人在背後誣陷你。如果讓你去鎮守險要的州郡,你一定會鬱悶成疾的,你可以用讚美神祭禱的辦法來消除災禍

其後,杜勝升任掌管朝廷財務的戶部度支侍郎。在中唐時期,度支司掌管的財賦出納日益重要,因此由宰相和戶部度支侍郎共同負責,杜勝也有望再上一步,甚至有官吏已經派人來到杜府按宰相的規格改造房屋,就等著皇帝下詔書了。

不過,在正準備鋪設宰相車馬通行的黃沙大道時,突然有東門驃騎將軍抓住杜勝的一點小錯誤,向皇帝上奏。皇帝遂下詔書任命侍郎蔣伸為宰相,改任杜勝為天平刺史,將他調離京城

杜勝憂悒不樂地離開京城去赴任,他想起了女相士的話,感嘆道:「金華婁山術士的預測果真應驗了啊。」忐忑不安下,他命人去尋找兩位女相士,不得。如閒雲野鶴般的兩位女相士此時不知到哪裡去遊歷了最終,杜勝抑鬱而終於鄆州。

此外,太子少詹事鍾離從前閒居東越時,也曾親眼目睹過婁千寶、呂元芳二位女相士的異能。他每每向二人請求預測一下自己的命運,都沒有得到回應,大概他沒有這樣的緣份吧。@*:《太平廣記》出《雲溪友議》:李婧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ZtUDtZDfN0&feature=related莫文蔚-忽然之間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我的神與身心靈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