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少說多聽”和“靜觀其變”是一種寧靜的自信,言多必失,說話的 22 戒! 記下來,一輩子受益!
2017/09/01 16:44
瀏覽3,23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人長一張嘴巴兩隻耳朵兩隻眼睛,“少說多聽”和“靜觀其變”記下言多必失,說話的 22 戒!可一輩子受益!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一輩子時間來學會控制情緒,謹慎說合宜得體的話,否則就要閉嘴,才算有智慧。爭著說話的人,是只顧表現的人,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滔滔不絕,離題萬里。
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隨意講話,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糾紛矛盾也越多~

1、戒多言:
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輕言:
不要輕率地講話,輕言的人會召來責怪和羞辱。
3、戒狂言:
不要不知輕重,胡侃亂說。胡侃亂說,往往後悔。
4、戒雜言:
雜言是什麼...??雜言是指 : 說話不可雜亂無章。雜亂無章,就會言不及義,傷害自己的美德。
5、戒戲言:
不要不顧分寸地開玩笑,否則會引起衝突,招來禍害。
6、戒直言:
不要不顧後果地直言不諱,否則也會引起麻煩。
7、戒盡言:
說話要含蓄,不要不留有餘地。
8、戒漏言:
不要洩露機密。事以密成,語以漏敗。
9、戒惡言:
不說無禮中傷的話,不要惡語傷人。(刀瘡易沒,惡語難消)
10、戒巧言:
不要花言巧語。花言巧語的人,必然虛偽。
11、戒矜言
不要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自矜自誇,是涵養不夠的表現。
12、戒讒言:
不要背後說別人的壞話。背後說人壞話,會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13、戒訐言:
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14、戒輕諾之言:
不要輕易向人許願。輕易許願,會喪失信用。
15、戒強聒之言:
不要嘮嘮叨叨,別人不願聽也說個不停,使人厭煩。
16、戒譏評之言:
不要說譏諷別人的話。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人,對自己的要求往往馬虎。
17、戒出位之言:
不要說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話。
18、戒狎下之言:
不要對下屬講過份親密的話,以免下屬迎合你而落入圈套。
19、戒諂諛之言:
不要說吹捧奉承別人的話。吹捧奉承別人,是人品卑微的表現。
20、戒卑屈之言:
不要低三下四,說奴言婢膝的話,因為德厚者無卑詞。
21、戒取怨之言:
不要說招人怨恨的話,播下使人怨恨的種子。
22、戒招禍之言:
不要說招來禍害的話。許多禍害,往往是說話不當的結果。

Angel Cheng

聰明人常說的4種話
    
我不知道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發現這些天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容忍模糊狀態。
所謂模糊狀態,就是答案浮現前的狀態
    這種模糊狀態,也只有當你承認“我不知道”時,答案才會很好地呈現出來,假若你急著說“我知道”,這個模糊狀態就會終止,
答案或者乾脆就不會開始浮現了。

    比如寫文章,很多人寫文章一開始就列提綱,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然後根據這個完整的框架去找資料,最後把這些資料填充到這個框架中。
    這樣寫成的文章,因為內容被這個框架限制住了,而這個框架總是源自過去的一些經驗,也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就被過去的經驗給限制住了,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創造性,一定不是第一流的文章
    如果不是一開始就列提綱,而是抱著“我不知道”的態度,大量研究資料,等待框架自然而然地從資料了浮現出來,然後再列提綱,寫成文章,可能會好得多。
    還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話,“永遠不要相信專家的話”。這句話有雙重含義。
    第一,多數專家是靠知識來做判斷的,他們腦子裡有很多做判斷的模式,他們容易用知識的模式去套事實,而不是沉浸到事實中,讓事實本身的答案浮現出來。這樣一來,這些判斷經常是不可靠的
    第二,專家說得再好,他的話仍是他的話,如果你相信了他的判斷,你就是將這個道理當作了教條,而教條勢必會把你帶向歧路。
 你說得對
    據林語堂回憶說,他和蔡元培一起坐火車,當時林語堂年輕多話,對於時局說了很多,蔡元培始終溫文爾雅地回應:“你說得對!”這讓後來回憶這事的林語堂欽佩不已。
對於關係不大的事情,也不必非要和別人爭論不休,不妨連連點頭這不是虛偽,而對於節省自身精力,融洽人際關係都大有幫助。
    安徒生童話中有一篇《老頭子總是對的》,不管老頭子說什麼做什麼,老太太都認為是對的。這篇童話告訴我們 再相愛的兩個人,也一定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這些差異本身不會必然導致婚姻關係斷裂,缺乏理解和寬容才會導致關係斷裂的。
    我們常常指責對方不夠聰明,犯下很多我們認為自己不會犯的過錯,可是事實上,不夠聰明的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總在希望佔有對方的人格,所以總是注定會失敗而且不愉快。
    想想看,能不能把我們的“小聰明”換成大智慧呢?當我們學會對伴侶說“你說得對,你做得好”,得到的的快樂可能比爭論誰對誰錯要多得多! ”
為什麼呢
    對於別人說話,學會傾聽,適當提示“為什麼呢”,鼓勵對方把事情說清楚。
人長一張嘴巴兩隻耳朵兩隻眼睛,就是要“少說多聽”和“靜觀其變”。 “少說多聽”是人的兩個行為合二為一的涵養,一方面是“少說”,另一方面是“多聽”和“靜觀其變”。 “少說多聽”和“靜觀其變”貌似簡單,但沉不住氣做起來卻不容易。
“多聽”很難權衡,考驗為人的耐心和智慧。“少說”的人不一定“多聽”,健談的人不願意“多聽”。聽不聽、聽多少,無從知道。俗話講,會講話的人想著說,不會講話的人爭著說想著說話的人,是善於傾聽的人,傾聽有利於了解對方,為自己的語言捕捉信息基礎,一語中的爭著說話的人,是只顧表現的人,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滔滔不絕,離題萬里。
 一生不吭
一聲不吭也是一種說話方式。沉默是金。適當沉默是金磚,不適合沉默的時候,沉默就是金沙。別人爭權奪利的時候,別人攻擊你的時候,別人反對你的時候,保持沉默的態度,繼續你的做法直到讓他們大跌眼鏡為止。
兩隻眼睛靜觀其變”。 沉默觀察其實是深刻的領悟人生的一種方式,沉浮於茫茫世界,需要你獻上哲學家深邃的沉默,-----在沉默中潔淨自己的思維。因而沉默有時是一種內心澎湃交戰,它會幫助你構築合理的結局。
沉默是一種孤寂,但不是孤獨。沉默的世界很清純很浩大----少說多聽”和“靜觀其變”那裡面有對世俗的鄙視,亦有對希望的憧憬。多一份沉默就多一份人性的完美。沉默是一種寧靜的自信,沉默的人生伴你感覺美的長駐。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我的神與身心靈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