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的目標有時並沒有被仔細考慮!
還記得剛孩子聒聒墜地時,每個父母所關心的第一句話 : 健康嗎?(這時我們所謂的健康指的大多是有手有腳,看起來的外觀健全。)而當孩子符合這樣”檢驗”的標準時,我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開始會出現一系列的各種要求,而且這些”無窮無盡”的要求,大多的時候並沒有被合理的使用。
其實,如果仔細的回想,我們多是期待孩子”我們已經知道孩子會做不到的事”,如果早知道孩子做不到,那為什麼要期待呢?因為我們時時刻刻的由衷渴望孩子能夠成長/成熟。
例如 ,有位家長是這麼說的 : 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好好的上課,不要老是被老師說他不專心。都長這麼大了,為什麼不會自己管理自己呢?東西都不會自己好好整理,都跟他說好幾次了,書包就是不整理好。還有功課每次都要我三催四請才要寫,自己應該要記得寫啊,寫的這麼慢,怎麼應付功課…..。如果是這樣”常見的”臨床主訴,職能治療師們就會開始一系列的評估及介入,希望孩子可以避免發生剛剛所提到的情形。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推敲一下,孩子-環境-家長-老師-所要求的活動之間的關係,其實就算大多的家長都會說出剛剛那一大串話,也不代表治療師所介入的活動就會一樣。
所以,我們在介入孩子的問題時,我們需要考量各種面向的影響。並且了解,所有需要考慮的面向並不是對個案有絕對的”決定”權。也就是說,就是因為我的孩子…,所以他才會這麼不專心…,這麼斬釘截鐵的話多是不成立的。
在我們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努力或修正的方向時,我們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考量,幫助孩子及其他關心孩子的人了解,孩子的需求及他人的角色。並且考量環境之中的相關因子,才能從其中挑選出較為適當的目標作為活動設計的因子。
最近設計了幾個關於專注力的問卷,希望能讓關心孩子的人了解,我們除了”量化”的問卷之外,也可以同時參考”質性”的敘述,幫助孩子適應環境,建立自信。
請家長及學校師長一起完成以下問卷,幫助職能治療規劃介入目標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8樓. 民安聞法點2013/10/29 11:54
很棒的文章~有空來逛逛喔!
正法義雲高大師(佛陀 第三世多杰羌佛) 佛教 噶舉瑪倉巴登洛德法王(吳文投 聖德)
瑪倉噶舉民安聞法點 噶舉瑪倉派佛學會 民安護法站http://blog.nownews.com/macangminanhttp://supersunrise.blogspot.tw/http://blog.udn.com/qwer2524/articlehttp://blog.udn.com/may3722/articlehttp://minan88.pixnet.net.blog/http://ab999.pixnet.net.blog/http://blog.xuite.net/kagyuminan/twblog - 7樓. 雲大少爺2013/02/15 00:21新春愉快
情人節快樂!
- 6樓. 雲大少爺2013/01/25 00:59好冷
送飲料來囉 - 5樓. 鄆2013/01/21 20:51請問
學習障礙的學生要如何教他學數學?如果是有確實診斷的"學習障礙"無法因為教學的方式不同而有改變,需要將有障礙的學科和生活連結,提升"參與"及"表現"。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於 2013/11/15 18:35回覆 - 4樓. 宋子平老師2013/01/13 19:55安安
很有心哩
在這兒為妳按個讚^^
- 3樓. 雲大少爺2013/01/06 22:38問安
星期日晚上好~
- 2樓. 桂子2012/12/19 16:37我的孩子也是這行的,對象是有身心障礙的寶貝~
- 1樓. 達文西的旅程2012/12/19 08:21關於專注力
家長常用自己觀點要小孩學特定的東西,但小朋友的專注力本來就不高,再加上授課教師沒有創造適當的情境,就會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