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kids.coa.gov.tw/food_agri/
台南白河積極盤點地方特產,創立「白河選品」為城鎮自有品牌,整合農特產品與觀光資源,號召青年返鄉推動行銷,擴大地方創生效益。
帶孩子做點心、說故事 鄭朝方營養午餐2.0政見很活潑
https://www.taiwanhot.net/?p=640400
翻轉餐盤的人生學:讓孩子懂吃的5個know how
食農教育正夯,許多學校開始有校園農場和農事體驗課程,開墾自己的校田。在苗栗,食農教育不只教學生吃得健康、友善土地,還在地社區「共享」農作成果,形成凝聚社區力量 ...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說,這個計劃和一般食農教育不同,為整合藝術美學、社會人文和科學實驗的跨領域能力培育模式。有了校田,李應平說,就等於上植物學、昆蟲學,這些都是學生透過校田建立的知識系統。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0557
傾全國之力推動「食農教育」,日本政府也把農村救了起來
在飲食環境的變化下,培養國民對飲食的觀點,使其能實踐健全的飲食生活,同時亦促進都市與農山漁村的交流與共生,建構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信賴關係,活化地方社會、承繼並發揚豐富的飲食文化, 並推動對環境友善的生產及消費關係,提升糧食自給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5603
食農教育(Zinio版) 家庭好食50+》全台47個小農市集、18家友善環境餐廳推薦 吃,不只是吃飽、好吃、安全而已, 還包含:選食力、環境關懷以及感謝他人等教育。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重新學習飲食素養,成為受用一生的能力。
https://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19007
為了扭轉台灣人對飲食的不安,這些社會名人紛紛在百忙中站出來,加入一群「知食份子」成立的台灣食育協會。今年1月初,他們一個個化身為食育大使,於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共同宣布今年(2017)是「台灣食育元年」。
食育協會希望以食物為媒介,拉近人與農業、人與土地的關係,培養民眾選擇良好飲食的能力。並計畫陸續號召「100位食育大使」加入,走入社區,推廣「吃在地、趁當季、愛土地、不浪費、親手做、樂分享」的理念,用吃改變自己、改變台灣、甚至改變世界。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22854
邊吃邊玩還「舞春」 食農教育從玩中學習
舞春食農工作室希望將過去有剩的概念,藉由食農教育繼續傳承,讓一般大眾與食物能產生更多連結,珍惜每一份餐桌上的佳餚。
舞春食農工作室主要在小學校園中開設系列的農食課程,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設計符合其理解能力的主題,以認識校園農田的生態為主,安排學生到田裡翻土、認識土壤、利用廚餘養土養地、觀察與認識昆蟲、種植農作物和葉拓等活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