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商圈(trading area)
2017/07/09 20:22
瀏覽4,43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商圈,又名市中心商店街商業區繁華街,是一個由商店市街商場步行街車站街道辦公樓酒店飲食等的有機組合而成的大都市之一部份,也是一個城市的市區中最主要的精華區與鬧區。

商圈提供了民眾消費娛樂的功能,進而促進經濟藝文流行與城市的活動,商圈也是台灣中國大陸房地產開發的槪念之一。

什麼是零售商圈

商圈也稱商勢圈,它是指企業吸引顧客的區域範圍。如以某個流通企業為例,該企業的顧客能從多遠的距離來店購物,這種顧客到商店的距離範圍,就稱為該企業的商圈。它是由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流通企業經營能力所決定的。  零售商圈是指某個零售企業的市場銷售領域。

零售店進行地點選擇、產品選擇、定價、推廣等行銷決策時,有商業區域商圈這兩個觀念,不過這兩個觀念卻經常被混淆。在日常用語或媒體用字上,經常可以聽到或看看到台北的天母商圈、台中的自由商圈、高雄的五福商圈等等。這裡的商圈是指消費者會前往逛街購物的、由一群商店聚集而成的地理區域,也就是商業區域[1] :364

學術界對商圈(trading area)的定義是「一家商店的顧客所分布的地理區域」,也就是客戶的來源範圍。例如,當某家商店的主要商圈在方圓一公里內,即它的顧客主要是來自方圓一公里內的區域;當「淡水線捷運線通車之後,淡水鎮商家的商圈變大了」,即由於交通的便利,使更多台北市民會到淡水觀光與消費,因此使淡水商家的顧客分布變得更廣[1]:365

零售商圈的分層

 零售商圈一般比批發商圈小,具有比較明顯的層次性特征,大、中城市的零售企業商圈由三個層次構成,即:

  零售商圈分层

1、主要商圈,或稱基本商圈,是指最接近商店並擁有高密度顧客群的區域,通常本零售企業有50%以上的顧客來自主要商圈。

  2、次要商圈,位於主要商圈之外,顧客光顧率較低,一般本企業的顧客有15%~20%來自次要商圈。

  3、邊際商圈,位於次要商圈之外圍,屬於某企業的輻射商圈,在此商圈內顧客購物比率更低,一般本企業的顧客有10%左右來自邊際商圈(都市內出售自用消費品的商店則很少具有第三層次的邊際商圈)。

商業區域(commercial district)是由一群商店所形成的地理區域。按照顧客背景、顧客流動性等因素[1]:365,商業區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都會型[編輯]

都會型商業區域是指都市中許多人的主要購物、休閒、娛樂的地方,如台北市東區西門町站前商圈信義計畫區;新北市新板商圈、台中中港路以及高雄市五福商圈三多商圈[1]:365

社區型[編輯]

社區型商業區域的零售業以服務該社區的居民為主,如台北的民生社區、高雄的尖美社區[1]:365

辦公型[編輯]

辦公型商業區域的零售業以服務該區域內的上班人員為主,通常白天生意比晚上好,如台北敦南商圈、松江南京商圈、高雄中正路、台南中正路[1]:365

轉運型[編輯]

轉運型商業區域內的人潮主要是因為交通工具轉運而來,因此顧客逗留時間不長,如許多都會與城鎮的火車站附近區域[1]:365

校園型[編輯]

校園型商業區域內的顧客多以學生或教職員為主,寒暑假生意較差,例如台灣大學對面的公館、緊鄰成功大學的勝利路及大學路[1]:365

遊樂型[編輯]

遊樂型商業區域內的顧客多以遊客為主,人數隨季節與氣候變化,生意較不穩定,如墾丁日月潭風景區[1]:365

夜市型[編輯]

夜市型商業區域內的顧客多為附近之居民,也有遠地慕名而來,晚上生意比白天好,如台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嘉義文化路夜市, [1]:365臺南花園夜市

商業區域的分類及意義有助於零售管理中的許多決策。例如:在決定銷售地點時,行銷人員應該考慮所銷售的產品最適合在哪一種商業區域內的顧客;或是某家企業擁有四個連鎖店,分布在都會型、轉運型、校園型、遊樂型的商業區域內,這家企業應該思考店面的裝潢、產品特性與組合、服務方式、服務方式、營業方式、推廣方式等,是否因不同的區域而有所調整[1]:365

零售商圈的制約因素

制約零售商圈的主要因素有:

  1、商店經營類型。

  2、同類型競爭商店的位置。

  3、商品種類。

  4、商店規模。

  5、店址周圍的條件。

  6、促銷活動的開展情況。

零售商圈的類型[編輯]

根據顧客所佔的比率,零售商圈可分成三類:主要商圈、次要商圈、邊緣商圈[1]:366

主要商圈[編輯]

主要商圈是最接近商店並擁有最高密度顧客群的區域,涵蓋大約七成的顧客。例如,假設台北101購物中心的大約七成顧客來自台北市,那麼台北市地區就是101的主要商圈。在主要商圈內,商店具備易接近性的競爭優勢,足以吸引顧客上門消費,因而形成非常高的顧客密集度[1]:366

次要商圈[編輯]

次要商圈位於主要商圈向外延伸的區域,涵蓋了大約兩成的顧客,顧客密度較小。例如,假設101購物中心扣除了主要商圈內的顧客,發現其餘大部分的顧客來自桃園縣與宜蘭縣,則這些區域就是次要商圈。一家零售店對其次要商圈的顧客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1]:366

邊緣商圈[編輯]

邊緣商圈的顧客密度很小。這些只佔大約一成的顧客也許是臨時起意或是忠誠度很高,才會特地跑來消費。假設101購物中心扣除了主要商圈與次要商圈內的顧客,新竹以南以及東部地區,可說是101購物中心的邊緣商圈[1]:366-367

影響零售商圈的因素[編輯]

除了瞭解不同商圈內的顧客與競爭者特性,另外商圈的形成與範圍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1]:367。相關的影響如下:

地形[編輯]

河流湖泊山丘叢林自然地形影響一個地方的橋樑道路等基礎建設以及人們前往該地購物的意願與能力,進而影響了商圈的形成與範圍。例如,某商店的南邊附近地方雖然人口眾多,卻隔著山丘和河流,使得該地區只能成為次要或邊緣商圈[1]:367

交通[編輯]

交通建設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時間、精力與成本,因此商店所在地的交通越便利,越能吸引消費者去買東西,其商圈也就越大。高雄市捷運通車之後,由於市民流動量增加,流動範圍擴大,因此使得捷運站鄰近商店的商圈也隨著擴大[1]:367

商店組合[編輯]

一家商店附近的商店組合會影響這家商店的商圈大小。如果一個地區的商店組合多樣化或是形成互補關係,消費者會因為一次買完的方便性來前往消費,因此會擴大個別店家的商圈範圍,例如購物中心就是仰賴商店多樣性來拓展商圈[1]:367

競爭者[編輯]

當一個地區銷售額售類似產品眾多,由於商品種類完整,方便顧客比較購買,而形成強大吸引力,使得遠處的消費者也願意前來,因此擴大了每一家商店的商圈。例如:田尾鄉的「公路花園」集合數十家園藝相關商店,每到週末就吸引許多鄰近縣市的居民前往觀光與消費[1]:367-368

商店種類[編輯]

商店內的產品種類會影響其商圈的大小。在各類產品中,便利品的商圈最小,原因人們不願費時搜尋與採購,而只想在鄰近的商店購買。選購品的商圈比便利品的商圈還大,因為消費者願意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選購。而擁有特殊品的商家,商圈相當廣泛,因為特殊品具有相當高的價值與風險,而且多採用獨家式配銷,消費者願意花許多時間到遠地的商店購買[1]:368

行銷策略[編輯]

行銷策略會影響商店的吸引力、消費者光顧的意願等,因而會影響商圈的規模。例如:產品組合越廣或越有特色、價格越低或推廣活動越積極、就越能吸引較遠的顧客而擴大商圈。許多量販店就是憑著產品廣度、價格低廉、促銷優惠等,而創造比許多商店還廣大的商圈[1]:368

零售商圈的吸引力分析

商圈調查及商店設計

包含商圈設點調查及商圈開發調查,目的在幫助業者於進入商圈前,透過市場調查能先行了解所決定商圈之優缺點,進而決定最適地點,或於業者開店之後,為增加營業額,提昇市場占有率所進行之評估,以決定銷售策略 。

商圈設點調查

開設啇店需要投入大筆金額,包含長期租賃費用,裝修設計費,進入市場前期管銷及廣告費,故許多連鎖店或商店於進入市場前,皆會先行進行啇圈設點調查,期待先行發掘問提,並掌握行銷方向

進行設點調查前,我們需先定義出該事業之商圈範圍,即營業區域,因依個別業態,如商店,餐飲業,量販業,大型百貨業..等,因涵蓋區域不同,考慮的方式自然也不會一樣,定義出商圈範圍後便能進行下列調查

1.啇圈內業種業態及人口數或戶數
2.商圈內消費者之消費能力,客戶購買習慣
3.商圈內競爭對手之地理位置
4.啇圈內競爭對手之競爭力
5.商圈附近之車流量,人流量及流向
6.一個時期內不同時段之交通變化,道路之寬度等....

由上述幾點調查後便可預測該點日後可能的營業額及客戶數,並可發現消費者是否願意改變消費習慣至新商店消費,甚至先期了解新設之啇店會不會與附近同連鎖分店引起消費競爭,造成兩者客戶數不足而兩敗俱傷

商圈開發調查

  

當商圈地點已選定並商店己開設後,為維持商圈內市場占有率,或為改善經營方向,提昇營業額,或為了解目前商圈變化情勢,提供行銷策略,所委託進行之調查,包含下列幾個方向

1.商圈範圍確定
2.啇圈內消費者消費喜好及消費金額
3.啇圈內競爭對手營業額及於消費者心中地位
4.商圈內消費者類型及生活型態
5.店家於消費者心中知名度及評價
6.消費者對於未來經營策略之接受程度

由上述幾點,可以很清楚的發掘出商店競爭間與消費者喜好之相關性,並對未來可能策略進行評價,可提供行銷人員做未來計畫之參考

放哲學:理事長和永康商圈永不妥協的致勝祕訣

放膽的勇氣.放手的從容.放鬆的學問
永康街國際商圈推手╳10個傑出商家奮鬥歷程
沒有最好的時機,只有最好的行動!


  景氣低迷,如何看見不景氣背後的龐大商機?不甘永遠22K,如何擺脫窮忙拚創業?

  在台灣的就業人口中,公務員占3%,其他97%的人都在各自拚搏,為自己的人生創造舞台。永康商圈理事長李慶隆與10個特色店家老闆,誠摯分享成功背後的致勝祕訣,面對挫敗與挑戰,永不妥協,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李慶隆出身貧困,母親在他年少之時便毅然放手讓他北上打拚。憑著努力和放膽去做的積極,他創立的房仲公司在台北市永康街、麗水街、青田街區域獨佔鰲頭。二十年前,本著共好共享的初衷,創設台北市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一步步將永康商圈從傳統夜市改造成國際旅客最愛,融合美食、文創、藝文的獨特商圈體質。

  一路扶持永康商圈十多年,從他的觀察中,我們看見了永康商圈如何成為台北市最受歡迎商圈,更剖析這些特色店家逆勢突圍的智慧。看似嚴峻的大環境,卻同時也是最容易脫穎而出、展現自我的年代。只要掌握「放」的哲學,在各行各業裡,都必能找到施展長才的舞台。

  理事長帶路,看見永康商圈10大特色店家的成功哲學
  ★靜巷奇蹟——從不廣告的「珠寶盒」,默默從一家餐廳做到三個品牌,年收破億
  ★體驗經濟——「AVEDA」以獨特服務成為日本人最愛,訪台必體驗的台式洗頭
  ★台味創新——創意台菜做出口碑,「大來小館」成功收服巨星全智賢的胃
  ★成功接班——留英二代碩士成功接手傳統越南麵店,「誠記」打入百貨公司一級戰場
  ★人情味致勝——「永業書店」突破傳統格局,精準切入社區需求,屹立不搖

選商圈開店與商品定位之相互關係很重要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