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不再叫做莫爾道河】聶魯達是捷克人
2008/06/26 00:19
瀏覽4,392
迴響12
推薦123
引用1

史麥塔納紀念館邊的史麥塔納雕像

史麥塔納雕像望著伏爾塔河畔,卻被啤酒館的傘埋沒

紀念館邊的伏爾塔河畔(鳳頭潛鴨)

伏爾塔河畔忙碌理毛的綠頭鴨

從伏爾塔河中的斯拉夫島看來,伏爾塔河特別地藍

斯拉夫島的大樹讓人有種被擁抱的錯覺

【幾個小心願】 

除了赫拉巴爾,到捷克還有幾個小小的心願。 

終於,我歡歡喜喜地在小城區的Nerudova(Royal Way or Kings Road) 路上買到「好兵帥克」一尊,又在舊城查理大學(歷史悠久的布拉格大學)書店買到企鵝英文版厚厚的The Good Soldier Švejk” (發音很像史瑞克,中文版見此 )。這是赫拉巴爾之前最重要的捷克作家哈謝克(Jaroslav Hašek, 1883-1923)創造出來的人物,也是赫拉巴爾"中魔的人們"的「原型」。好兵帥克是一次大戰中一個小兵,熱情、信心十足,傻乎乎卻可能很機智的一個人物,常讓問題莫名其妙迎刃而解。

'

真希望,人生都能如此,在短路當下還能得到金錢難買的快樂的電光火石!

看上這個比較像捷克畫家Josef Lada繪製原插圖的小陶兵櫃上當寶貝

另一,便是「找出慕夏博物館外的慕夏」(Alfons Mucha, 1860-1939)。他的作品來台灣專展過,但是名伶莎拉的戲劇大型海報幾次都沒有找到。

「城堡區」的St Vita Cathedral必去,就為有座慕夏1930的彩繪玻璃窗” The Mucha window”。其他扇的彩繪玻璃窗也相當講究,只是構圖不如慕夏活潑。下地鐵A走約20分可到達「城堡區」(後來發現搭巴士下車從西側門進入快多了),但是想買全區參觀套票或個別門票的人,必須進入東側門前樓梯最下方就先在一個不起眼的小窗口購買。我一時忘記,樂觀地在酷熱中爬入堡內,結果必須再到最西側的遊客中心才能買票,而且只賣套票。幸而最心儀的大教堂不收費。

大教堂內因為彩繪玻璃群發出異彩,若爬得上287階的鐘樓,則能全方位360度鳥瞰布拉格。狹窄的螺旋梯,常聽見氣喘噓噓的遊客互相打氣的回聲。

幕夏彩繪窗細部很美故分兩圖,下有簽名,如想見幕夏窗全景請點此 

這個具有立體派風格也不錯

繼巴黎聖母院與西班牙聖家堂, 有"鐘樓癮"的在下終於有機會"續攤"...這鐘樓很窄, 窗戶很少, 樓梯間高度低, 壓迫感不小, 也很悶熱

簽名中間那"0"下面的小小突起便是所住飯店...Corinthia Tower. 很貴很貴, 房間卻沒有熱水或咖啡壺...布拉格大多沒有行道樹,遠看綠意與紅瓦馬賽克般地拼裝在一起, 走在街頭, 則是難得望見公園, 一看到便想衝過去

'

慕夏與St Peter and Paul教堂另有結緣。從他身後的書信與友人記憶  ,認為他可能幫教堂畫過St Peter and Paul。我入內尋找,以新藝術時期繪畫為飾的教堂,許多圖像都有慕夏的影子,偏偏應該都不是。

高堡區St. Peter and Paul教堂

St. Peter and Paul教堂正門地磚上拼有建築的年代1887-1903,也是慕夏在美期間

很像慕夏風格但應該不是....沒有玻璃窗而靠繪畫裝飾讓教堂黑影幢幢

'

【我的祖國起始於高堡】

上為「史麥塔納廳」演奏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交響詩第二段「伏爾塔河」(Vltava)。交響詩共有Vyšehrad Vltava Šarka Z českych luhů a hajů Tabor Blanik 六段,第一段的Vyšehrad (高堡),正位於旅館窗外日日可見,布拉格8-10世紀最早建城於此,而非觀光客簇擁的「城堡區」。

'

父母當年去捷克旅行時,回來告訴我們,導遊的介紹是,捷克"國父"史麥塔納最有名的曲子是"我的祖父".....

Vyšehrad (高堡)一開始的主旋律(Bb-Eb-D-Bb....請聽下面)四個音便是代表伏爾塔河懷中這矗立的千年高堡。在連續驟雨數日的雨後宜人涼風中去高堡遊憩,頗能感受到音樂中躊躇滿志的情懷。

雙塔之處便是St Peter and Paul教堂,中央的橫線便是城牆。我每日都見到此景, 有時是金色布拉格, 有時則一片霧濛濛

高堡最老的建築Rotunda of St. Martin11世紀....為了閃差點沒抱住圓塔拍照半晌的一對互拍情侶,只好犧牲左下角畫面

忍不住心癢照張雨後野花

隨山形高低起伏的城牆以及通道曲徑通幽

羅馬時期古井, 風送來陣陣清涼古意

【高堡墓園】

高堡墓園埋葬許多知名的捷克人,許多資料都提到畫家"慕夏"也葬於此。在找到其他目標之後,偏偏就沒慕夏,不免毛燥這遺珠之憾。

'

此時來了隊課外活動中學生,人人一張紙與相機,上面是40-50個人名與墓碑位置圖。問他們那ㄦ可以拿到?小男生們先是嗯哼半晌不置可否,找了兩圈再不期而遇,小男生終於想起來英文怎麼講了,結結巴巴地說是老師給的。索性直接問Mucha (慕夏)的墓在哪?小男生再一陣青白,硬是把紙張"借"來匆匆一比名字,才回答說「媽哈呀」! 又是一陣比手劃腳。

在櫛比鱗次的墓塚隊伍內又來回找了數圈,眼前秀出來的不是畫家Mucha, 而是詩人Karel Hynek Macha。搞了半天,捷克老師給的名人錄功課中,Mucha還排不上哩!? 難怪告訴我們「媽哈」! 

'

還鬧了個笑話。覺得捷克人取名字真單調,墓園中怎地都是Rodina?偷笑許久。整理照片時,見德佛札克墓碑上標有Rodinou, 才想到可能另有他義。原來,在捷克文,Rodina意指”family”,乃家族墓園也。

一進入便可見音樂家史麥塔納Bedřich Smetana (1824-1884),標示法還包括月日

智利詩人作家"聶魯達"的筆名來自這位Jan Neruda (1834-1891),詩人與作家後來智利聶魯達乾脆便改姓聶魯達。(馬桶上的聶魯達)

音樂家德弗乍克Antonin Dvořak (1841-1904)所在是非常毫華的廊區,他一生沒賺多少錢,不知為何如此派頭?

廊區穹窿繪飾也掺有新藝術風格

墓園全景 (對高堡有興趣的人也可見此網頁 )

【不再叫做莫爾道河】

丟棄德文與俄國勢力,不再叫做莫爾道河之後,連日大雨後伏爾塔河看來水色墨綠,感覺狀況不佳,但仍見釣客小舟、野雁來去。遊艇與觀光大船往來頻仍,最大那艘叫做Swiss Emerald ,是從布拉格開往"多瑙河"再去"黑海"的。

傳說與捷克那Celts  Goths族都有關的斯拉夫民族祖先,走到波西米亞便停留於此繁衍。捷克總統之子曾經失言,說"我們祖先幹什麼沒事找個一邊俄國一邊德國的地方待下來哩?(害後代子孫倒楣)"

'

其實不只是被德俄欺負,二戰前捷克便被德義英法列強以「慕尼黑條款」出賣瓜分給德國,1946後共黨盤踞,1968布拉格之春,共黨第一書記杜布切克領導社會主義之民主化,導致蘇聯以軍事演習之名行入侵之實,鎮壓並成立傀儡政府,捷克邊界完全被關閉,短暫的民主之春就此大氣一喘,便消失了。

'

這種被各國輪流瓜分罷佔的痛,臺灣人最懂。

1991蘇聯瓦解後,最後一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統Vaclav Havel 1992終於也成為第一任「捷克」民選總統。Havel 一上任,便大赦大量的可能政治犯或冤獄者,引起一陣喧嘩。他從1989當到2003共連任三次總統。

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們選了個學經濟的作家、劇作家當總統,而不是律師。這樣的選擇,是否多少帶著浪漫的情感呢 ?

而今,在這出產過許多像聶魯達一樣的國族作家的捷克,兩名自焚抗議蘇聯入侵的學生紀念碑已成為國家博物館前精品店環繞下的觀光景點。不再叫做莫爾道河以後,目前捷克短期簽證已經是申耕簽證的一員(不過才給15.最短的一次),滿街都是即將加入EU的海報,不再見到激憤。這個脫離共黨發展最蓬勃穩定的國家,據說教育也是全球前15名。

我想起在愛丁堡遇到的幾位捷克醫師,或許,和當初剛穩定的台灣一樣,這個越來越富裕的國家,該擔心的,也是如何找回對國家失去信心大量外移的高級知識份子罷!?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行。旅
迴響(12) :
12樓. crystalsun
2008/07/02 14:43
美呆了
Rodina 也是俄文 (родина),家鄉、家園、祖國的意思。長今小姐看得真仔細。我認為捷克人是斯拉夫族中與德國人個性最相融的人,所以東歐開放後,德國企業就先到捷克投資去了。
11樓. 從容自若
2008/06/30 00:37
您做了不少功課喔~

真是豐富的介紹啊~

捷克的美被妳的文章活現了~

這時候去應該還蠻舒服的吧~

不做功課不行, 每晚沒事就是讀帶去的資料咩

據說捷克6月最怡人, 的確如此, 除了會陣雨大雷雨.....

http://blog.udn.com/albertineproust/1989227 ■♀醫楊曉萍2008/07/02 00:50回覆
10樓. 古士塔夫
2008/06/29 15:49
遊客擋住相機視線

我想這是許多喜歡拍風景照、建築物的旅行者常有的痛吧。去河內的一次,看到被圍牆包住的總統府,大門又很漂亮,甚感興趣,但一直等不到淨空,而導遊又一直催促往前走,只好連同陌生人一起拍了下來。


My definition of a free society is a society where it is safe to be unpopular. (Adlai E. Stevenson Jr.)

不做作的陌生人我尚可消受; 畢竟自己也在擋人

就怕黏著風景擺太久的.....

http://blog.udn.com/albertineproust/1989227

■♀醫楊曉萍2008/07/02 00:47回覆
9樓. 李四
2008/06/28 23:59
mucha

2004年11月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閒晃時拍的。根本不記得在哪兒。

謝謝, 好棒的一張Mucha.., 這個浮雕設計也很不錯

■♀醫楊曉萍2008/07/02 00:37回覆

8樓.
2008/06/27 09:36
真棒~
真棒~
.... ■♀醫楊曉萍2008/07/02 00:35回覆
7樓. 七琴
2008/06/27 06:52
小心 quasimodo 喔...........
既然長今姐姐有"鐘樓癮" ..........

呵呵呵.....當初就是他(瓜兄)害的...可惜我不夠美不夠黑又不會跳舞

http://blog.udn.com/albertineproust/1989227

■♀醫楊曉萍2008/07/02 00:24回覆
6樓. B
2008/06/26 22:27
豐富之文
別小看Praque喔! 大戰之前它曾是歐洲3最大城之一!
不管經濟,文化,藝術都是頂尖的哩。。。。。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B說得極是....布拉格還曾是奧匈帝國首都哩(這次才念的啦...我歷史很爛)

http://blog.udn.com/albertineproust/1989227

■♀醫楊曉萍2008/07/02 00:22回覆

5樓. ☆貝馬
2008/06/26 21:47
給您拍拍手豎起大拇指

好棒的旅遊~

我喜歡雨後野花的細心~

很像糖果甜甜的St Peter and paul 教堂正門....


╭★.☆【Starbell達文西貝馬】~

我也很喜歡那雨後野花, 謝謝

就是這樣奇特的轉角, 給旅程一個無可磨滅的印記

http://blog.udn.com/albertineproust/1989227

■♀醫楊曉萍2008/07/02 00:20回覆
4樓. 逃亡者
2008/06/26 20:10
妳的顏色與形狀正是我喜歡的樣子

月亮轉動他齒輪般的夢,

最大的星星藉著你的雙眼凝視著我。

當我愛你時,風中的松樹

要以他們絲線般的葉子唱你的名字(聶魯達)

十四歲那年,父親的反對,找了一個他完全找不到線索的姓氏,在一本雜誌見到一個捷克名字,許多年後,在布拉格的馬拉.斯特拉納區,就在他那大鬍子的雕像腳下,放上一朵鮮花。(回憶錄,頁221)

 

提到聶魯達總會觸及一些特別的角落

謝謝你的14歲與回憶錄資訊....我沒有讀過哩

http://blog.udn.com/albertineproust/1989227

■♀醫楊曉萍2008/07/02 00:17回覆
3樓. **J I M**
2008/06/26 20:00
欽佩您能如此融合藝術文化的深入介紹

讓我想起上回的捷克之行

在當地導覽人員解說下  有時還真的有點連貫不起來

倒是看到您如此融合藝術文化的深入介紹

還是清楚多了

整理這些, 也是怕自己了解不夠

http://blog.udn.com/albertineproust/1989227

■♀醫楊曉萍2008/07/02 00:1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