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有興趣的是吉野山背後的歷史。( 【春日再訪吉野山】2025/03/27花況1-2周滿開 -2)
高野山、熊野三山、吉野山,三者合稱” 紀伊山地的靈地與參拜道”(紀伊山脈聖地和朝聖路線),跨越了和歌山縣、奈良縣、三重縣,2004年成為UNESCO.
其中"吉野"為歷代天皇和貴族多次狩獵或遊玩之處、2世紀末首次出現了”吉野之宮”記載吉野成為天皇離宮。7世紀壬申之亂,皇子最初隱居於吉野之宮,再從吉野起兵對抗。此後在7至8世紀間歌人作品大量出現吉野有關的故事。6世紀推廣佛教,吉野也開始出現多個寺院包括金峯山寺,咒術師"役小角"在此修行時,結合了佛教和日本傳統的山嶽信仰,開創”修驗道”信仰,逐漸聚集了大量信徒。
櫻花是”修驗道”聖樹,而“吉水神社”是吉野山賞櫻最美的地方,沒有電線杆(金峰山寺就不少)。一直有”一目千本”美譽。舉目可見上千本&中千本之櫻花樹。
“吉水神社”起源為天武天皇白鳳時代(日本第40代天皇673—686在位)、1300年多年前由役行者建造的僧房”吉水院”,屬修驗宗(日本古來山岳信仰受外來的佛教影響。也稱作修驗道)金峰山寺寺院高僧宅。後明治元年1868神佛分離,神道教與佛教分離、打破傳統日本神佛習合習俗,民間廢佛毀釋神道神官與曾被佛教欺負者,破壞報復,造成佛教空前浩劫,修驗道本屬佛教分支宗派,故也受波及而被廢止,故1888年改屬"神道教"為信仰(祭祀對象是神道的神自古以來的民俗神、真實人物、傳說人物、佛教神佛或道教神),1874”吉水院”改為"後醍醐天皇神社"1875改稱”吉水神社”(現存本殿是原本吉水院護摩堂),得以繼續安然存在(下篇的竹林院前身佛寺則廢寺)。修驗道重新於明治19年(1886年)合法,金峯山寺得以回復成寺院。山下藏王堂(這次去整修中)變成為金峯山寺,山上藏王堂則為大峯山寺分立; 二戰後,成立了大峯修驗宗,在昭和27年(1952)更名為"金峯山修驗本宗",金峯山寺成為該宗派的總本山。
也因此神社主祭(御祭神)有: 後醍醐天皇、配南朝忠臣楠木正成、供俸吉水院宗信法印多位神祇,共十七柱,導致參拜方式是極為罕見的”二禮十七拍手二拜”(而非一般”二禮二手一拜”)。
至於為何大家有難都往吉水神社跑? 我老公的理論是地形先下後上又有斷崖、易守難攻....
“吉水神社”相關的歷史地位如下:
[書院]: 日本最古老的書院建築 (需購票入內)
除了屬UNESCO, 乃日本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產。建於鎌倉時代(鎌倉幕府替代平家政權1185-1333年)初期之 ”書院造”中最具代表性傑作、也是現代日式建築的前身、影響其後和風住宅。”書院造”是日本室町時代起的住宅樣式,相對原本以寢殿為中心的”寢殿造”,”書院造”以書院為建物中心,伴隨著武士社會地位的變化,以書院空間作為書齋兼接待客人的起居室或儀式場所,由於作為武士住居,也稱作”武家造”。
吉水神社書院建物內有源義經”潛居之間”、"盔甲"、後醍醐天皇南朝”玉座”(御座)、豐臣秀吉相關展品”屏風" (見照片, 2014)。
[源義經藏身處] 源義経・静御前潜居の間
“源義經”(1159-1189)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士,為河內源氏(以石川郡為根據地即今日大阪所在)著名將軍,父”源義朝”為河內源氏棟梁源賴信後代。“源義經”一生坎坷,是日人愛戴的傳統英雄、日劇常描繪的人物。源義經助同父異母兄長源賴朝平亂卻遭猜忌僭越,凱旋返鎌倉城外時,命不得進城,後拒絕了源賴朝要求不願追討叔父,使源賴朝密令突襲源義經,兄弟決裂。
1185文治元年12月源義經帶妻静御前、親信武藏坊弁慶逃往吉野山化身僧人藏身,後念大峰山不許女人入內,讓孕妻靜御前下山躲藏,不捨分手。静御前因此為詩表達思念。
吉野山 峰の白雪 踏み分けて
入りにし人の 跡ぞ恋しき
(吉野山,山頂白雪,踩過去
我想念那入山的人的蹤跡) (資料來自吉野神社看板)
然途中僕役強奪財寶各自散逃。靜御前為追兵所逮,送往鎌倉。僧兵推斷源義經藏身山中,唯恐得罪源賴朝,大軍前來捉拿,源義經逃離吉野,共藏身5日。
故事最終"弁慶護主而亡"身插滿羽箭不見死態(弁慶立往生)。源義經回手刃妻女後自盡。
[南朝行宮]: 後醍醐天皇南朝57年
鎌倉時代末期,後醍醐天皇(日本第96代天皇1318-1339在位)瓦解鎌倉幕府後實施新政,引起武士不滿,導致延元之亂,天皇戰敗後逃至吉野,重新建立朝廷,成為"南朝",於吉野這間神社與其周圍地區暫用為皇居,與新成立的室町幕府之"北朝"對抗,日本進入南北朝。
後醍醐天皇於此駕崩後,後村上天皇製作後醍醐天皇像,祀奉於吉水院,陵墓位於如意輪寺。 1392年南北朝統一後,仍有部分南朝遺臣持續留在吉野山區,繼續與室町幕府對抗,直到15世紀末。後醍醐天皇曾為短詩
こっにても
雲居の桜咲きにけり
ただかりそめの宿と思ふに
(即使在此地
皇宮櫻花盛開
我以為只是暫時的住所)
(註: 雲居意思是有雲或遙遠的地方、指皇宮)
[兒島高德十字詩]:神社門口櫻花長板上 “天莫空勾踐,時非無范蠡”
兒島高德(児島高徳,1312—1382)白桜十字詩,兒島是日本鎌倉時代武士,忠於後醍醐天皇。
1331年後醍醐天皇倒幕失敗,流放到隱岐,兒島高德埋伏於車駕必經之地,試圖救主,1332源光之亂後一度潛入後醍醐天皇所在,但因戒備森嚴未能接近,故於庭園前櫻樹上刻十字漢字詩,表達營救失敗之憤。次日皇帝發現此詩而知忠誠戰士就在附近。
勾踐指後醍醐天皇(臥薪嘗膽)、終得與忠實家臣范蠡滅敵國吳國,暗示天皇”祈求上天不會拋棄他,總會有如范蠡的忠僕來拯救”。
傳說溥儀在918事變前,他派往東京留學的二弟溥傑回津度假,隨行日本客人返日前贈溥儀一摺扇,上便書有”天莫空勾踐,時非無范蠡”十字,可知日人對此十字詩之重視。吉水神社的櫻木為後來仰慕者所刻,置於後醍醐天皇所在地。
[豐臣秀吉花見宴會]
日本賞花的習俗據傳受唐朝影響、源於奈良時代(710-794年)至今上千年。剛傳時,指梅,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起至現今多指賞櫻,並在盛開樹下宴飲。第52代嵯峨天皇(809年-823年)在京都舉辦的花宴為最早官方紀錄。花宴寫詩讚櫻之短暫美麗,直到安土桃山時代(1568-1600年),武士和其他貴族也開始效仿。
最有名之一便是豐臣秀吉(太政大臣1587-1598年) 1594帶著徳川家康、加藤清正、前田利家、伊達政宗等家臣在吉野町展開為期五天盛大花宴。算算時間1593年他才因侵略朝鮮失敗、被迫與支援的明朝和談,感覺上更像是權力的展現與轉移焦點。官方說法是遙思南朝反攻光景、暗示著再度與中國抗衡的決心吧。當時豐臣秀吉贈了許多寶物給吉水神社。
更早1585年豐臣秀吉便在皇宮開設茶會,向天皇獻茶於此時受天皇御賜”豐臣”之姓氏。天皇也將負責茶道之千宗易賜給”利休”之居士號。出身貧農之家面目醜陋的他,憑藉戰功彪炳往上階層爬時,了解仰賴文藝力量來變身。然而品味畢竟有差別,豐臣秀吉喜以茶宴炫富宣示權力,大阪城中以黃金茶室富麗堂皇舉辦茶會,愛用金色和赭紅色鮮艷茶具。和千利休堅持來自禪宗影響之靜寂平淡、黑色土色、侘寂美學的”侘茶”相去甚遠。(千利休將於下一篇”群芳園”登場為主角)
1596年豐臣秀吉拒絕明朝冊封日本國王。1598豐臣秀吉更提高位階,在京都醍醐寺舉行更有名的”醍醐花宴”,為此從畿內移植了700株櫻花,建造了三寶院及庭院,舉辦盛大宴會,有1300位日本各地的大名及部分家屬參與,賞花所作和歌被集成冊。同年病逝京都。
豐臣秀吉要求各地大名妻子到大坂城、聚楽第、伏見城屋敷來集中居住,為江戶時代參勤交代的雛形,爲其後幕藩體制打下基礎,比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還早,果然老謀深算。
因此他的花宴,不免讓人想到是娛樂與忙碌屬下的利器。他迫害外國傳教士,晚年似乎腦力異常、賜死知名茶人千利休及養子家督豐臣秀次一族,使得後代評價更為負面,也讓他的賞花之舉顯得矯情算計。


整理網路與吉水神社看板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4%BF%E5%B2%9B%E9%AB%98%E5%BE%B7
十字詩典故參考 https://www5a.biglobe.ne.jp/~shici/shi3_07/jpn153.htm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5799
https://www.kintetsu.co.jp/foreign/chinese-kan/sightseeing/nara/spot19.html
https://ikidane-nippon.com/zh-Hant-TW/spots/sakura-mount-yosh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