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關於英國教會「正靜悄悄的復興」的虛假宣傳警告
2025/06/10 20:25
瀏覽4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關於英國教會「正靜悄悄的復興」的虛假宣傳警告
2025/6/10

  當我剛開始在蘇格蘭高地村莊布羅拉從事牧師工作時,我們經常接待來訪者,他們響應臭名昭著的 1967 年吉恩·達納爾 (Jean Darnall) 的預言,預言“復興之火”將從蘇格蘭高地蔓延到整個英國,他們想來這裡參與一些活動。  
我們小教堂正在發展壯大——他們以為我們是其中的一個標誌。說實話,往好的說,他們是個麻煩,往壞的說,他們只是個障礙。  
同樣,當我去——19 世紀 30 年代和 40 年代蘇格蘭復興的中心的鄧迪,羅伯特·默里·麥克切恩教堂——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前來我們的新教聖地朝聖的遊客,他們有時向我們保證復興即將到來。  
雖然教會顯著發展,但這並非復興。而且,復興主義者通常弊大於利。 
我以一個相信並渴望真正復興的人的身份寫下這些文字。如今我身處澳大利亞,再次聽到英國復興的消息。遠觀之下,很難確定究竟發生了什麼,但距離——以及經驗——也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我希望這會有所幫助。   
來自英國的報道五花八門,既有謹慎樂觀的,也有欣喜若狂的。美國央行的這份報告就是後者的典型例子。
大量事實表明「靜悄悄的復興」已經到來——不僅在英國,而且在整個西方。我們被告知,過去幾年裡,教會的出席人數增加了50%以上,增加了200萬人;美國的聖經銷量增長了22%;今年復活節,法國有1.7萬人受洗加入天主教;66%的美國人對耶穌做出了「有意義的承諾」;YouVersion的聖經應用程式和Alpha的福音課程的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 
YouVersion 執行長 Bobby Gruenewald 表示:「雖然基督教復興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數據表明,此次復興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以往的復興往往局限於特定的城鎮、地區或國家,而這次靜謐的複興顯然是全球性的。以往的復興勢頭或許會在一段時間後趨於平穩的跡象,但如今的復興卻絲毫沒有放緩的複興。」
首先,讓我來解釋一下其中的一些內容,並加上一點謹慎的現實性(希望不是憤世嫉俗),然後再加上一點謹慎的樂觀。 
首先,復興並非悄無聲息──至少是悄無聲息的。這肯定是歷史上被宣傳、傳播和評論最多的復興!  
聲稱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復興,純屬一廂情願,誇張至極。過去的復興通常不局限於某個城鎮、地區或國家,而是常常跨越國界——即使在沒有大眾傳媒的時代也是如此!例如,19世紀中期蘇格蘭的復興與美國復興相呼應,而美國復興本身也在美國得到了呼應。至於影響,毫無疑問,宗教改革、1843年蘇格蘭的「分裂復興」(Disruption Revival)、美國的「大覺醒」運動、20世紀初的威爾斯復興以及20世紀40年代的赫布里底群島復興,都產生了持續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影響。而當前的這場「復興」才剛持續兩年。  
那麼,那些不斷重複的教會出席率上升了50%以上的說法呢?這根本不是事實。事實是,一項調查顯示,在13,000人中,只有2,000人表示他們每月至少去教會一次。這個數字比之前的調查結果要高,但這並不能證明出席率上升了50%。我們現在已經學會不相信民調了──尤其是那些由一個對調查結果有既得利益的機構委託進行的民意調查嗎? 
聖經公會辯稱,YouGov 是一家信譽良好的機構,它對受訪者進行加權以過濾任何偏見。問題在於,YouGov 的調查並非人口普查。它是由那些有足夠興趣、願意填寫表格並自我報告的人填寫的。我是一名 YouGov 志願者,經常收到填寫問卷的請求。我對填寫關於高爾夫、美國政治或威爾斯房價的問卷毫無興趣!根據定義,填寫 YouGov 問卷的人是那些註冊參與調查的人——他們並不代表全體民眾。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他們說的不是實話呢?如果他們的真正意思是「我想一個月去教會不只一次」呢?或者他們認為在線觀看禮拜就等於去教會呢?再說,一個月去教會一次的人怎麼會預示任何復興的跡象呢?我承認先前用同樣方法進行的調查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數據,但這只能說明參與 YouGov 調查的受訪者群體的氛圍發生了變化。 
另一個難題是,報告指出英國聖公會和天主教會的信徒人數在2018年至2024年間均大幅增加。然而,這兩個教派公佈的實際出席人數都顯示,在此期間有所下降。例如,2019年天主教會的彌撒出席人數為82.9萬人。 2023年減為55.5​​萬人。 2019年出席人數為85.4萬人,而2023年,聖公會的減為68.5萬人。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說這是50%的成長。正如馬克吐溫(引用迪斯雷利的話)所說,「有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據」。  
法國天主教堂一萬七千人受洗並非復興的徵兆。這充其量只是法國部分民眾對天主教重新燃起興趣的跡象。但你得靠著(盲目的)信仰,才能將此視為聖經復興的證據!  
至於巴納民調所說的66%的美國人“對耶穌做出了有意義的承諾”,這完全取決於你對“有意義的”的定義。我記得在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辦過一次「爆炸式傳福音」活動,當時絕大多數人似乎都「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耶穌」——很多人甚至獻出了好幾次!監獄裡關滿了「重生」的人。在那些被告知已經做出有意義的承諾的人中進行有意義的傳福音真的很難。我哪天還要去向異教徒傳福音呢!  
問題在於,基督教事工的領袖們傾向於宣揚「上帝在行動」這種說法,因為他們的事工依賴於此。在這個充滿各種觀點、募款和基督教資金市場自由流通的時代,大聲宣揚積極向上的事物至少和警告所有人末日即將來臨一樣有效!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認為,有相當確鑿的證據表明,文化轉型正在某些領域(而非所有領域)發生。喬丹彼得森、道格拉斯莫瑞、喬羅根和其他「保守派」評論家的影響,鼓勵許多人重新審視聖經。或許,聖經終究還是有意義的? 
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男性,正在發生向基督教的文化轉變?。 
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成長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少數族裔。例如,就在我離開蘇格蘭之前,有人告訴我那裡新建了大量教會——聽起來像是復興——但結果發現這些教會都是尼日利亞教會。鄧迪的天主教堂成長了500座,而當年其中絕大多數是波蘭人。許多來到英國的移民是基督徒,這固然是好事,但這並不是復興。 
基督教很酷,基督教很文化,基督教很保守。我不認為這些有什麼錯。但這不是復興。主或許會利用這一點,教會需要學習如何駕馭文化浪潮,但我們不要被誇張的言語所束縛。
娜塔莎·摩爾在澳洲廣播公司(ABC)的宗教與倫理專欄中發出警告:「從更憤世嫉俗的角度來看,隨著基督教的公眾形象變得不再古板,而且——我敢說——越來越受歡迎,去教堂或閱讀最新的『當紅』神學家的著作,或許會給基督教帶來某種東西,而這種東西在大多數西方國家,基督教已經很久沒有擁有過:社會聲望。 
但是,關於皈依、洗禮和特別聚會的種種軼事又如何呢?例如,一篇報紙文章引用了這一點作為蘇格蘭復興的證據:「截至2024年復活節,阿倫島的一家小型浸信會教堂的人數翻了一番,被迫搬遷到更大的場地。與此同時,斯凱聖經教會報告稱,波特里高中剛成立的學生會新增了16名年輕人。在皮特洛赫里,當地高中現在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去教堂。   
情況一直如此。就我親身經歷而言,我曾目睹一個教會從40人發展到100人,另一個教會從7人發展到250人。我成為基督徒後,同年級時有30到40名學生在暑假來到我家學習聖經。這或許是我個人經歷過的最接近復興的一次,但它幾乎被「復興觀察者」摧毀了——他們類似於觀鯨者和觀鳥者,但更屬靈——他們來告訴我們,「上帝告訴他們上來掌控聖靈的工作」!我記得在斯托諾韋的尼科爾森學院對著大約100名學生演講。這一切都很美好——但這並不是復興。  
事實上,人們所說的「復興」對我來說只是正常的教會生活。或至少應該如此!
什麼是復興? 
伊恩·莫瑞的《復興與復興主義》是一本關於復興歷史基礎的有益書籍。關於英國上一次復興,可以讀湯姆·倫尼的精彩著作《峽谷中的榮耀:1880-1940年蘇格蘭福音派復興史》。
總而言之,真正的復興包含悔改歸信、有力的講道、禱告和悔改,並最終帶來道德和社會的改革。但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復興是藉著聖靈的能力高舉耶穌基督,使父得榮耀。順便提一句,我注意到我看過和讀過的許多評論文章充斥著基督教、社會學、數據以及見證事情發生的興奮之情——卻很少提及基督。他常被用作屬靈的標點符號或宗教語言。 
五項原則
1. 你不能用數據來衡量復興。 
數點主的子民對教會來說並不總是好事!我們的社會沉迷於數據。數據是新的黃金——而資料探勘是致富的新途徑——也是靈性貧窮的新途徑。這並不是說數字不重要。越多的人進入天堂就越快樂。但上帝的工作方式往往是我們無法立即量化的。在我的第一個教導中,有一位非常敬虔的女士,芭芭拉-如果我們自由教會有女先知,她一定會是其中之一!  
她曾告訴我,他們幾十年來一直在為復興禱告——在一次屬靈復興的時期,他們曾經舉行通宵禱告會。她很失望復興遲遲沒有到來——但後來她得到了啟示。復興真的來了!那個小村莊裡有數百人成為信徒,還有幾人成為牧師和傳教士來服事主。如果這件事在40天內發生,整個基督教世界都會知道。但這事發生了40多年。在永恆的時間裡,這只是一瞬──但在現今這個即時媒體的世界裡,卻如同永恆。 
2. 大聲宣揚復興並不能帶來平靜。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但你們不願意得著。』」(以賽亞書 30:15) 
3. 你不會透過對上帝的一般信仰而獲得精神上的重生。  
很高興看到一些人對基督教的態度越來越積極,有些人甚至成為了有神論者和文化基督徒……但這還不夠。
你信神只有一位,這善!鬼魔也信,卻是戰兢。 (雅各書2:19) 
4. 上帝總是在工作。
基督教並非“回歸”,它從未消失。新無神論者如日中天時,我並未感到絕望,原因之一是:
a)他們並沒有什麼新意;b)主仍在繼續工作。攻擊上帝或許在牛津、倫敦和紐約的咖啡館裡風靡一時,但那位在邪惡的羅馬帝國中工作的主,也完全能夠在現代西方工作——甚至透過無神論的大師理查德·道金斯!例如,我估計我和許多其他人一樣,能夠將上帝的話語帶給成千上萬原本不會聆聽的人。
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絕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以賽亞書 55:15)
5. 上帝是至高無上的。
他不需要我們──也不需要我們的文化戰士、策略家、屬靈影響者、部落客、傳道人、歌手、專家等等。祂能夠,也確實在利用我們。但他會按照自己的旨意來安排他的計劃。相信上帝的主權並不會阻礙我們傳福音──反而會釋放我們。
「有我與你們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們,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 18:10)
正因為我相信上帝的主權,我無法告訴上帝祂該做什麼,甚至無法理解祂在做什麼。所以,祂很可能正在透過這並不平靜的復興來做工,或是不顧復興的後果。我只知道我信靠祂,地獄之門無法戰勝祂的教會。上帝必勝。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作者:大衛羅伯遜
附註:作為一個優秀的後千禧年主義者,我也相信在基督復臨之前會有聖靈的偉大傾瀉,並且大地將充滿對主榮耀的認識,就像水覆蓋大海一樣(以賽亞書 11:9)……但那是另一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