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前後,「威權統治」基礎鬆動,司法公信力崩潰,公權力不彰。然而「台灣經濟奇蹟」經濟建設、社會環境改變日新月異,法令修繕趕不上社會的急速變動!「因此非法的比合法的多,地下的比地上的多。」環境污染、破壞自然生態,違章建築、交通混亂、攤販氾濫成災!威脅到了社區的環境居住生活環境品質至鉅。
(解嚴前後路口公然豎起「闖紅燈者石頭伺候」!可見公權力不彰不得不「自力救濟」社會亂無章法↓)
當社會次序難以完全依賴「威權」由上而下的「公權力」維持之時,1994 年,時任行政院文建會主委的 陳其南 教授,開始大力提倡「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意圖喚起社區集體在地的自我認同與反省!由下而上的公民自覺,社區自理讓社區的文史活動熱絡起來,帶動社區集體記憶!喚醒自我獨特在地文化的創意與革新。
因為人才的不足!林園區雖然村里社區理事會早都成立有年,但大都成為地方派系選舉綁樁之累,「社區營造」起步較晚。直到2000年才在公部門資源大舉介入輔導下有了起色。其中「東林社區」坐落林園老街市中心區,主要的古蹟景點「林園庄出張所」。
【二.日治時代「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
日治警察權力大,威武嚴厲 ! 人人遇到,看了都害怕! 所以叫警察為「大人」,因此「大人」也成為我們這代戰後出生稱呼警察的代名詞。小時候路上有不少人跛腳痛苦走在街上!? 說是偷賣豬肉或私藏違禁物資被「大人」抓去嚴厲酷打鞭刑! 可見日警的刑求多麼司空見慣讓我門都非常害怕 ! 小時候如果有人脾氣爆烈!人家就會說:「阿你是日本人過無了(來不及遣送回日的)?」或:「(比)卡壞(爆虐)日本人!」如果小孩不乖!不聽話,就用:「警察大人要來了!」來嚇唬!以達到嚇阻效果。
臨近古厝廢墟保留修護古色古香↑
以前這裡前面有日治遺留下來一間拘留所,上面鐵塔架設警報器。為了讓轄區小港鄉,大寮鄉都聽得到空襲警報,裝了一個超強警報器常常發出聲聞十里外的嗡嗡巨響 !所以有句在描述特別人事物的「鬥句話」是這樣的:「林啊林皇帝林園陳(響)水雷 ! 潭頭劉樹沛,溪洲謝水雞........」可見林園「陳水雷」的響亮給鄉民的留下多麼深刻印象。
林園派出所於戰後於1945年(民國34年)由高雄縣警察局接管,派首任分局長季錫彬共三員警接收取代日警三人,其中郭伯扶老先生為其中之一員,已八十多歲了還和老伴住在老舊宿舍不忍遷移。林園警察分局轄區廣至大寮鄉、和小港鄉(今高雄縣小港區),直到小港鄉併入高雄市為止,可見林園古早古早在南高雄濱海地區的樞紐重要地位。戰後林園派出所續後增至五員警,每一員警管一村,轄下共五村:林園村(合文賢村)、東林村、王公村(合廣應村)、溪州村(合五福村)、潭頭村(合中厝和林內),其他村落歸港埔、中芸另設管區派出所。林園派出所的左旁為鄉役場,後來改做民代會和民眾服務站。
派出所對面郵局旁的巷道進去就是林園鄉最早的戲院─林園戲院─日治時代叫「林園座」,1971年已改建為中央市場。而原來的「舊林園菜市場」就變成現在的林園北路111巷商街,這一帶商圈曾經就是林園老街的政商中心地帶。
舊林園派出所位於林園老街中心地帶,也是林園現存比較完整保存的遺址和建築物之一。在「東林社區發展協會」苦心改造經營下,已逐漸發揮社區營造成果,成為一個古色古香文化聚落,非常值得期待。
林園地區於最早設立的官署: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於明治31年(1898)2月間公告成立隸屬鳳山辨務署直轄。明治40年(1907)2月,更名為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並於明治42年(1909)間募款改建。
(以下原文參考:文化資產局網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ZA09606000012&version=2&assetsClassifyId=1.2(2013.3.20增補)日治時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設置兩名巡查負責,通常是日籍、台籍各一人。昭和8年(1933)增設一名巡查部長,下轄兩名巡查。主體建築是一層樓磚木混合結構的日式建築,坐西朝東,中間主體為辦公聽舍,屋身以木造骨架為主體,牆面以磚牆輔助替代,僅在屋頂內部天花板以上尚見少量的編竹夾泥牆與雨淋板構造。中庭、後為主管辦公室,和員工宿舍。中庭北側設咾咕石防空洞一座。主建築前庭北側建「武德殿」一棟。前庭福興街大門入口處設有警報器鐵塔一座
下為2013.3月整修完成前後對照圖↓
二次大戰結束後,政府接收改稱為林仔邊派出所,隸屬鳳山區警察所管轄。民國47年(1958)7月改制為林園警察分局,民國78年(1989)間警方鑑於福興街道路狹小,出派任務交通動線不便,乃將林園警察分局移往林園北路現址,既有建物遂轉變為警察宿舍之用,部分空間因而閒置。後經學術團體及地方社團的努力,文化局於民國96年(2007)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98年(2009)完成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整修完成後的中庭.和古井.水塔.佬咕石防空洞↓
後院一角↓
↑本照片來至網址:http://ting-tau.blogspot.tw/2012/05/blog-post.html 後排右起第六: 葉瑤琳醫生,任林園庄長(今鄉長)、林園信用組合長、庄協議會員等職; 右起第四: 龔文滔 |
【三.】林園東林社區 空地變成藥草園 |
||||
|
||||
高雄市林園區東林社區一處三百多坪的空地,原本雜草叢生、髒亂不堪,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寶祥、藥學博士林所與居民共同努力下,成了藥草園,種植150多種常見藥草,綠意盎然,取名為「憶思園」,如今憶思園不但成為里民休憩和學生戶外教學最夯的景點,居民還以自產藥草調配成「健康茶」,所得捐做公益,一舉數得。 在林寶祥的帶領下,社區志工們又花了一個月把空地整理成草藥園,取名「憶思園」,園區也只用有機肥料,除草、採收、曬乾等作業,都由志工一手包辦。 從去年開始,社區以「憶思園」生產的藥草委託GMP藥廠代製「健康茶」,配方由林所調製,原料藥草多來自「憶思園」,口味清新,還曾受邀新光三越百貨左營店的「微風市集」販售,頗受歡迎;林寶祥表示,健康茶的盈餘將捐給公益團體。 (老街圖標示數字5為出張所.數字6為崑記巴洛可老建築.數字7為張金鳳老宅.數字8為日治時代林園首富宅↓) |
||||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