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B】
焦點影人專題
Filmmakers in Focus
1. 瑪雅‧黛倫專題
A Tribute to Maya Deren
前衛電影之母,美國猶太裔電影工作者及理論家,也是編舞家、舞者、詩人、作家、 攝影家。於1943年所拍成的《午後的羅網》,以夢魘、偏執、超現實的乖戾反復與神秘詭異,開啟了實驗電影藝術型構的新局面,《午》片也成為最常被賞析的實驗電影之一。此後一系列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更奠定了她在電影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她的作品不但挑戰電影的性別層級,也挑戰過往電影的主題限制,推動電影討論情慾及身份等議題。黛倫的電影美學及價值觀,仍對當今獨立電影工作者有深遠的影響。
B1-1a
午後的羅網
Meshes of the Afternoon
10/19(四)19:1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43 美國 16mm B&W 14min
導演 瑪雅‧黛倫 Maya Deren
午後的陽光之下,沿路前行的女人,瞥見了一個轉角熟悉的背影,然後黑影轉過身來,臉龐赫然是一副空無的鏡子,彷彿只是搖椅上睡著的女人的夢,桌上一只鑰匙,赫然變成刀鋒閃亮,女人持刀逼近沉睡的自己,迷離又驚險一波接著一波重疊的夢境。瑪雅‧黛倫的丈夫漢米德(Alexander Hammid)擔任攝影師,兩人並在影片中擔任演出。
B1-1b
陸地上
At Land
10/19(四)19:1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44 美國 16mm B&W 15min
導演 瑪雅‧黛倫 Maya Deren
瑪雅從海邊順著枯樹往前爬,爬著爬著,攀上了餐桌,餐桌上歡宴的眾人看不見桌上如貓樣的女人爬行,女人悄悄接近桌邊的棋局,伸掌要去偷棋,棋子翻落時空,掉入水中,女人追了過去,發現兩個正在海邊兩個女人在下棋,她悄悄從後方靠近,突然有個女人伸手拿走了棋子,她們看著逃跑影子,而她轉過身來竟是瑪雅自己……。
B1-1c
為攝影機所作之舞
A Study in Choreography for Camera
10/19(四)19:1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45 美國 16mm B&W 3min
導演 瑪雅‧黛倫 Maya Deren
瑪雅在這部片與舞蹈家泰利•比堤(Talley Beattey)合作,是舞者與攝影機的一支以空間為場所的雙人舞。舞者先是樹林間翩翩起舞,然後一腳跨入,封閉的室內,幾個迴旋之後,又躍向雕像林立的大廳,飛旋迴轉,又一腳縱入山林,最後在蒼穹中屏息凝結。
B1-1d
變形時間中的儀式
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
10/19(四)19:1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46 美國 16mm B&W 15min
導演 瑪雅‧黛倫 Maya Deren
兩個女人手中纏繞著毛線,一個收、一個放,愉快地在玩著遊戲,線頭結束,一場成人宴會等待著她們,女人繼續尋找著另一個女人,她們也在歡舞中著迷於男人,也在群舞中偶而瞥見對方,男人追著女人,短暫的交手之後,又是轉換對象,又是回頭追逐,女人的舞影最後疊合在一路奔往大海的追逐,陷身浪花,終而墮入深海之中。
B1-2a
神怪的騎馬人:活著的海地天神
Divine Horsemen: The Living Gods of Haiti
10/19(四)20:2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47 美國 16mm B&W 50min
導演 瑪雅‧黛倫 Maya Deren
1947年瑪雅獲得古根漢基金前往海地投身巫毒(Voodoo)的信奉與研究,她在1947、1949、1954幾次海地之旅,瑪雅對巫毒的儀式與舞蹈與音樂興致高昂,成果後來出書,並累積了約20,000呎生前未完成的影片素材。
B1-2b
暴力省思
Meditation on Violence
10/19(四)20:2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48 美國 16mm B&W 13min
導演 瑪雅‧黛倫 Maya Deren
從海地回來的瑪雅,透過友人的介紹之後,認識了一名東方的武術家,拍攝了這部影片拍攝東方的武者,從赤膊練拳,到舞演刀法的過程,在幽渺的笛音之下,捕捉既是戰技亦為舞姿的身體,推到極端之後,再往後倒轉,表達動作之後的思想。瑪雅稱再一次把思考運動作為她影片創作的主線。
B1-2c
夜之眼
The Very Eye of Night
10/19(四)20:2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52-1955 美國 16mm B&W 15min
導演 瑪雅‧黛倫 Maya Deren
瑪雅黛倫從一部科教片中獲得靈感,她讓舞者塗黑,在白布之前跳舞,以負片顯影將黑白反轉,影片彷彿進入了冥思,人體的舞蹈,夜空的星斗,旋轉又旋轉,在黑白反轉的影像宇宙中,像似失去重力、又似於在水中,鳥在空中的三度空間運動感。漂浮的光點宛如幽靈,在失重的狀態錯離分隔,是冥思靜極之後的狂迷,遨遊無盡的宇宙天體。瑪雅口中「最出色的芭蕾」為己的一連串的作品畫下的了句點。
2. 瑪格麗特.莒哈絲專題
A Tribute to Marguerite Duras
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法國知名小說家,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最富魅力與個性的女作家之一。生於越南嘉定,並在當地度過童年時期,十八歲時返回法國定居。莒哈絲經歷二次大戰與六○年代社運,特殊的身世經歷,化為筆下濃烈而叛逆的情調,且深具東方殖民想像。作品包括小說《厚顏者》、《如歌的中板》、《情人》,電影劇本《廣島之戀》等多部,並曾執導電影《印度之歌》。一九八四年以《情人》獲法國龔固爾文學獎。莒哈絲影像作品敘事風格獨樹一幟,充滿與對文學體例挑戰與辯證,是為藝術跨界激生影像創作新形式的具體明證。
B2-1
摧毀吧,她說
Détruire, dit-elle
10/16(一)20:40 10/26(四)22:20
劇情片 Fiction
1969 法國 35mm Color 90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瑪格麗特與伊莉莎白承受著無止盡的痛苦,伊莉莎白不停地做著噩夢,而白天在藥物的控制下不斷地昏昏欲睡。而伊莉莎白在分娩的過程中,嬰兒不幸夭折。影片中的兩男兩女,他們皆是欲望的追逐者,同時也是彼此的毀滅者。
B2-2
印度之歌
India Song
10/17(二)18:00 10/24(二)10:00
劇情片 Fiction
1975 法國 35mm Color 114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故事內容來自於莒哈絲的三本小說:《羅勒菲史坦的狂喜》、《副領事》與《愛》,也就是有名的印度系列(Le cycle indien de M.Duras)。影片中影像的部份只有一位女子,而在聲音的部份,卻有著四個不同的女子的聲音表演,讓影像與聲音到處充斥著辯證與分裂。
B2-3
在荒涼的加爾各答有她威尼斯的名字 片名有變化,請注意
Son nom de venise dans Calcutta désert
10/17(二)21:50 10/24(二)13:50
實驗劇情片 Fiction
1976 法國 35mm Color 118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本片的聲音部分完全相同於《印度之歌》,但是在影像上卻是完全地空鏡頭,與《印度之歌》毫無關係。也正因如此,造成莒哈絲這兩部作品中有股奇妙的迴路,在不斷地循環著。
B2-4
卡車
Le camion
10/16(一)22 :30 10/19(四)00:10
劇情片 Fiction
1977 法國 35mm Color 80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影像在兩個主要場景中不斷地交叉來回:一個為在巴黎近郊中在公路行駛的卡車,另一個主要場景為莒哈絲家中客廳,她與德巴狄厄兩人在客廳中討論著《卡車》的劇本。整部電影以兩個人的演出,兩個主要場景的拍攝,讓整部電影呈現出一個極簡風格。
B2-5
夜舶
La navire night
10/23(一)18:20
劇情片 Fiction
1979 法國 35mm Color 95min
導演 Marguerite Duras
1977年莒哈絲遇見一位叫做J.M.的年輕人,三年之後,她又與J.M.聊起過去的往事,但許多事情J.M.已經遺忘,莒哈絲害怕J.M.的生活故事就此消失,於是用錄音機錄下了J.M.的故事…。
B2-6a
一代女王
Cesarée
10/18(三)22:20
劇情片 Fiction
1979 法國 35mm Color 11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Bérenice為猶太女王,她曾為了政治的理由放棄了巴勒斯坦中的城市Césarée。鏡頭在羅浮宮與塞納河附近的雕像之間徘迴,而莒哈絲的聲音在一旁訴說著Bérenice的故事。
B2-6b
奧赫莉亞.史黛娜 (墨爾本版)
Aurélia Steiner (Melbourne)
10/18(三)22:20
劇情片 Fiction
1979 法國 35mm Color 35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奧赫莉亞‧史黛娜》是一封情書,它召喚著愛情,沒有收件人,也沒有寄信者。塞納河上的船隻順沿而下,拍下了塞納河的兩岸景觀。攝影機來回在岸上建築,河面光影及塞納河上多座的橋墩。
B2-6c
大西洋男人
L’homme atlantique
10/18(三)22:20
實驗劇情片 Fiction
1981 法國 35mm Color 42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莒哈絲在聲音中討論著影像的材質與影像的消失,也談著一封要給她情人的情書,以及她無法保留愛的任何形式而哭泣。長達40分鐘的全黑畫面有著訴說不盡的內心獨白,為莒哈絲最大膽激進的形式實驗。
B2-7
艾嘉莎或無盡的閱讀
Agatha ou les lectures illimitées
10/23(一)20 :10
劇情片 Fiction
1981 法國 35mm Color 90min
導演 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這是一部描述絕對的愛,兄妹(或是姊弟)之間的亂倫,這個不可能發生的愛。這對兄妹冒著無法挽回的危險成為一對愛侶。在亂倫的愛慾中,唯一的救贖是徹底的分離。
3. 瑪麗亞‧克洛納莉斯 & 卡特莉娜‧托瑪妲姬專題
A Tribute to Maria Klonaris & Katerina Thomadaki
瑪麗亞‧克洛納莉斯與卡特莉娜‧托瑪妲姬是一對享譽國際的跨媒體女性藝術家、導演與理論家。原來在希臘推動前衛肢體劇場,爾後在1975年移居巴黎。30年以來她們不只完成了20多部富有高度原創性與哲思的影片與錄像作品,更對不勝枚舉的多媒體、肢體表演、雕塑-攝影(photo-sculptures)、聲效、廣播、放映機製、電腦動畫、歷史檔案文件,以及語言文字等領域進行跨界的創作。
B3-1a
墜落‧沙漠‧辛
Chutes. Desert. Syn.
10/14(六)17:50 10/16(一)12:3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83-1985 法國 35mm Color 20min
導演 卡特莉娜‧托瑪妲姬 Katerina Thomadaki 注意
人體、天體和旁觀者的身體,都在導演的鏡頭下開始飛行。在影片中一個女人在編排舞蹈,透過影像的處理,投入一場瘋狂的舞蹈中,掙脫束縛,身體飛了起來,時間像是受到離心力作用而剝離。墜落則成為懸浮的舞蹈。
B3-1b
雨林女神 片名有變化,請注意
Selva. A Portrait of Parvaneh Navaï
(Selva. Un portrait de Parvaneh Navaï)
10/14(六)17:50 10/16(一)12:3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83 法國 35mm Color 70min
導演 瑪麗亞‧克洛納莉斯 Maria Klonaris 注意
導演以一片森林暗喻「演者」和大自然的能量互動,動作和聲音的動能相結合,拍攝的人和被拍攝的對象,兩個用原始語言交談的女子,正在進行一場宇宙進化式的邂逅。
B3-2
亞馬遜天使—麗娜‧范德蕾
The Amazon Angel. A Portrait of Lena Vandrey 片名有變化,請注意
(L’ange amazonien. Un portrait de Lena Vandrey)
10/14(六)20:00
實驗片 Experimental
1992 法國 16mm Color 92min
導演 瑪麗亞‧克洛納莉斯 Maria Klonaris 注意
當麗娜‧范德蕾進入我們影像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接觸到她的畫作、屬於她的空間以及她所收藏的玩偶,也因此,我們拍了這部傳記電影--《亞馬遜天使》。這部電影跨越於想像和神話之間,其中含括許多論述,像是南方、畫家背景、一種希臘本質的尋覓、影像神奇潛力的追尋以及女性特質變成一種愛的力量等議題。
B3-3
《天使再現》系列影像精選
Videos from “The Angel Cycle”
(Videos du cycle de I’ange)
10/13(五)19:00 10/16(一)10:30
(詳細片單、影片簡介請參見【開幕片】)
(Please refer to the “Opening Film”)
4. 嘉妮凱瑟專題
A Tribute to Janie Geiser
美國動畫導演嘉妮‧凱瑟(Janie Geiser),其作品結合動畫與偶戲,多呈現人的內在世界,充滿神祕感及張力。蓋瑟曾多次獲國際大獎,並受邀於國際影展展出(如紐約影展、多倫多影展、鹿特丹影展等等),本屆影展將在「動畫特區」單元完整回顧她所有作品。
B4
嘉妮凱瑟回顧
Janie Geiser Retrospective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B4a
巴別鎮
Babel Town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1992 美國 16mm Color 7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女孩爬出窗口,逃離家中父母吵得天翻地覆的夢魘。她飛了起來,翱翔於四周如夢似幻的景象裡,感受一種全新自由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危險阻礙。
B4b
紅色的書
The Red Book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1994 美國 16mm Color 11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紅色的書》是一部簡潔、充滿象形符號的動畫電影,片中運用了平面彩繪的人物角色,以拼貼元素呈現2D和3D立體場景,主要藉由一位女性失憶症患者的觀點來探索記憶、語言、身分的疆界。
B4c
秘密故事
The Secret Story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1996 美國 16mm Color 9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故事中心圍繞在一個女人和白雪公主般的女兒身上。女人遊走於河流和洪流的景色間,飄零於家庭與戰爭間,游移在回憶和病痛裡,最終,她置身在一座森林裡極樂地漫步,整個過程讓我們看見,最美麗的童話故事中藏有黑暗,也有光明的發展。
B4d
繼續繼續繼續
Immer Zu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1997 美國 16mm B&W 9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繼續繼續繼續》呼喚出一個神秘而不為人知的世界,裡頭存在著秘密的訊息、隱晦的語言和難解的密碼。電影以清晰的黑白色調拍攝,使用2D、3D的小型人物和佈景,融合皮影戲,巧妙呈現出夜間任務有多麼緊急,多麼攸關生死。
B4e
動與不動
Lost Motion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1999 美國 16mm Color 11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本片運用金屬鑄造的小型人像、玩具火車、毀壞的摩天高樓和其他現成物,交織出一段男人追尋一位謎樣女子的故事。
B4f
螺紋導管
Spiral Vessel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2000 美國 16mm Color 7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一份現成的心理測驗將人像拼圖分割成耳朵、人頭和拆解後的四肢。耳朵通向一個內部的世界,裡頭充滿了不斷轉換的科學影像,一旦影像各自孤立,透露出的並非事實,而是更多神秘的訊息。
B4g
異度觀看
The Fourth Watch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2000 美國 16mm Color 10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古希臘人將夜晚分成四個部分;天亮前最後一個時段稱為the fourth watch。黎明前幾個小時裡,在一棟錫版印製的中世紀房屋內,連續排列著無數個房間,房內光線明滅的空間中住滿了默劇演員。
B4h
終極目標
Ultima Thule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2002 美國 16mm Color 11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遠在極北的未知之域,重力不再吸引,天地都失去了歷史意義。一架銀白色的輕航機越過深藍的暴風、微渺的山陵,一段未或可知的險途,欲飛向極北之境”終極目標”:最最遙遠的至北之巔,一切旅程的終點。浸淫在蔚藍的魅惑逼人目視,土地氾進了海水,而時間失去了線界。
B4i
49陽台
Terrace 49
10/14(六)22 :10 10/22(日)14:30
動畫 Animation
2004 美國 16mm Color 5min
導演 嘉妮凱瑟 Janie Geiser
凱瑟將錄像置放到電影疆域裡,創造出夢境般神秘難解的場景。《49號陽台》製造了兩種影像的相互衝突:一場即將發生的災難與一個女人──她融入電影的紋理而消失不見了
5. 懷念蘇珊宋塔
Remembering Susan Sontag
蘇珊.宋塔身具評論家、理論家、小說家與導演等等身分,無疑地,這樣一種生命的多樣實踐,再現了某種陰性書寫的多重性,可以說其生命就足以作為某種「女性意識」的具體呈現﹔然而,在這些角色中人們最不熟悉的,而且同書寫實踐之間相距最遠的應該就是作為「電影導演」的身分。我們選擇在她離去不遠的時刻以探看她影像作品的方式來紀念她。
B5-1
卡爾兄弟
Brother Carl
10/24(二)20:40
劇情片 Fiction
1971 美國 35mm B&W 96min
導演 蘇珊‧宋塔 Susan Sontag
蘇珊‧宋塔是美國著名女性主義評論家及作家,《卡爾兄弟》是她1971年在瑞典執導的作品,片中主角是四個各自面對生命難題的成人,凱倫因女兒患有自閉而心煩不已,蕾娜想試圖挽回昔日愛人馬丁的心,馬丁遇上創作的瓶頸,卡爾則是受不了壓力而陷入痛苦封閉的深淵,這四人共同來到島上,雷娜向馬丁求愛遭到拒絕,她因此憤而自殺,她的死讓凱倫及卡爾大受打擊,最後卡爾來到凱倫的家,並與凱倫患有自閉症的女兒培養出奇特的情誼。
B5-2
食人族二重奏
Duet for Cannibals
10/24(二)18:30
劇情片 Fiction
1969 美國 35mm B&W 104min
導演 蘇珊‧宋塔 Susan Sontag
蘇珊‧宋塔導演的第一部劇情片。故事講述對政治懷有憧憬的青年湯瑪士,受雇為隱退的革命家鮑爾整理著作。應鮑爾要求,湯瑪士寄居鮑爾家,並經常受命陪伴鮑爾年輕貌美的妻子法藍翠絲卡。因為鮑爾若有似無的撮合,湯瑪士與法藍翠絲卡漸生情愫,湯瑪士飽受冷落的女友英格麗基於嫉妒等複雜的情緒,最後亦搬進鮑爾家,與鮑爾夫妻發展出曖昧的關係。從兩對愛侶間微妙的互動,宋塔配置出一片豐富的寓言網絡,於其中,政治、革命、情欲、性別權力結構等種種複雜的思考,都巧妙融化在多曲折的情節中。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