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
當我們使用「生命(life)」這個名詞, 我們的定義和人類的不同。
在地球上,「生命」被用來區分「有生命力」與「無生命力」的物質。
因此,人們認為狗、馬、魚、樹、以及草,是「活的」或「有生命的」。
反之,石頭、水、空氣、和其它基本的物質
被認為是“死的”或“沒有生命的”。
.
沒有東西是死的
這狹隘的概念與事實相距甚遠。
從人類的指導靈看來,每一個物質形體都是一個載具,
靈體或靈質,藉此載具來表達自己。
.
"物質界形體"確實是靈質用來展現的工具,
靈質用它來體驗自己的存在和行為的結果,並理解自己的真實本質。
所有的形體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被運用。
因此,沒有什麼東西是死的。
.
請仔細想想這句話的含義 - "沒有什麼東西是死的"。
.
屍體/肉體
比如說,一個人體,即使它的精神或靈魂已脫離了,
它仍然是某些靈質用來表達的載體。
這些透過人類的屍體來體驗存在的靈質,是一種非常基本的靈質,
在靈性進化的階梯上,它們幾乎是處於最基層的。
.
然而,所有的靈性眾生都必須從同一個基層開始「學習與進化」的循環,
在靈性昇華的階梯上,漸漸的向上攀爬。
.
讓我們更深入的探討這個問題,
因為仔細說明人類屍體內的靈質,可以引導並揭露一些真相,
幫助人們破解他們在生命的靈性層面的迷思。
.
首先要說明的是:當人體處於人們所謂的「活」的狀態裡,
有兩個個體運用人體作為表達的載具。
其中一個當然是「人類的靈魂」,
靈魂運用肉體作為在地球上表達的載具。
.
但人類的靈魂 (或更確切的說,靈魂投射到地球層面的較低"人格")
並不足以維持肉體的功能,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活著」。
比如說,當一個人睡著時,
事實上,靈魂,或遠或近的離開了肉體,
.
在那情況下,靈魂不可能完全的支持與整合肉體所有的功能。
照顧肉體的是另一個個體〜它是肉體本身的智力,
這智力是由肉體的各個部位、器官、組織等較小的智力所組合而成的。
.
肉體本身的整合特性,能夠將不同部位、器官、原子所擁有的眾多智力,
結合為一個單一的個體。
這"結合而成的肉體",與"靈魂投射的人格"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當肉體醒著時,兩者都住在其中。)
.
肉體智力的存在有助於解釋一些令人困惑的事件。
例如,在「瑜珈之龍* 」這本非常好的書裡,作者敘述了一個奇怪的經驗。
*瑜珈之龍(Autobiography of a Yogi)的作者: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
他在一位德高望重的瑜珈長者臨終前去拜訪。那位長者知道自己要脫離肉體的時候到了,他當然也完全明白那隻是一種轉化,不用害怕。
然而,作者發現那位長者的「肉體」因恐懼而顫抖〜害怕自己即將死亡。
.
雖然作者在他的書裡並沒有充分解釋這個現象,但現在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
恐懼並非源自瑜珈長者的意識人格,而是來自他肉體的基本意識。
因為,即使人格知道死亡沒什麼好怕的,但肉體的處境卻完全不同。
.
肉體知道肉身的死亡意味著它自己的末日到了,
因為肉體智力所維生的整體,屆時將分解消散,不能繼續整合。
.
然而,肉體智力的整合功能,在靈魂人格離去時,並不會立即終止。
反之,它會留守一段時間試圖維持自己(屍體)的完整,即使肉體已經開始分解了。
當肉體繼續分解, 肉體智力的「維持系統」會逐漸消失。
.
然而,肉體智力的靈質在經驗中學會了:存活的價值〜存在與繼續活著的喜悅。
在努力保持完整性的過程中,肉體的靈質發展了一種重要的「習性」:
想要以一個完整的、有意識的個體存在。
.
此外,在剛結束的那一生裡,
肉體智力因為與一個較進化的個體(靈魂投射的人格)共享一個物質載具獲益良多,且已經瞥見了在更高意識層次體驗展現事物的喜悅,它的品味已提昇,
它的渴望已不只是想要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而是更好。
.
這兩個基本特性〜渴望存在和渴望改善〜是靈質在真正的進化之前, 必須獲得的首要品質。
.
水晶 高度組織化靈質
我們在赫萊瑞恩系列的其它書籍裡,曾經說明礦物界的岩石和巨石也有類似上述的目的,也就是讓基層的靈質知道,存在於一個完整的個體裡,是什麼樣的感覺。
.
然而,岩石和巨石裡的靈質,通常未享有與另一個較進化的個體共用載具的利益。
.
但是天然水晶例外,因為人類已學會把水晶用於裝飾,近來則運用於治療和靜心。
幾乎所有的天然水晶裡,都住著一個特別的眾生,
目的在於:教導結晶原子的「高度組織化」靈質,擁有更進化的觀點。
我們採用了「高度組織化」這個詞,而這需要進一步解釋。
.
首先必須說明物質載具的性質〜它的形體、密度、顏色、等等…〜
總是呈現了居住其中的靈質或個體的特性,無論那個個體的進化程度如何。
這個原則也適用於不只一個個體居住在同一個載具裡的情況,
因此,載具的性質顯示了居住其中的每一個個體的特質。
.
所有天然水晶都擁有規律且重複的原子架構,同樣的排列模式不斷重複。
這證明了有高度組織化的靈質居住在裡面。
事實上(我們必須試著在這裡盡可能的說明清楚),
水晶的基本靈質是高度組織化的,因為它的載具擁有相同的品質。
.
這使我們聯想到那古老的謎題「雞生蛋、蛋生雞」:究竟是哪一個先存在?
事實上,結晶的自然過程,就像是把水晶的原子聚集在特定的空間矩陣裡。
.
水晶的基本靈質,只指那些原子靈質的整合體。(這裡我們並非指後來居住於水晶裡的更進化眾生)
經由自然結晶的過程,這些基本靈質聚整合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
.
靈魂失衡反映 身體相應部位機能
人體也是相同的情況:
透過肉體本身的組織特性,它的基本智力聚合成一個完整的個體。
.
這裡也可以談談人類與水晶的另一個相似之處。
我們在先前的書籍裡已經解釋過,人類靈魂計劃住在肉體的過程中,
會在母親的子宮裡,塑造自己的身體。
.
靈魂傳送能量幫助塑造重要的器官和系統,
因此,在靈魂層面的任何缺陷或失衡,
都會像徵性的反映在身體相應部位的弱點或機能不全。
以這種方式,靈魂所投射的人格能持續的提醒自己,
此生要修正那些失衡及缺陷。
.
居住於水晶裡的靈性眾生也是以同樣的方式,
在結晶的過程中,確實的引導水晶成為特定的形狀。
他們傳送自己的一部分靈質 ,指揮原子排列成為特定的架構。
更具意義的是,許多水晶是在大地母親的*晶簇裡形成的,
這與「人類的胎兒是在母親的子宮裡孕育」非常相似。
*參考地質學:「晶簇vugs」
.
揭示這有趣對照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強調,在實相的所有層次裡,
一個眾生或個體傳送能量去準備自己即將居住的載具,
是相當常見的一個過程。
.
然而,這項探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讀者理解:
「生命」更寬廣的定義是「每一個物質展現的品質」,
沒有任何例外的情況。
.
現在我們要更詳細的檢視人類的生命流,
以及它在回歸神性源頭的漫長旅程中的諸多探險,
我們將討論人類在肉體中自我發現的過程,
以及目前所面臨的轉折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