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世界讀書日】我的閱讀季節丨非如
2025/04/23 11:47
瀏覽557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閱讀的價值為何?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我們再次思考這個問題。作者在本文中回顧自己如何開始閱讀,一步步愛上閱讀,並在閱讀中收穫了人生的重大改變。

學習閱讀就像點燃一把火,每一個拼出的音節都是一團火花。

——維克多·雨果

書香淡薄冬漫漫

我還讀小學時,祖國遭遇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社會風暴。動亂過後,我很幸運地趕上了恢復高考及改革開放的頭班車,繼而來到太平洋西岸留學、立業、成家。

那時夫君在外地工作,我既要照管兩個孩童,又得全職上班。在公司除了研發新產品,還參與申請專利、撰寫學術論文等額外專案。週末忙於家事、孩子和教會活動,整天像只陀螺團團旋轉。

一個秋日的早晨,我將兩個兒子分別送到託兒所和小學,然後心急火燎地趕去公司上班。從後視鏡裡忽見警燈閃亮,我快速掃視左右,沒見別的車輛,便立馬在路旁泊車。這是我生平頭一次被員警叫停,頓時心如落網驚鳥,在胸腔裡亂撞狂跳。

一位50來歲的大塊頭男警走到駕駛室旁,滿臉威嚴:

「女士,這兒的速限是35英里,你知道自己開多快嗎?」

「先生,對不起!我因為上班就要遲到了,還真沒注意車速。」

「你開到了51英里,居然還超過了我的車!」

我自知理虧,便乖乖認錯。或許由於我毫無前科,也幸虧他心地寬容,只給了我警告而未開罰單,最後還友好地道了別:「祝你一天愉快!(Have a nice day!)」

這次被逮反映出我的窘態:急昏頭,懵懂膽肥超警車;忙打拼,何來空暇讀閒書?人到中年,作為信徒,我沒有持之以恆的靈修操練,故未曾體驗如何通過聖經與祈禱汲取屬天雨露的滋潤;那時我雖已取得理科博士學位,在文史哲藝等各方面則缺乏基本素養,又幾乎不碰專業以外的書籍。人生進取的田園彷彿定格於漫長的冬季:花草凋零,枝葉枯乾。

霹靂醒夢驚起步

我懷上老大後就意識到:孩子在美國生長,如果缺乏華夏語言文化的澆灌,將來十有八九會成為黃膚白心的「香蕉人」。因此我和夫君從兩個兒子幼年起,就盡可能為他們營造雙重語境:牙牙學語時英漢雙管齊下,兒時夏季安排回國過暑假,再大些便送去社區的週末中文學校。為了讓中文學校對孩子們更有吸引力,我也曾去當過志願老師。

長子撒母耳上初中後,因中文班同齡人先後離去,也提出要退學,可我堅持不允。2007年初春的一天,母子之間為此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爭論,其間撒母耳投來鋒利的匕首直戳我的隱痛,頓時令我啞口無言:「你自己沒學好英語,為啥要求我的漢語水準大大超過別的第二代華裔?」

這恰如其分的詰問猶如春雷,驚得我如夢初醒。在聖靈的光照下,我看清了自己渾渾噩噩的生命狀態,決意悔改;並計劃從閱讀開始,在我學習的園圃裡重新開荒撒種,迎接春天的來臨。

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自己在教養孩子方面的欠缺。瞭解到撒母耳在那所社區中文學校已無甚實際效益,便讓他退了學,親自因材施教。我從國內採購了一批少兒讀物,陪著他一本一本慢慢讀,並結合寫作訓練。如此循序漸進,撒母耳學習中文的興趣大大提高,也初見成果。

乍暖又遇倒春寒

初上讀書之路,我很快發現自己的閱讀速度太慢,以致事倍功半。我決定先學基本功,於是買來速讀技巧書及光碟教程,練習了一段時間後有所進步。但我在忙碌生活中能擠出來的時間實在有限,需要有更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天我帶小兒子去社區圖書館。在他專心挑書的當兒,我也隨意流覽書架,突然瞥見卡帶書籍(Books on Cassettes)的標籤牌。當即找到兩本書的卡帶借出,這個發現在我的閱讀旅程中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此後我又在圖書館找到了光碟藏書,從此與有聲讀物結下了不解之緣。

以耳代目的閱讀方式如一根魔杖,瞬間將我一大半的日常勞作變成讀書良機。於是我在準備飯食、清掃房間,甚至割草和收拾庭院的同時,藉著有聲書穿越時空,領受先賢的智慧訓導,聆聽引人入勝的故事,給我忙碌的生活平添樂趣。約莫一年後,我給自己定下了「每月至少聽讀10本書」的閱讀目標。

正當我陶醉於暢遊書海的良好感覺中時,小家庭平靜的生活常規突然中斷。由於夫君被派往北京任職,我和孩子們也跟著回到國內,在那兒度過了2009—2010整個學年。到了北京,我便四下跑書店,卻到處找不到有聲書。之後回南方故鄉,又去當地各個書店及圖書館尋覓,也同樣無果。

我知道失去有聲書這根拐杖,我在閱讀旅途上的進程必定大大減速,因而十分焦急。難道我學苑中那些剛出土不久的綠芽都將被這一場倒春寒扼殺?

青枝綠葉花初開

那次我回國得到的是非工作簽證,那是我成年後第一次無需在外打拚的時間。當時我赴美逾22年,信主也十多年了。靈光照耀之下,我看到自己靈命的軟弱,便將讀經放上了議事日程。我啟用一本雙語聖經,同時學習中文和英語版本,也每天默想禱告,操練與主建立個人關係,從那時開始養成了靈修習慣。從多重角度而言,在北京度過的2009—2010年是我人生的關鍵轉折期。

回到了漢語環境,更令我意識到自己的母語多麼貧瘠,於是買來一堆中文書閱讀,以此作為重打中文基礎的新開端。事有湊巧,家鄉杭州有個出版社正打算出版一本附有拼音和插圖的少兒聖經故事,經一位曾任編輯的姐妹推薦,我負責編寫了10個舊約故事。此書最後由於通不過政審未得出版,於是我出資買下版權,印刷成冊後免費贈送給地方教會及慕道友。這是我首度參與福音文字事工,付出了代價,也得到了不同尋常的收穫。

在北京的一天,我隨意瀏覽美國社區圖書館的網站,突然發現那兒剛推出下載有聲書的服務,真是喜出望外。不過當時互聯網速極慢,信號又不穩定。記得有次我下載一部長篇小說,斷斷續續前後共花了11個鐘頭。儘管如此,我還是為又可以繼續聽書而驚喜。

美國散文家和評論家E.P.惠普爾(E.P. Whipple)曾稱書籍為矗立在時間大海上的燈塔。海量悅讀一點一點開拓我的視野,我的人生走向也因此改變。

金秋果香夕輝暖

結束北京之行回美後不久的2010年秋季,一天我在接送小兒子參加校外活動時認識了一位家長。她性格開朗又和善可親,因她的邀請和介紹,我加入了社區的文學女士讀書會(literary Ladies Book Club)。

這是一個由熱愛閱讀的鄰里婦女組成的自發組織,會員職業背景包括全職媽媽、老師、護士、醫生、科技人員和法官等,血統族裔也不盡相同,我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我們實行會員輪值制度。輪到的主持人負責選書、召集討論及主辦聚會時豐盛的晚餐(參與者也會各帶食物分享)。大家往往在討論完所讀之書後暢聊各種話題,傾心吐意。15年來,會員們漸漸成了親密的閱讀夥伴和好朋友。

前人通過書籍告訴我,人類發明語言之主要目的是為了進行日常交流。因此若僅僅停留於默讀是無法學好任何語言的。這個認識促使我於2011年加入了國際演講會(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的本地分會。在那兒我從頭開始學習給講英語的聽眾說故事、論時事、談觀點。就這樣,我在大約6年時間裡,共作50多次演講並完成其它要求,終於越過終點線,摘取了傑出演講者(Distinguished Toastmaster)的桂冠。

廣泛的閱讀和由此帶來的實踐也擴展了我為神國服事的疆界。我曾在英語教堂的講台上分享靈修心得。過去6年來,我在新成立的華語教堂參與的服事包括,用雙語同聲傳譯牧師證道、帶領姐妹查經、在崇拜團司琴等等。

2020年底,我有幸邂逅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從此邁入文字事工,開始更為艱難的跋涉。

而今回眸感恩多

除了卡帶和光碟以外,我還曾用過MP3、iPod等多種裝置聆聽有聲書籍。現今操作智能手機更是快捷,只需按幾個鍵,就能從書庫選項借閱或播放,到了期限便自動歸還;也可以方便地購買並儲存電子書,在手機上建立個人圖書館。近幾年來,我多次在遊覽異國時聞悉好書,立即進入圖書館網站找到並借來,在旅行路途上就聽完,感覺很爽。

作者早年用過的有聲書播放裝置

回望18年前那場母子衝突,令我想到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所描寫林中三條小道交匯的岔路口。若非當初踏入自己的紅海和約旦河,我可能仍在曠野流浪。翻看讀書記錄,至今聽讀書目總數已超過2100本次,按我先前的速度,這可是要花多年時間才能完成的閱讀量啊。如今我的生活已無法離開閱讀,每月平均聽讀12本(特別說明:托爾斯泰的長篇如《戰爭與和平》算一本,僅有16分鐘長度的有聲版《巴拉克·奧巴馬:為你歌唱——致女兒們的一封信》也算一本,我大都泛讀,且篇幅較短的居多)。

當年「逼」我走上這段人生旅程的撒母耳,現在已是我在主內的小兄弟和親密契友。他學中文的經歷可謂峰迴路轉、恩典滿滿,所取得的成就讓老媽望塵莫及。然而,母子倆的歷程都印證了一個真諦:「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END-

作者簡介

非如

多年前從煙雨江南遷至太平洋西岸的理工女,卻在人生之秋聽到從上而來的呼召,故立志打磨手中拙筆,為要記錄祂的奇妙作為、奇異恩典。

圖書推薦

《恩典不留白,下筆如有神》

-莫非 蘇文安 劉小臨著-

恩典故事前,

人人皆可

自許為作者,

書桌乃朝聖祭壇,

生活如展頁稿紙,

捕捉心中悸動,

描述看不見的你!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

北美:gcwmi622@gmail.com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