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罕見批評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斥責其言論具有煽動性,行為失去理性,但他同時也表示,對於美中貿易談判仍然樂觀,華府不排除延長關稅休戰期,換取中方延後實施稀土出口管制。美中貿易情勢撲朔迷離,究竟是談是打,全在兩國最高領袖一念之間。
貝森特對李成鋼的批評其實有一點不知所云,很像是臨時拿來的擋箭牌。首先,貝森特口中李成鋼的「煽動性言論」,主要是指李曾當面警告美方,如果事情不照他的意思走,美國將面臨「地獄之火」。但蹊蹺的是,這段話並非李成鋼近期與美方談判時拋出,而是早在今年8月底時,當時外界對美中貿易談判普遍感到樂觀時。換言之,美方並未在當時表達不滿,而是拖了1個多月才講。
其次,貝森特對李成鋼不點名,只稱「那個副部長」,也是完全不了解大陸官員層級的外行話。李成鋼雖然以「商務部副部長」作為第一職銜,但別忘了他同時兼任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這是一個正部級的職務,與大陸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同級別,亦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對等。因此,貝森特有意貶低他為「副部長」,或許用意是把美中貿易談判生變的責任推給「下級」,實際用意是挽回不利局面,令談判繼續。
但問題在於,若回顧美中最後一次正式的、制度性的經貿談判,也就是9月初的馬德里談判,雖然雙方主談手仍然是大陸副總理何立峰和美國財長貝森特,但令人意外的是,談判主題是TikTok(抖音)在美經營方案,而非任何有關半導體、芬太尼、稀土等貿易管制議題。貝森特批評的李成鋼,也沒有出現在馬德里談判桌上。從這點來看,或許李成鋼8月的美國之行,雙方在經貿問題上裂痕已現,無法納入馬德里談判,這才有後來雙方相互制裁升級的結果。
在這種情形下,即便「川習會」在韓國APEC期間順利舉行、即便TikTok協議會成為「川習會」前的「大禮」,但雙方在貿易問題上的「大交易」困難重重。一方面川普希望大陸加大購買美方農產品、飛機的願望,較大機率會落空,大陸已經下決心增加非美市場採購;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對大陸的半導體管制政策只會越來越嚴,後來新增的加收船舶費、禁止中方赴美航線穿越俄領空等措施,也不易撤銷,最多折衷。
因此,雙方「最不壞」的結局就是:以貿易談判為名,美方延後100%關稅實施時間、保留其他制裁和管制;大陸對稀土「管而不禁」,亦不會對美商品加新稅。也正因此,從今年4月起一路高歌、波動上行的香港恆生指數,從27000點回落到25000點,不排除有續跌空間,這在美國聯準會持續降息的背景下,十分不尋常。意味著亞太或大中華區投資人已隱隱嗅到了美中貿易戰重燃的硝煙味。
(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