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民進黨全面發動「大罷免」,不僅動員資源,更刻意援引國民黨歷史人物的論述來為其政治行動正當化,一方面強調「罷免權」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重要主張,因此「罷免有理」;另一方面則將「反共」定位為兩蔣的核心精神,反過來指責今日的國民黨不再「反共」與「護台」。對於「反共」的邏輯謬誤,本文暫且不談,重點是要指出:民進黨所鼓吹的「大罷免」,早已背離了孫中山倡導的「民權」本義,實為一場包裝精緻的政治清洗與權力重組的「權鬥」。

日前,台獨人士林濁水接受訪問時強調:「孫中山最愛的就是大罷免,用人民的直接民權罷掉豬仔議員!」此語對孫中山的思想理解極其片面與曲解。孫中山確實強調「罷免權」,但那是建立在「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直接民權之下的制度設計,用以制衡失職官員、防止腐敗墮落,而非對「對立者」的集體剷除。

然而,今日民進黨所發動的「大罷免」,不是針對哪一個人,而是對在野黨所有區域立委進行的政治鬥爭,因而早已偏離孫中山先生的罷免理念。民進黨大罷免的標準早已不再是「是否失職」,而僅是「是否與執政黨對立」。這樣的行動,實質上就是用人民名義進行一場「合法形式包裝下的權力奪取」,並藉此推翻上次民主選舉所產生的政治結果。

民進黨今日大談孫中山,卻忘了孫中山的本意。罷免制度不是用來清洗異己,而是用來清除不才。若人民只是依政黨指示,隨意罷免理念不同的民代,那所謂的「民主民權」終將演變為「多數暴政」,而一旦這種「大罷免」成為常態,選舉將形同虛設。

我們更不能忽視,這樣的「大罷免」行為對社會所造成的撕裂與對立。一個正常社會的民主運作,必須建立在互信、尊重與多元包容之上,而不是將每一次的政見不同視為敵我矛盾。若只因政黨分歧,就發動大規模罷免,試圖一黨獨大,那民主不但難以深化,連社會本身也會陷入無止境的內耗。民進黨若執意以「大罷免」為手段,試圖摧毀制衡體系,建立單一權力中心,那最終不只民主受傷,民進黨自己也將成為制度反噬的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