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貝比為什麼會「嘴破」? 認識貝氏口瘡
(Bednar’s aphthae)
美國西北大學芝加哥兒童醫院皮膚科 研究醫師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俞 佑
大人「上火」嘴破一點也不稀奇。不過新手爸爸媽媽若是看到剛出生的北鼻也「上火」嘴破,可能會大吃一驚。究竟為什麼北鼻也會嘴破呢? 且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貝氏口瘡(Bednar’s aphthae)這個不算罕見,卻常被忽略的疾患吧!
什麼是貝氏口瘡(Bednar’s aphthae)? |
貝氏口瘡(Bednar’s aphthae)這個診斷首次於1850年被奧地利的醫師Alois Bednar提出。它雖然很常見(據統計發生率約15%),但卻經常被忽略。貝氏口瘡通常長在口腔上顎的硬顎,最常呈現為兩側對稱,位於正中襞(median palatal raphe)上小而淺的潰瘍。這種潰瘍通常呈橢圓形,相對乾淨而沒有分泌物。通常發生在出生後第一周內。 |
貝氏口瘡有哪些症狀? |
寶寶因為潰瘍帶來的疼痛不適,通常餵食的時間會拉長,或抗拒被餵食。寶寶也會容易哭鬧。 |
為什麼會得到貝氏口瘡? |
傳統上認為,貝氏口瘡的成因是由於餵食新生兒的時候姿勢不正確或餵食方法不對,導致寶寶過度用力吸吮,造成口腔上顎(口腔的屋頂)的硬顎黏膜受傷所致。不過近來有研究比較「自然產+喝配方奶」與「剖腹產+喝母奶」兩組嬰兒發現,前者產生貝氏口瘡(29.8%)的機率較後者(11.8%)來的高出許多。因此最新的假說認為,母親產道內的細菌或許與貝氏口瘡的成因有關。此外,奶瓶的使用以及用過於水平的角度餵食寶寶也被認為與貝氏口瘡相關。溫度過高的配方奶可能會促使潰瘍的形成。 |
如何治療貝氏口瘡? |
貝氏口瘡通常並不會伴隨發燒等症狀,也不會影響到硬顎之外的地方。如果有其他的症狀,則要考慮皰疹性齦口炎、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單純皰疹感染等等。
貝氏口瘡是不需要治療的。較重要的是調整餵食寶寶的姿勢和角度,注意奶溫不要過高。最遲在一個月內這些潰瘍都會自行痊癒,並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
參考資料:
1. Nam SW,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Bednar’s aphthae in infants. Korean J Pediatr 2016;59(1):30-34
2. Theiler M et al. Bilateral palatine ulcers in a neonate: Bednar’s aphthae.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Published Online First: 08 December 2017.
(版權屬作者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取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