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5/02/07 高雄市>旗山區>旗山一日遊(3之1)>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旗山橋(斜張橋)、旗尾山登山口、旗山糖廠/東九道之驛(旗糖農創園區)
2025/02/21 22:29
瀏覽777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今天要來一趟「旗山一日遊」。凱文想到高雄市的旗山區走走,有一段時間了,今天終於有機會來走走看看。旗山舊名「蕃薯寮」,最早的記載是在清康熙年間開發起來的;地理上,位處於進入山區的門戶鄉鎮,有「香蕉王國」的美譽。

早上從高鐵左營站搭高雄客運車「旗美國道快線(E01A/E01B)」,往旗山及美濃,約30餘分鐘就來到「旗山轉運站」,相當方便。

今天要走遍旗山,因範圍太大,因此先租了YouBike,來到「卵石護岸」,其實是旁邊「楠梓仙溪」的河堤。步道旁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寫著旗山風景的燈座,這座是「旗峰景觀」,是指在河堤上可以遠眺前方的「旗尾山」景觀。

「仙溪渡筏」,是指楠梓仙溪(高屏溪的上游)的溪流平穩,可渡筏。

早上要橫渡楠梓仙溪到對面,不過是騎車從這座鐵橋過去。

這座鐵橋名為「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是由日本時代糖廠運送甘蔗的五分車軌道改建而成,全長536公尺。

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落成於民國96年(2007年),有獨特的Z型結構,雙層橋面設計的景觀橋,成為旗山的新地標。

這是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

往南不遠處,則是也跨楠梓仙溪的「旗山橋」,兩兩平行相對。

地景橋是供行人及自行車兩用的景觀步道橋,人車分道。

旗山橋是於民國100年(2011年)竣工通車的新橋,舊橋於莫拉克颱風中受到重創而拆除重建。旗山橋全長535公尺,最大的特色便是採斜拉鋼索的外觀設計。鏡頭遠處有一根高高的煙囪,是旗山糖廠的製糖煙囪。

地景橋在橋中央部分,是雙層橋面的設計,行人在上、自行車在下。

楠梓仙溪看起來還算乾淨、清澈,為何下游的高屏溪會汙染嚴重呢?許多人都說高雄的水質不佳,現在還是嗎?高雄人現在還需要買水喝嗎?

來到地景橋的另一頭。

剛好遇到一個登山團隊,領隊正在解說行程。

登山團隊要爬的,是這座「旗尾山」

凱文今天沒時間爬旗尾山,倒是對前方這間百年的土地公廟比較有興趣。

這間土地公廟,名為「旗尾福德爺廟」,創建於清嘉慶14年(1809年),主祀福德正神,已有200多年歷史。

廟裡有一塊1809年創廟時所立的「福德廟碑記」,在民國82年(1993年)重建時出土。有趣的是,當年的石碑上寫著「旂山之名由來久矣」,這與一般所認知的旗山舊名「蕃薯寮」有異,值得歷史學家繼續探究。「旂」為「旗」的異體字。

離開旗尾福德爺廟,回到河堤上。旗山橋(台28線)是通往美濃的主要道路,斜張橋的設計,成為旗山的地標之一。

遙遙相望的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從這個角度觀察,可以清楚看到雙層的Z字型橋面設計。

走一小段台28線,來到今天早上的另一個重點行程「旗山糖廠」,這是有百年歷史的糖廠。

這裡目前也轉型為「東九道之驛(旗糖農創園區)」,園區開放遊客免費參觀。

一進到糖廠園區,馬上看到一列『五分車』的火車車廂及機車頭。過去糖廠都是以五分車來載送甘蔗及製糖後的產品,剛剛看過的地景橋,就是由當年的五分車軌道改建而成。

糖廠的園區相當廣闊,前方這條路,是廠區的主要幹道。

糖廠裡有一間土地公廟,保佑製糖作業及人員平安順利。來到這裡,當然也要拜碼頭一下。

土地公廟的對面,是一座小公園「致祥園」,參天古樹圍繞。

很有歷史感的紅磚圍牆。

廠區目前也有渡假會館。

也有大型的喜宴會館。

沿著主要幹道直走,來到這間日式紅磚外牆、黑屋瓦的建築,是當年的廠長辦公室

這間廠長辦公室,目前已改為園區服務中心。旗山糖廠原名「旗尾糖廠」,於日本時代的1909年由「高砂製糖株式會社」創立,1927年轉售「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光復後,改為台糖的旗尾糖廠。

糖廠轉型為旗糖農創園區,有十餘家廠商進駐。

服務中心不僅外觀保留當年的廠長辦公室原樣,內部的天花板,還保留當年的紅檜木材結構。

糖廠在1960年代後,業務日漸萎縮,產量逐年遞減,直至民國91年(2002年)終告停產,工廠荒廢,園區內的各主要建築則皆保留下來。

糖廠辦公室的走廊,還保留著紅磚牆柱及拱門。

辦公室左側的小屋,是當年廠長及副廠長的宿舍。

日本時代的糖廠,係屬日本人所有(株式會社),採高壓管理,廠區由社長、主任及工程師三位日本人掌握整個糖廠業務。

在廠區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製糖年代聳立的煙囪

園區內還保留著許多棟的紅磚倉庫,目前已經由各家農創廠商進駐。這家「月亮香蕉城」,是旗山有名的手工蛋捲店,融合了香蕉王國的名號。

不過,早上還沒營業,透過玻璃探視內部,與廠長辦公室一樣,房舍內外都還完整地保留著百年建築結構。

來到糖廠裡重要的製糖工廠

製糖工廠除週一公休外,每天09:00~16:00開放免費參觀。

進入製糖工廠參觀,要先用手機掃描QR-Code。

還沒進到工廠裡,就有滿滿的歷史感。

工廠為二層樓的結構,一樓及二樓的配置圖。

整個白糖的製造流程圖,想不到從甘蔗到成品糖,共需經過將近30道的程序。

參觀入口,感應QR-Code進入。工廠有提供導覽服務,可以提出申請。

一般製糖方法,分為:石灰法、碳酸法、亞硫酸法等,旗山糖廠採碳酸法產製細白特砂。

整個工廠看起來非常寬闊,機器設備眾多,不過,雖然已經停產多年,看起來維護的狀況都還好。

每樣主要的設備都有說明牌,讓冷冰冰的設備熱了起來。這裡是「壓榨室」。

我們偶而也會在菜市場、夜市看到賣現榨甘蔗汁的,糖廠裡為了製糖,第一大程序,就是榨汁。壓榨之前,還要先經過蔗刀機切段甘蔗及蔗鎚。

有清楚的參觀方向牌導引遊客前進。

運轉速度極快的壓榨機。

甘蔗經過壓榨機壓榨後,要經過這台蔗渣輸送帶,一部分送至鍋爐,成為燃料,另一部分則送至紙漿廠,做為製紙原料。

供給鍋爐作業的大型給水儲槽。

鍋爐的蒸汽供給眼前的發電機發電,以提供工廠裡各作業的電力。在日本時代,可出售剩餘的電力予電力公司,供應附近里民的電力需求。

這是清淨室裡的壓濾機,主要的功能是過濾蔗汁中的雜質。

這是清淨室裡的碳酸飽合槽,主要的功能是把蔗汁中和成鹼性,並於過濾過程中將蔗汁中的雜質去除,獲得清澈透明色度低的蔗汁。

這座則是清淨室裡的蒸發罐,主要的功能是去除蔗汁中絕大部分(74%)的水分,達到脫色、漂白的效果。

工廠裡的設備其實還很多,既然非為訓練、學習的目的,一般遊客大致上了解製糖的程序即可,準備離開工廠。

繼續往前來到這間「大旗美直賣所」

既然是農創園區,所賣的大多與農產品相關,也有導覽及手作體驗。

竟然有「古早味椪糖」的教學體驗!古早味椪糖是台南府城快要失傳的童年零食。目前在台南的孔廟附近及安平老街,還有這樣的體驗店家,傳承推廣中。

門口的香蕉藝術雕塑,很有在地意象。

這裡是「糖廠社區」,甘蔗的藝術雕塑也有在地意象。「六出旗山拖老命」,以前只要講到旗山,都會聯想到祈山。三國時代諸葛亮拖著老命六出祈山,直攻曹魏,為漢室復興大業奮鬥;沒想到這裡的標語也來諧音梗,而且玩很大。

糖業俗諺語的驚奇大集合:
「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蔗農配合政府將甘蔗低價賣給製糖會社的無奈。
「火車火車交甘蔗」,蔗農賣甘蔗有錢後,便容易亂花錢而出亂子。
「甘蔗粕,哺無汁」,即甘蔗渣嚼不出甘蔗汁,喻人身上擠不出錢或沒學問。
「甘蔗,無雙頭甜」,甘蔗頭甜而甘蔗尾淡,人生總有無法兩全其美的遺憾。
「三個保證八十斤」,三個蔗農站上磅秤才八十斤,顯然磅秤有被惡意調整過,喻日本時代蔗農被製糖會社壓榨、欺凌的無奈。

香蕉在旗山地區從產業興起,到全盛期,最後沒落的發展史介紹。而香蕉樹從樹葉、假莖到乳汁,其實全株皆可利用。

還有香蕉的果梗、花蕊也可利用,當然了,香蕉果實則除了直接食用外,還可做香蕉包、果乾、餅乾等。

賣場裡有香蕉療癒娃娃,比成人的手還大兩倍呢!

竟然還有竹編的QR-Code,還真的掃得出來,太厲害了!

「蕉傲」,是旗山人的驕傲。

香蕉樹其實不是樹,而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長知識了),生命期10個月,只為了孕育一串香蕉。當採收、砍除後,香蕉假莖可拿來製作「香蕉手抄紙」。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更高聳的製糖煙囪。

倉庫群還有不少棟房舍待開發利用。

回到園區入口處,這裡有農產品展售及一般遊客的餐廳,餐廳號稱有「內門辦桌菜」。高雄市內門區專出總鋪師,由總鋪師負責的辦桌菜,聽起來就很好吃。

最重要的,是入門處的糖廠冰店,一定要進去參觀一下。

這裡除了有台糖的各項產品外,還有最受歡迎的冰棒及冰淇淋。

各種口味的冰棒及冰淇淋,值得試一試。

冰店前,有幾株百年老樟樹,身形非常高壯,都是高雄市列管的老樹。

離開旗山糖廠,騎著YouBike原路折返,回到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

從這個角度,可以同時看到地景橋上的人行步道、自行車道,還有旗山橋等美景。

回到地景橋靠近旗山老街的這一頭,遠處突出呈鋸齒狀的山頭,就是旗尾山。


一早先把較遠的旗山糖廠走過,接著要繼續走旗山老街及附近其他幾個有趣的景點。

※※※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