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台北市>大同區>台北大稻埕老城區漫遊2之1>建成圓環、天馬茶房、鈕釦街、大千百貨、大安醫院、渭水驛站、迪化街郵局、職人巷、歌謠巷/永樂座
2023/06/20 07:20
瀏覽2,226
迴響0
推薦15
引用0
台北大稻埕一直是凱文想造訪的名單之一,老婆今天想要到「永樂市場」買做服飾用的布料、鈕扣、飾材等,正好促成凱文今天的『大稻埕老城區漫遊』之行。我們先搭車到「圓山轉運站」,再轉搭捷運。
日新國小旺台樓
↓從捷運「中山站」出來,沿著南京西路走,在承德路口看到這棟外型優美的建築「日新國小旺台樓」,這是一棟由日新國小的校友以基金會的名義捐贈建造的。很難得在這間百年國小(創校於1917年)內可以看到一座結合游泳池、多功能教室、演藝廳的紅磚建築,足與校內的百年建築「紅樓」相輝映。
我們今天預計行腳的區域,就在南京西路、承德路、民權西路到淡水河邊所圍起來的區域。這個區域,大致上就是「大稻埕」最核心的區域了。
建成圓環
↓經過寧夏路,前方是台北市著名的「寧夏夜市」,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
↓寧夏路口對過來,就是「建成圓環」。在台北市舊城區的發展歷史中,「建成圓環」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當年在此設置圓環,如同「大稻埕」鬧區的心臟,位於多條重要道路匯集的圓心點,不僅帶動當地及周邊舊「建成區」的工商繁榮,這裡也孕育了許多成功的企業人士。
↓走進圓環,這個由重慶北路、南京西路、寧夏路及天水路所匯集的圓環,多年前已被重新整理為公園。事實上,它從1899年(明治32年)由日本總督府提出計畫,於此建造圓環,並於1908年完成後,一百多年來,歷經了多次的變革。
<圓公園>時期 (1908~1930年代)
↓1908年建造完成後,稱為「圓公園」,是一座有大片空地的休閒公園,四周種植花木。1935年,新竹~台中地區發生「關刀山大地震」後,「圓公園」被充作地震避難場所。歷史的偶然,攤販開始聚集,逐漸形成圓環市集。1938年,攤商正式組成合法的圓環夜市場,形成白天為公園,晚上為夜市的特殊景象。
<改建防空蓄水池>時期 (1941~二戰結束)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宣佈夜間不得點燈的禁令,使圓環小吃生意受到很大影響。到了1943年開始有美國軍機轟炸台灣,圓環開始拆挖,以興建防空洞、防空壕、蓄水池等避難設施,其中蓄水池即設計在正中央位置。
<戰後空前鼎盛>階段 (1950~1980年代)
↓戰後國民政府將原有的防空壕拆除、蓄水池填平,並對圓環進行更多的整修,從夜市形態的攤販聚落,變成有建屋的規模,重新恢復成夜市風貌。1950年代是圓環生意最鼎盛的年代,附近的寧夏路、重慶北路跟著一同興盛,而有『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之譽,風光一時,成為老台北人記憶中的美食天堂。
<衰敗與轉型>階段 (1990~2020年代)
↓圓環走過興盛,卻因跟不上時代進步的腳步而逐步衰敗。1993年、1999年先後發生兩次火災意外,市政府決議拆除與重建。2001年拆除改建,2003年重新開幕成為「建成圓環美食館」,短暫吸引遊客後,也因軟、硬體及環境變遷等因素而逐漸沒落,2016年拆除並改建成為公園廣場,2017年重新開放使用至今。
↓這是建成老圓環及新圓環的變遷照片。
↓老圓環及小吃文化曾經是老台北人打拚的共同記憶,歷經多次的變遷,終於將空間還給民眾,也將2002年拆建時出土的「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列為「直轄市定古蹟」,讓更多民眾看見,成為多功能、具文史意義的休閒綠廣場。
↓在圓環廣場大約中央的位置,眼前這一座就是「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創建於1943年美軍開始轟炸台灣時期,本體為紅磚牆結構,池高2.2公尺、直徑11公尺,極具歷史價值。
↓二次大戰後,防空壕、蓄水池等陸續被填平,幸而並未對其造成太大的毀壞,是目前台北市出土最大的防空蓄水池。
↓這是過去剛發現蓄水池時,所拍下的照片。
↓「建成圓環」在地圖的正中心,附近的景點實在是太多了,我們今天要走的路線,大致上都在地圖的上半部。
↓圓環內有基金會捐贈的四件公共藝術作品,是雕塑家楊英風的創作,緬懷過去、展望未來,讓民眾能透過藝術作品,陶冶身心,增加與文化的對談。
↓由夜市小吃聚集場轉型為有歷史韻味的都市公園,「建成圓環」值得來走走。
↓我們繼續沿著南京西路往西走,經過這一間創立於民國5年(1916年)的百年滷味老店。能屹立百年且堅持不開分店、僅此一家,想必有它的獨到之處。
二二八事件引爆地紀念碑
↓來到南京西路185巷的巷口,看到了這座石碑。台灣光復後,百業蕭條。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於附近的「天馬茶房」查緝私菸時,由於過度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之後演變成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政府也派出軍隊逮捕與鎮壓不法分子,後續影響深遠,史稱「二二八事件」。歷史殷鑑,足堪警誡。
天馬茶房
↓就在距離「二二八事件引爆地紀念碑」約20公尺、南京西路185巷內,鏡頭左邊這一棟大樓,就是當年「天馬茶房」的舊址。
↓此圖取自「二二八紀念館」官網,有地方文史工作者在當年「天馬茶房」原址的三樓又開設了「天馬茶房」,裡面有『二二八事件』的部分文件及照片。
森高砂咖啡館/萬里紅公共食堂/黑美人大酒家
↓這家位在南京西路與延平北路口的咖啡館,原址是1930年代台北最高級的聚會場所「黑美人大酒家」,建築外觀有早期洋樓的特色風格,後曾改名為「萬里紅公共食堂」。店名『高砂』是日治時期台灣的別稱,『森高砂咖啡』則是強調原料來自台灣適合種植咖啡的森林,行銷手法類似強調幾度C的咖啡店。
萬順號製靴店/金華興金鋪
↓在「森高砂咖啡館」的對面,有兩間創建於1915年的老店,這裡是日治時期大稻埕商業繁盛的主要幹道「太平町本通」,左邊是6號的「萬順號製靴店」,右邊則為8號的「金華興金鋪」。兩戶的立面都還保留著原有的商號招牌,照片右邊「金華興金鋪」的屋頂,還隱約可以看到小小一間特別的『太子樓』。
鈕釦街
↓位在延平北路二段61巷的這條「鈕釦街」,是老婆大人今天來的目的地之一,我們暫時分道揚鑣,凱文繼續探索大稻埕的豐富歷史人文。
大千百貨
↓在「萬順號製靴店」對面這棟日治時期(1939年)建造的歷史建築,原為「亞細亞旅社」;民國58年(1969年)成為第一家由台人投資的百貨公司「大千百貨」;民國94年(2005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因為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改建時必須保留立面和騎樓,眼前的騎樓得以保留大稻埕當年的繁華樣貌。右方咖啡色門,屬於「大千百貨」;左方緊鄰的柚木色門,則屬於「ABC愛美絲綢布莊」。
↓這間絲綢布莊也是歷史建築,從布莊店開到服裝店,見證了延平北路商業蓬勃的發展史,也是大稻埕地區少見的紡織產業,保存了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繡補工具手藝及進口洋品,也是少數從日治時期迄今僅存的洋品服飾店。
↓「大千百貨」的立面,建築外牆屬於簡潔的形式,外觀則是對稱排列的柱列及格窗。1960年代,大稻埕延平北路一帶,金飾店林立,曾是新人們婚嫁採買的聖地。座落在大稻埕的「大千百貨」,當年的興盛與寶慶路的「遠東百貨」、中華路的「第一百貨」齊名,是台北市第一家引進電扶梯設備的百貨公司。
大安醫院
↓「大安醫院」舊址就在離「大千百貨」不到50公尺處。蔣渭水先生於學校畢業一年後,於1916年在延平北路這裡(大稻埕太平町)開設「大安醫院」,直至1931年病逝。
↓「大安醫院」在蔣渭水醫師病逝後,幾經易手,1934年高番王先生夫妻在這裡開設餅店,取名為「義美商店」。經營多年後漸具規模,成為「義美食品」的起家厝。
↓這間就是「大安醫院」原址所轉型的「義美食品」本店。
《臺灣民報》總批發處
↓《台灣民報》於1923年在日本創刊發行,1924年編輯部移至大稻埕的「大安醫院」內,1926年獲准在台灣印行。有『台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台灣人的喉舌』之稱,發行量達一萬份,是鼓吹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號角。台灣支局及總批發處就在「大安醫院(義美食品)」的隔壁。
↓現行「義美食品」隔壁的這間小店,就是當年的《臺灣民報》總批發處,後來曾經出租做為商業用途,目前閒置中。
↓門前玻璃櫥窗有一帖『臨牀講義』,其實是一篇以藥帖形式描述台灣的困境及體質改善方針,帶點幽默詼諧的語調。
渭水驛站
↓在「義美食品」另一側隔壁,是紀念蔣渭水先生的「渭水驛站」,進去參觀一下。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免費參觀。
↓館內有《你好,渭水》的常設展。蔣渭水在『民族自決』風行的1920年代,醫生的身分讓他有機會與一般民眾、各地紳商相互交流,成為日後推動新文化運動的助力。他提出許多改善台灣社會、文化的建議,並不遺餘力地推廣。
↓入門處也有一帖『臨牀講義』的藥方,蔣渭水醫師問診台灣,以醫學術語開出診斷書,期能以「文」人藥,根治台灣人知識的營養不足。
↓螢幕展示了「義美食品(大安醫院)」附近的大千世界。
↓蔣渭水是1920年代台灣文化、政治、社會運動、反日本殖民統治的先鋒,結合當時台灣菁英於1921年創立「臺灣文化協會」、1923年創立台灣人第一份報紙《台灣民報》、1927年創立台灣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1928年創立「工農總會臺灣工友總聯盟」,期能全面實現台人政治的自由、經濟的解放、社會的平等。一生入獄十餘次,1931年因傷寒症病逝,時人尊之為「臺灣人之救主」。
↓「大安醫院」附近的「春風得意樓」是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高級台菜飯店,附有藝旦表演,與「江山樓」、「東薈芳」、「蓬萊閣」並稱『四大旗亭』。蔣渭水於1917年入主後,由商場變為社會改革基地,於此結交到如林獻堂、謝文達等人,都是蔣渭水文化運動的助力與養料。此外,「文化公司」專責進口海外書報,是新興知識分子的精神糧倉,也是聚所。
↓「渭水驛站」內有一小間現代版的「大安醫院」,裡面有模擬蔣渭水醫師執業時的衣袍、醫事器具及用品等。
↓介紹了「臺灣民報總批發處」。蔣渭水是《臺灣民報》的創辦人之一,「臺灣民報總批發處」就設於「大安醫院」旁,曾躍登台灣第三大報,是真正代表台灣人發聲的唯一言論機關,從而帶動台灣文化的全面提升。
↓蔣渭水的獄中生涯起自1923年的『治警事件』,為此共入獄兩次,服刑144天,也曾被拘留十餘次,成為第一位政治請願犯。蔣渭水在獄中寫作開創監獄報導文學,成為他日後從事社會運動的動力。鏡頭左下角是蔣渭水的《獄中札記(臨摹本)》;右下角則有『治警事件』的入獄正義章與出獄紀念章。
↓走上二樓參觀,上面有模擬的「文化書局」。
↓這不只是一間書店,而是一間透過特展所展出的《根本療法文化書局》,裡面有蔣渭水的生平經歷及其致力推動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經歷過程,以紀念這位臺灣自由民主思潮的重要推手。
↓一上來就看到一間『1:18』比例的「大安醫院」袖珍版模型。
↓這間「大安醫院」的模型,是2021年為了紀念「臺灣文化協會」創立100周年而創作的,復刻1923年時「大安醫院」的院內情景。
↓環顧模型一圈,「大安醫院」的院內空間設計、設備、器具、人物等都既真實又唯妙唯肖,令人驚奇。
↓既然是醫院又是書局,裡面當然要擺放各種醫學書籍了,這一面牆放的是內科及外科的書櫃。
↓這一面牆則是放骨科的書櫃。
↓館內也介紹了蔣渭水透過民主發聲、文化講座、報運、組織運動等,以及各種形式活動,開展了台灣史上的思想奔放、台灣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歷程。
↓還製作了一面完整的《蔣渭水社會運動系統圖》。
館內還有其他各種與蔣渭水相關的史料、文物、影片等,值得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細細品味,館內目前每個月也有定期導覽,可上官網(臉書)查詢及報名參加。
↓這就是三連棟的正面照,中間的「義美食品」就是當年的「大安醫院」;面對「義美食品」左側是《臺灣民報》總批發處;右側則是「渭水驛站」。
陳進發商店
↓在「義美食品」對面街角的店屋、興建於日治昭和年間的「陳進發商店」,也是台北市登錄的歷史建築。建物正立面是四柱三窗、立面紋飾、洗石子與面磚,保有日本昭和時期的建築特色,也正是延平北路一代的風格特色。
永樂市場
↓凱文隨後到「鈕釦街」找到老婆大人,並且一起享用午餐後,來到下一個重頭戲「迪化街」。來到「迪化街」,當然不能錯過「永樂市場」。「永樂市場」的前身,是1908年在大稻埕碼頭附近成立的「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現行的「永樂市場」大樓,是於1982年拆除重建,並於1985年完工重新使用。
↓日治時期的「永樂市場」,因為鄰近大稻埕碼頭,船運帶來了民生必需品及大量布料,附近逐漸形成布市,成為北台灣布料的集中批發和零售市場持續至今。老婆今天來大稻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挑選布料,兩人再次各自行動。
迪化街郵局
↓「迪化街郵局」就在「永樂市場」迪化街這一側的對面。依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官網顯示,其前身為創立於1919年的「台北永樂町特定郵便局」, 光復後陸續改稱其他多個名稱; 1994年改名為現行的「台北迪化街郵局」。郵局的正立面也是四柱三窗、立面紋飾等日治時期的特色建築物。
↓即便是金融重地,「迪化街郵局」的大門還保留著一般傳統民間使用的玻璃木板拉門。
↓郵局門口地板上,有一塊由台北市政府都更處所設的金屬標示牌顯示,「迪化街郵局」成立於1915年,當時名稱為「台北南街郵便局」,是本區早期郵政局之濫觴。成立日期及名稱與觀傳局的資料略有出入,郵局所在的迪化街區段,過去的確稱為「南街」,且年份更早,因此都更處所述內容似乎可信度較高。
↓郵局裡面有一座很有造型的樓梯。
↓樓梯間有一面郵局的歷史介紹,介紹內容與都更處所設的金屬標示牌內容大致相符,「迪化街郵局」已經是百年郵局了。
迪化街商圈
↓中藥、南北貨、茶、布是大稻埕的四大傳統產業,而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迪化街的「年貨大街」了。通常在春節前兩個星期左右,迪化街便會封路,兩旁店家會直接把貨品擺放出來,變成市集,形成「年貨大街」的盛況。
六館街尾洋式店屋
↓在南京西路與迪化街南入口處,有六間1920~1930年代的RC建造歷史建築「六館街尾洋式店屋」,外觀是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造型。
↓清末時期,林本源家族於此購置宅第,林氏子弟林維源因資助劉銘傳而被任命為欽差,因此建立六間相連的「欽差行館」,此街因此被稱為「六館街」。六戶建物立面精美而形成一完整街面,牆壁上的浮雕、花飾等裝飾相當講究,可為林本源家族、六館街及永樂町發展興衰之歷史做見證。
↓立面裝飾風格包含西式綵帶、西式勳章跟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等,是1920年後流行的建築裝飾風格。
職人巷
↓從南京西路到迪化街,有好幾條具特色命名的街道,包含南京西路的咖啡街,還有迪化街的職人巷、布料街、歌謠巷及廟前街等。這一條是「職人巷」,乃因巷內有不少多才多藝的職人,包含彈月琴、訂製西裝、製作皮革等的達人。
屈臣氏大藥局
↓清末,洋商紛紛到大稻埕收茶製茶,台灣人也開始嘗試西藥;到了日治時期,台北已有好幾家西藥店,其中以位於迪化街的屈臣氏最為著名。「屈臣氏大藥房」建於1917年,是當時大稻埕最高也最為氣派的洋房。正面牆上有「屈臣氏」及「龍麟伴塔為記、別人不得冒效」的字樣,十足品牌行銷的商業手法。
↓「屈臣氏大藥局」是台灣第一間西藥房,當時以批發進口西藥為主,日治時期曾研發出有效的治咳嗽藥水而生意大好。這間巴洛克立面牆的百年建築,現為法定古蹟。
↓「屈臣氏大藥局」在光復後,因局勢不穩及天災而生意大受影響,最後僅留下小店鋪賣成藥,其餘店面曾出租作為布莊、餐飲店使用,目前則打造成文創商店「小藝埕」。旁邊的小巷子是「布料街」,有不少年輕布藝文創品牌進駐。
↓「屈臣氏大藥局」的一樓,有20年代的主題書店「Bookstore 1920s」等商店。
↓另一側,則是「台灣故事館」。
大稻埕遊客中心
↓繼續沿著迪化街往北走,還有許多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傳統的閩南平房、明亮的紅磚洋樓等歷史建築。
↓轉角這一間歷史建築,目前做為「大稻埕遊客中心」。
歌謠巷/永樂座
↓旁邊的巷子是「歌謠巷」,原名「永樂巷」,過去曾有一間相當知名的「永樂座」,是當時重要的娛樂中心。
↓大稻埕是日治時期台灣歌謠傳唱的根據地之一,1924年知名茶商陳天來等人在「永樂巷」籌資興建「永樂座」,包含京劇、電影、舞台劇都曾在這裡熱鬧上演。「永樂座」1946年更名為「永樂戲院」,1960年歇業。
我們的『大稻埕老城區漫遊』還沒結束,而凱文還要到「永樂市場」與忙於挑選布料中的老婆會合。
延伸閱讀:大稻埕老城區漫遊2之2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2025/03/31 墾丁三日遊-Day 1>號稱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與鵝鑾鼻公園成犄角之勢的貓鼻頭公園、恆春海角七號阿嘉的家
- 2025/03/20 基隆市>中正區>基隆二沙灣砲台>基隆二二八紀念碑、海天公園、二沙灣東砲台/北砲台、古井與大陡梯、『海門天險』古營門
- 2025/03/09 台南市>中西區>「府城南門公園」周邊歷史景點探訪(下)>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台南女中(丁窈窕樹、神秘古地道)、台南大學、南大附小、台灣府城小南門遺址
- 2025/02/17 新北市>五股區>五股水碓觀景公園>輕鬆可達的山丘小公園、可俯瞰大台北地區的無敵景觀、可爬山健身、還可蒐集10個有趣數字雕塑的好地方
- 2025/02/07 高雄市>旗山區>旗山一日遊(3之1)>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旗山橋(斜張橋)、旗尾山登山口、旗山糖廠/東九道之驛(旗糖農創園區)
- 2025/01/28 台南市>南區>桂子山小旅行>海拔29.5公尺,縣市合併前原台南市第一高峰>曾經有防空洞及軍事碉堡(桂子山碉堡)、電話總機房、涼亭、觀測日環蝕的測量三角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