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2/09/08 阿里山三日遊>姊妹潭、木蘭園、受鎮宮、巨木群棧道、28號巨木、神木車站、神怡流瀑、阿里山神木遺跡
2022/10/04 22:01
瀏覽4,151
迴響0
推薦16
引用0
我們的「阿里山三日遊」第三天的行程,早上已經先走了阿里山詩路及水山巨木,接著要走一般遊客必訪的姊妹潭,而後走木蘭園、受鎮宮到商店區,再走巨木群步道到神木車站,探尋阿里山神木遺跡。

我們從沼平車站走了一段森林步道過來,前方看到好幾棵就在步道旁的紅檜,樹皮脫落露出紅色的木心。

原來這些樹皮不是自然脫落,也不是被動物啃咬的,而是被遊客沿著步道走時,隨手有意無意摘除的,或許是被檜木本身散發出的香氣所吸引吧。

這是一片廣達6.39公頃、於民國19年(1930年)所植種的檜木林,是目前「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最密集的檜木林。

「姊妹潭」到了,眼前有著Tiffany Blue潭水顏色的是面積較小的「妹潭」

「姊妹潭」相傳是兩位原住民姊妹為追求愛情,結果不成而相偕殉情的地方。

「妹潭」為天然高山湖泊,水源由附近的小山澗匯集注入,夏天為滿水位,冬天枯水期時水位會降低。森林中的潭水具有滋養土壤、調節氣候,並供應動植物、微生物所需水分之功能,更是建構森林生態系中的重要因子。

「妹潭」面積不大,略呈圓形,約5分鐘即可環湖一圈,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美。

「妹潭」旁邊有一條木棧道。

這是一條潭」「環潭棧道」,總長186公尺。除了可以享受檜木林的芬多精外,也可以不同的角度欣賞「姊潭」的湖光山色。

「姊妹潭」的「姊潭」到了。「姊潭」與「妹潭」相距不到50公尺,面積較大,略呈長方形

「姊潭」的特色,是潭中有一座以檜木為基座、頭頂覆蓋茅草的「相思亭」,也有木橋連接岸邊。

「姊潭」翠綠的潭水顏色與「妹潭」有明顯差異。

可以循著剛剛看到的「環潭棧道」遍覽潭景,右前方有一座環潭棧道的觀景平台。

「姊潭」是天然高山湖泊,水源也是由附近的小山澗匯集注入。

因為潭水碧波無瀾,相思亭及潭邊的樹林倒影,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欣賞無價的潭景風光。

我們大約中午時間到這裡,大部分的遊客可能都去用餐了,我們在這裡享受它的靜謐之美。

潭水清澈碧綠、平靜無波,可以看透潭底。

潭內青蛙、蝌蚪生態自然純潔。

從不同的角度,捕捉不同的美景。

來到「相思亭」前的木橋。

木橋旁邊有溢流道,當潭水滿水位時,會從這裡溢流出去。

「相思亭」內沒有其他遊客,進去坐坐看看。

從亭內往外欣賞不同角度的景觀。開始起霧了,霧中的姊妹潭,會有不同的風情。

離開「相思亭」,旁邊就是「環潭棧道」的另一個入口。

姊妹潭旁邊有一棵特別的樹,三株一體。

這棵樹名為「三兄弟」,三株挺拔的年輕紅檜簇生在一起,盤踞在一棵被砍伐的檜木老樹頭上,越顯根基穩固。

旁邊與「三兄弟」呼應的,是四株狀似姊妹般親密相依在一起的「四姊妹」

「四姊妹」從種子開始,便從被砍伐的檜木老樹頭裂縫中發芽成幼苗,吸取老樹頭的養分而欣欣向榮。若干年後,應該會成為合併木。大自然真是奇妙!

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一棵老樹頭,形狀像極了豬頭。

這棵殘存的檜木老樹頭,被名為「金豬報喜」,外型有大大的鼻孔、下垂的耳朵,維妙維肖。其實這些老樹頭,其根部可以牢牢抓住泥土,減緩地表水的沖刷。當有一天這些根部腐朽後,其遺留的地下孔道還可以加速雨水滲透,涵養水份,是生態珍貴的資產。

凱文戲魂又上身了,竟與老樹頭比起誰比較像豬頭呢!

往前看到了好幾棵的珍貴樹種-「昆欄樹」

「昆欄樹」又稱「台灣雲葉」,是冰河時期孓遺樹種,可算是活化石的樹種。

繼續往前,又看到另一座樹頭形成的造型「永結同心」

這是兩棵老檜木的樹頭,很巧妙地連接成一個愛心的形狀,渾然天成,春去春又回,優美的線條歷經自然四季的洗禮,枝幹雖已腐朽斷裂,相愛的心卻永結在一起。

巧劃一條紅線,是不是又恢復像一顆完整的愛心了呢?

繼續往前,又是一大片的人造林。

這一片是柳杉,是光復後(1947年)植種的。

柳杉林旁邊,看到了好多被砍伐的檜木老樹頭,可惜了!

往前來到了「木蘭園」,園區有一條高架木棧道。

這一條「阿里山溪」的支流貫穿「木蘭園」,溪流兩旁以砌石築岸,可以減緩溪流對邊坡的沖刷及侵蝕。

支流在「木蘭園」的核心地區有一小水池,是名為「阿里山之眼」的生態靜水池,可做為調節水流及滋養附近樹木之用,應該也可讓野生動物就近飲水。

我們沿著高架木棧道走一圈。高架木棧道有保護園區的泥土的作用,避免人為踐踏泥土,造成土地硬化,不利植物生長。

木棧道旁有一棵很高大的「森氏礫」,這是依日本學者「森丑之助」的姓氏命名的。它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果實很像帶著一頂很有設計感、具有些許光澤文青風的毛線圓帽。

木棧道四周也有很多的櫻花,相信櫻花盛開的季節,這裡也是熱門的賞櫻地點。

繞了一圈,終於感受到這裡為何叫「木蘭園」了,這裡就有一棵高大的「紫木蘭」

「紫木蘭」又名「辛夷」,花期在春季,現在非花季,只有零星的花苞及紫花。

木蘭屬於落葉性喬木,春天開花時,只見花不見葉,非常壯觀。

旁邊還有好幾棵「白木蘭」

離開「木蘭園」,繼續往前,接近森林步道的終點。由沼平公園走過來,是下坡的地形,比較輕鬆一些。

離開森林步道,來到這裡是過去「香林國小」的校舍。前方二層樓建築,就是以前的教室,目前一樓設為商店街。前面這一大片空地,則是以前的操場。

廣場旁邊是阿里山著名的「受鎮宮」,主祀【玄天上帝】,目前外牆整修中。

「受鎮宮」最神奇的傳說,是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玄天上帝】的聖誕前,都會有許多蛾類從各方飛來,自動地停留在神像上,既不食也不會飛走,直到慶典過後才飛離,神蹟宛如「神蛾祝壽」,也因此常有新聞報導此神蹟。

我們接著要走「巨木群棧道」,棧道共分兩段,全長1.1公里,共有36棵紅檜巨木,每一棵巨木都有編號。地圖中間有一條綠色的溪流,就是「阿里山溪」。

我們要從地圖紅色箭頭處開始走,先繞「阿里山溪」的右半邊,再走左半邊。期間會經過跨越「阿里山溪」的四座橋。

我們在商店街簡單解決中餐並休息了一下。「巨木群棧道(二)」的入口,就在商店街旁邊。

木棧道沿路下坡。設置高架木棧道,也是兼顧觀光與保護神木的最好作法。

沿路針對每棵巨木都有說明。此外,也有不少的巨木相關知識介紹,讓遊客對巨木生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裡介紹了「如何得知巨木樹齡」。

阿里山的參天巨木,有許多其實都是「合併木」。相鄰的幼苗一起成長,如果太靠近了,就會合併生長,著名的「水山巨木」就是一顆合併木。合併木有:根系嫁接、盤根合併、樹幹合併、下一代合併、生生不息等五種型態。

鏡頭這兩棵巨木,右前方這一棵是32號紅檜,就是一棵合併木;左後方這一棵則是33號紅檜,兩棵都未滿1000年。

這棵是31號紅檜。

一般人不太容易分辨「紅檜」與「台灣扁柏」的差別。紅檜的樹冠枝條多下垂;台灣扁柏的樹冠枝條則多上揚。

左邊這棵是30號紅檜,約有1100年了;右前方則有一大片植木。

往前來到被列為「阿里山新八景」之一的「28號巨木」

「28號巨木」是巨木群棧道中最壯觀的巨木,胸圍直徑4公尺,樹高45公尺,樹齡推估1100年左右。巨木上還有不少「黃花著生杜鵑」及「高山條蕨」等台灣特有種植物附生。

走在步道上,隨時可以聞到林木所釋放出的獨特香氣,這就是芬多精,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機能及消除神經緊張,柳杉的芬多精還可改善睡眠品質。大口深呼吸,來一趟森林浴、森呼吸吧!

木棧道走來平穩,又是下坡,可以很輕鬆地享受森林浴。

木棧橋在不同路段,有不同的人數/重量的總量限制,不過,恐怕也只能靠遊客們自律吧。

走完「巨木群棧道(二)」,前方是跨越「阿里山溪」的「神怡橋」

我們剛走過的巨木群棧道(二)」全長450公尺,沿途共有16棵巨木。

「神怡橋」下方的「阿里山溪」,溪水不豐,應該與今年沒有颱風侵台有關吧。

橋的另一頭,是「阿里山新八景」之一的「神怡流瀑」。不過今天沒有太陽,無法看到藍天白雲的倒影,可惜了。

溪床都有減緩水流沖蝕、穩固河床的設計。


「神怡橋」造型古樸,很有歷史感。

河堤旁邊,有一座觀景平台,可以欣賞河景及森林之美。

旁邊就是「阿里山森林鐵路」進入阿里山的第一站「神木車站」。不過,因為目前森林鐵路是不通的,「神木車站」反而成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小火車的第一站,也是地勢最低的車站,也因此有不少遊客會在這裡搭車回阿里山車站/遊客中心。

小火車的車廂,相較於檜木車廂新穎許多,顏色也很鮮豔。

過去這裡通常是陸客遊阿里山的最後景點,由這裡搭一段小火車回阿里山車站,準備搭車離去。如今時空已變,看不見陸客擠滿月台等火車的情景了。

從「神木車站」這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神怡流瀑」的工法及美景。

這是「神木車站」的售票亭,每半小時一班車,全票100元。

在售票亭的對面,是「阿里山神木遺跡」「阿里山神木」原本是一棵樹齡超過三千年的紅檜,無論是樹齡或胸徑都曾是亞洲第一,是過去到阿里山必訪的景點,也是「阿里山五大奇景」之一。

只是「阿里山神木」命運多舛,1953年及1956年兩度遭到雷擊後起火,造成樹幹中空,隨後枯萎死亡。1997年7月1日(與香港回歸同日),因連日大雨而折斷裂解,隔年(1998年)終於被原地放倒,「阿里山神木」也正式走入歷史。

民國42年(1953年)10月31日,嘉義縣為慶祝先總統蔣公壽誕,在阿里山神木旁建造一座「介壽亭」,亭內還刻有「神木頌」,在那個『唯我獨尊』的年代,十足「壽比神木」的歌頌意味。不過,神木可是有三千年的年歲呀!凱文突然想起袁世凱過世的時候,有人寫了一副對聯『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歲』,馬上有人貼附上聯/橫批『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不該比的,不能亂比呀!

據說三年後(1956年)當神木遭雷擊後枯委死亡時,阿里山工作站向省政府報告此事件,被視為驚天動地的大事,如果「壽比神木」的神木燒掉了,豈不是要被「殺頭」?於是有人想出偏方,在枯萎的神木頂端,架上以大木箱栽植的紅檜苗木,使其充滿綠意,看似神木恢復生機,用以欺騙世人。

「阿里山神木」在大自然的摧殘下,於大雨滂沱的香港回歸日倒塌,如今回歸大自然橫躺於此,是它以這種會面的姿態與遊客最終的廝守。

這裡有「阿里山神木」在各個年代的英姿。

我們接著要從「阿里山神木」這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地勢最低的位置,繼續往上爬,走訪阿里山其他的景點。

阿里山新八景:塔山奇岩、28號巨木、小笠原山、水山巨木、神怡流瀑、阿里山神木遺跡、香林拱橋、慈雲觀景等,除了塔山奇岩我們到不了,其餘只剩最後的香林拱橋、慈雲觀景待訪。

※※※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點選連結)

阿里山森林鐵路:官網(點選連結)

開放時間:全年24小時開放。

收費:門票全票200元;停車費100元。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