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1/01/29 桃園市>大溪區>大溪木藝博物館>內容豐富,歷史意味十足,台灣第一間無圍牆的博物館
2021/02/21 13:53
瀏覽54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凱文與老婆今天來到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市中心的『木藝博物館』這是台灣第一間無圍牆的博物館。『木藝博物館』的組織成立於2015年1月1日,該年3月28日開館,立基生態博物館理念,體認一個地方文化的保存傳承及轉化發展。博物館四個主軸是「倡議木藝生活」、「恢復職人榮光」、「保存常民文化」、「推動地域振興」等。過去<大溪>的木材工藝相當發達,因此有『木藝博物館』的成立。

其實,『木藝博物館』應該稱為『木藝博物館群』才對,因為它共計有十座公有館舍,其中「李騰芳古宅」、「壹號館」、「木家具館」、「木生活館」、「四連棟」、「武德殿暨附屬建築」、「藝師館」、「工藝交流館」皆為免費參觀。另有「大溪農會倉庫」、「六連棟宿舍群」尚在整修當中,尚未開放參觀。

『木博館群』中的「李騰芳古宅」,位於比較遠的「月眉地區」,我們今天就先不造訪了,有機會的話,再另外向大家介紹。我們今天首先來到的,是木博館群中的「壹號館」

「壹號館」原地,原本在1920年代,是「大溪國小」的校長宿舍。戰後的1949年~2001年,為大溪初中的英文老師陳茂林家族使用。由於這是第一棟修繕後開放的木博館,因此稱為「壹號館」,只是後面的館並不叫「貳號館」、「參號館」木博館從第一棟開始,就標榜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台灣的第一間無圍牆的博物館。

木博館有提供明信片的交寄服務,在門口有一個很像酒桶的郵筒可以投遞。

一進門就要換穿館內的拖鞋,配合『COVID-19』防疫,雙手要噴酒精,也採實名制登記進館。

第一個館物,就是『尋找阿鏡VR穿戴式體驗』,卻因為『COVID-19』疫情,暫停運作,有些可惜。

原來,這個穿戴式體驗的背後,有一個木製的梳妝鏡,是『時空旅人變身鏡台』,只是,今天就是一面普通的鏡子。

再來看到的,是木製的玩偶舞龍舞獅。藉由過往神明生日時繞境隊伍的歡騰,感受時空跨越的韻味及趣事。

再來看到的,一樣是強調<大溪>木藝的特色,分別從木藝、社頭、豆干產業、祭祀,或者陀螺童玩等,新舊元素的融合,傳承<大溪>的文化生活。

再走進去,看到的,是整個博物館的木造結構。

另一面的內部空間,採光非常好,不過,如果夏天來,可能也會比較熱一些。

這裡有一張「木藝博物館群」<大溪>鎮上主要景點的地圖說明。有需要的遊客,也可以加LINE,可以邊走邊聽導覽。地圖的右半面,有特別針對博物館群中的「四連棟」做說明。這裡的導覽員特別告訴我們,一定要造訪「四連棟」,那邊可以看到的東西最多。

這裡,除了有地圖介紹外,也有各種的簡介可以拿來參考、研究。

導覽員正在為我們介紹,非常地熱心,說明非常詳盡。

原本的『VR體驗』及老城區的導覽,都因為疫情的關係而取消,只剩「小木偶裝置秀」,可惜呀!

我們離開「壹號館」,沿著<普濟路>,往下一個景點走,來到了「總統蔣公紀念堂」。

台灣光復初期,就蓋了這間行館,後來蔣公過世後,遂改為紀念館。

來到了紀念館的正門,很傳統的建物。

紀念館園區有一個「志清亭」,可以眺望「大漢溪」的河畔風光。

園區內還保留著蔣公的銅像。

園區滿大的,也整理得很整齊乾淨,讓人看了神清氣爽。

園區內的部分館舍,已轉為「木藝博物館」了,這是其中一館的後門。

來到原本紀念館的正面,這就是木博館群中的一館「木生活館」

此紀念館建造於1923年,原為「大溪公會堂和館」,1949年轉為「蔣公行館」,1976年改為「蔣公紀念館」,於2005~2015年間改為「大溪藝文之家」,2016年後轉由「木博館」管理,後於2020年開放為「木生活館」除了做為『木生活』體驗空間外,也有外包經營茶館。

紀念館的另一棟,則轉為木博館群的另一館「木家具館」,一樣於2020年開放,做為家具創作展示空間。

今天剛好碰到展覽更新交換期間,沒開放。

透過透明窗戶,隱約可以看到室內已經有些許的木製品的擺設,頗有可觀。

我們走過、看過「壹號館」、「木生活館」及「木家具館」,接著要前往參觀「武德殿」、「四連棟」及「藝師館」。

來到「武德殿」右側小屋,有看到一間「木育體驗教室」,不過並未開放,不知道裡面是甚麼樣的體驗。經查官網,這裡會有不定期的木藝扎根教學活動,有興趣的,可以注意官網的公告。

來到了「武德殿」,首先看到的是「武德殿周邊宿舍群」的介紹。因應「蔣公行館」的設立,旁邊的「武德殿」遂改為憲兵隊使用,並擴建宿舍,因此有此宿舍群。

這裡有一間多功能的教室,木板結構,今天並未開放參觀。

有一條木棧道往前行,這裡其實已經靠近山崖邊,走起來覺得有些危險,而館舍就在旁邊。

這些其實都是「武德殿」的附屬建物,原本為憲兵隊使用,目前改為木博館的展示場館。

終於來到「武德殿」的正門,保留了傳統的武德殿建築味道。台灣各地目前還有多間日據時代的武德殿被保留下來,這是其中一間。

這裡一樣要換鞋,不過館方服務人員提供鞋套,我們就套上鞋套入內參觀。

這個牌子說明了「武德殿」及附屬建築的歷史演進,從1934年日據時代落成開放至今,也將近百年了。

這個牌子說明了「武德會」、「武德殿」與「警察」的關聯,「武德殿」原本是警察武道訓練的重要場所,「大溪武德會」則於1935年成立。

這個牌子則說明了全台的武道記事,1895年日據後,1897年武道活動開始引進台灣。

正廳地板上有兩面大牌子,「大溪武德殿」於1935年落成後,原是日本警察練習柔、劍道的武道場。二戰後,因公會堂改設蔣公行館,「大溪武德殿」遂改為維安的憲兵營區。

整個大廳非常有氣勢,武術、劍/柔道的意象非常濃厚。

大廳裡象徵性地放了一些塌塌米,是警察練武的場地。

「大溪武德殿」過去不論是日本警察管理,或者憲兵進駐,都充滿著神祕色彩,近年來才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

「武德殿」曾經歷「關刀山」「九二一」兩次大地震的考驗,最後的重建,回復到日據時期的古樸清麗。

「武德殿」的附屬建築移動,全部是傳統木質製造,而且牆壁佈滿玻璃,強調採光佳。

玻璃附有木製窗簾,日曬嚴重時,可以遮日降溫。

來到這一廳,有傳統的木製矮桌,可以席地而坐。

從另一角度看剛剛走過的長廊。

離開「武德殿」,我們要往旁邊的「四連棟」移動,路標上竟然沒標示,而後會再前往「藝師館」

來到「四連棟」,門前廣場的招牌做得不錯,「大溪就是一座博物館」

「四連棟」於1937年建成,有前後兩排,因建造時期不同而有不同風貌。「四連棟」規劃以大溪歷史發展為主軸,結合不同主題小故事的敘事設計,成為「大溪人說大溪事」的展示空間。

這是「四連棟」的入口,有做參觀人流管控,原本最多40人,防疫期間減半為20人。

這裡有一個看似裝飾用的小門,門後的紙條,滿是詩句。

一進大門,就看到本館的展示宗旨「大溪人,生活與歷史」,藉由不同的家族、團體及個人的生命經歷,看人們在這塊土地生根發展的故事。

首先看的是在大溪很著名的『李金興家族』『李騰芳古宅』的介紹。

李氏家族約於《乾隆年間(18世紀)》,由<福建・紹安>輾轉遷入<桃園・大溪>『大漢溪』河畔的『月眉地區』。李家來台第三世以米起家,創立『李金興商號』《道光年間(19世紀)》李家開闢連通『月眉地區』『大溪老街(和平路)』『月眉通道』,顯見李家米業的壯大。

『李騰芳古宅』則是於《咸豐10年(1860年)》起建,歷時四年完成。《同治4年(1865年)》李氏子弟李有慶中舉,官名『騰芳』『李騰芳古宅』乃再改造為官家格局。因此,『李騰芳』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官名喔!

李氏宗親至今仍維持慎終追遠之風,在春秋兩季於古宅依『三牲禮』隆重祭拜。凱文是<大溪的女婿>「李騰芳古宅」正是老婆的老家,老婆在中學前都住在「李騰芳古宅」內,中學以後才搬到大溪鎮上。凱文因老婆的關係,去過「李騰芳古宅」很多次,對它有一定的熟悉性。去(2020)年9月李氏秋祭時,凱文也曾前往參觀,所附照片為當時的祭典盛況,供讀者朋友們參閱。傳統豬羊祭品,都已改成麵線製成的豬羊。

這裡有一本李金興家族的祖譜,左半邊可以看到李有慶(『官章騰芳』)。

這裡也陳列了「李金興祭祀日表」及相關照片,可以想像李氏家族過去在大溪的影響性及重要性。

這裡還有一個「李金興家族故事」的互動式螢幕,可以點選深入了解相關資訊。

再過來看到的是,另一個影響大溪發展的「林本源家族」及其家邸。

「林本源家族」,即板橋林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但是,「林本源家族」為何與<大溪>有關聯?經查《維基百科》,原來,林家的開臺祖-林應寅於《乾隆49年(1784年)》攜長子-林平侯渡海來臺灣,於臺北新莊落腳。林平侯經營米業、鹽業,在《林爽文事件》中物價暴漲因而糶米致富,後於《嘉慶23年(1818年)》遷居<桃園・大溪>,成為臺灣最大地主,擁有土地超過5,000甲(1甲約2934坪)。

大溪老街上,將近兩百年前,有一間「古裕發商號」老餅舖,生意相當好,是<大溪・和平老街>上第一家有電視機住家及商舖,當時所有街坊鄰居都會聚集到他家看電視,可以說這一間老宅,乘載著許多大溪人的記憶。目前已改名為「源古本舖」,裡面陳列很多歷史文物,目前還在老屋中經營餐廳呢!

再來看到的是1921年落成的「建成商行」,這也是「大溪老街」最具特色的歷史建築之一,櫥窗裡陳列了相關的文件。「建成商行」是商人-簡阿牛的商號兼住所,大量採用洗石子裝飾工法及進口瓷磚,建築規模雄偉,可見當年簡氏的聲勢及大溪的榮景。

再來看到的,也是百年歷史的「大嵙崁公學校(現今的大溪國小)」。大溪國小的前身大嵙崁公學校,成立於明治31年(1898年),距今已超過120年,培育出無數的社會中堅。

看到了歌手鳳飛飛的照片,原來這裡有一區在介紹『大溪的女兒』-鳳飛飛小姐的生平。凱文過去也是鳳飛飛的歌迷,看了很有感觸。

鳳飛飛的老家,就在大溪老城區草店尾的迷宮巷,從小就在大溪「福仁宮」「普濟堂」之間成長,是大溪的重要資產,最終也落葉歸根而安厝於大溪。

鳳飛飛曾多次為大溪代言,展覽室裡持續撥放著鳳飛飛的歌曲,讓遊客一起在大溪緬懷鳳飛飛。

館方蒐集了十多張鳳飛飛過去灌錄的唱片封面,以及在大溪老家的生活照片,用心可見。

緬懷過鳳飛飛,往下繼續走。這裡開始介紹木器建築的各種榫接工法。

館方也為「李騰芳古宅」的建築,提供螢幕觸控、互動式說明,非常地詳盡。

在大溪老街區的「福仁宮」「普濟堂」,是大溪人最重要的兩大信仰中心。「普濟堂」在關公誕辰(農曆6/24)時,會有各大陣頭繞境遊街祝壽;「福仁宮」則在開漳聖王誕辰(農曆2/11)時,會有「賽神豬活動。

為慶祝開漳聖王誕辰,大溪十大姓氏輪流獻神豬,十年一輪,稱為『著姓』,每個家族皆視為大事,神豬得由專業師父彩繪花紋,並送至福仁宮廣場獻祭,且『著姓』人家,都會於住家宴請各路親朋好友。來自各方的信徒也會隨著隊伍遊街,沿途北管鑼鼓吹奏傳統樂曲,加上民俗戲曲表演,場面熱鬧非凡。具有百年歷史的「賽神豬活動,隨著時代演進,已改由麵龜、麵線、橘子等食材製成「創意神豬,不過,仍是精采可期的文化盛會。

「四連棟」果然如導覽員口中所說,是最精彩的一館,將大溪重要的人、事、時、地、物,都做了詳細的介紹,接著,我們就往對街的「藝師館」前進。

這裡有常態性的木藝世代傳承與創新教育展。

首先看到的,是大溪木藝師-姚逢時家族的介紹。

這是姚家第三代-姚世豪,22歲時的第一件作品:『撲滿』,確是青年才俊。

接著看到的,是另一個木藝技師-黃國豪家族的介紹,尤其是此家族於神明桌上的著墨。神明桌,是多年前大溪最聞名的木藝產品,近年來已有些沒落。

這是木藝技師-黃國豪與女兒黃裕凰(時年20歲)的共同創作:『象棋』,巾幗不讓鬚眉。

這是木藝技師-黃國豪與女兒黃裕凰的另一件作品:『小神桌模型』

這是木藝技師-黃國豪打響神桌名號的作品:『美人腿神桌』,女兒黃裕凰時年16歲,初出茅廬就參與創作,潛力不言可喻,前途不可限量。

真是「虎父無犬女」!黃裕凰藝師,是目前大溪唯一的木藝女藝師。

回到館外,對面的「四連棟」外面有一意象木雕作品,簡潔明快。我們大約花了三小時的時間,將木博館目前有開放參觀的館舍,全部欣賞過一次,感覺像是上了很多堂的歷史及工藝課程,收獲滿滿。

凱文與老婆今天走訪<桃園市・大溪鎮>『木藝博物館』,博物館其實不只一館,而是一群館舍。期間,感受到服務人員親切與熱心的介紹,館舍全不收門票,內容豐富,歷史意味十足,值得一遊,相信您也可以和凱文一樣收獲滿滿。



【木藝博物館】:https://wem.tycg.gov.tw/index.jsp

交通:開車可從【國3】下<大溪交流道>,沿著【台4線】往<大溪>方向走,約10分鐘可達大溪老街。

搭車:可搭『台灣好行』,小烏來線(假日行駛)/東眼山線/大溪快線,於「新街尾(和平老街) 站」或「大溪站」下車。

停車:大溪鎮上附近停車場非常多,停車無虞。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