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楊家將》
衝著帥氣的鄭伊健和看起來還不錯的預告,所以上映第一天就搶去看,不過除了帥哥真的很帥以外,這部片還是負分大於正分,不及格。
故事應該是發想自傳統的《金沙灘》戲曲橋段,不過簡化成很單純的「搶救雷恩大兵」的路線,什麼大郎假扮皇帝、五郎出家都不提。簡單來說,遼國大軍來犯,宋朝皇帝腦袋不清楚地派潘仁美(梁家仁,說真的他演奸臣真的不像,常常讓我想到鹿杖客或武狀元)為元帥,楊繼業(鄭少秋)為先鋒出兵抗敵,結果金沙灘(或陳家谷)一戰,潘仁美擅自退兵,楊繼業中了毒箭,領著少數敗兵退守兩狼山,但遼軍統帥耶律源並不強攻,原來十年前耶律源的父親死在楊繼業手上,他要報父仇,不只要楊繼業的命,他還要殺了楊家七個兒子。
這時候楊家七子都還活著,而且設定上六郎和七郎是未曾上戰場的(話說小說裡面七郎早就在幽州一戰殺遍四門),由佘太君親自向皇帝請求,楊家七子組成「搶救老爹特遣隊」,直趨前線拯救父親。但這本就是耶律源的計算,他放七子進入兩狼山,然後佈下大軍圍城,誓要勦殺所有楊家將。在內無後援,外有追兵的困境下,楊家七子帶著父親做死命的突圍…
整個故事的核心綁在「七子去六子回」的悲劇預言,到後段很單純就是一直追逐和砍殺,有點像是韓國片《武士》、《弓箭之戰》或是中國片《天地英雄》那種,小隊人馬不追逐逃亡的戲。只是《楊家將》幾乎沒花什麼心思設計追逐者與逃亡者鬥智的部分,反正契丹人就是追得到他們就是了,所以在狹谷中,大郎說:「想不到我們走這條路,他們還追得到。」我心裡的OS就說:「對啊他們怎麼追得到,導演你要給個交待啊!」
這部戲另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一直聽到耶律源在說「復仇」,楊家將在說「回家」,一點也感覺不到楊家將有什麼「忠烈」的地方,改成「耶律家與楊家的恩怨情仇」可能比較切題。
劇情算是《楊家將》還過得去的地方,但其他製作部分就完全水準以下。整部戲二分之一是在戰鬥,但戰鬥場景要不是做得很差,要不就是「致敬」。我以七子遇到的戰鬥場景說明:
第一戰:七子遇到遼軍小股部隊,用火藥破敵,構想還不錯,但後製簡直糟透,我們會看到被火燒的遼軍畫面竟然是key板,從前面衝過去的主角群們看起來像是平行世界裡的人物,有點像是海綿寶寶電影版那種感覺,難道不能花功夫做一場真的火場衝鋒嗎?
第二戰:兩狼山城之戰,遼軍先用投石車攻門(遼軍升帝王,宋朝大概還在黑暗時代),然後就是多P大混戰,非常拖時間(大概有十五分鐘),但拍得很差,戰鬥時不能一鏡到底,常常揮刀是一鏡,被砍又是一鏡,讓我搞不清楚是誰在砍誰。打到一半又跳回去佘太君晚上作夢,害我以為兩狼山和汴京是有時差的;最後七子從山道上突圍,遼兵紛紛掉落山谷那幕,讓我想到《魔戒》第二集洛汗王突圍那段;然後那些小兵摔完後,楊家將衝出去了,外面不是應該都是投石車嗎?
第三戰:大郎二郎峽谷之戰,那個峽谷做得超級假,簡直堪比二十年前楊麗花歌仔戲的棚內佈景;大郎從一堆盾牌上面翻過去、或是遼兵把屍體牆拉倒那幾幕,讓我想到《三百壯士》的幾個場景;不過好一點的是,這段大郎二郎死得很壯烈,帥氣滿點。
第四戰:四郎五郎烽火台之戰,我一開始以為終於要有點動腦的橋段了,但最後還是變成無腦肉搏。我有點看不懂那兩個人燒自己背後的稻草是要幹嘛,敵人不是在前面嗎?擺明就是要搞那種「英雄從不看爆炸」(http://www.youtube.com/watch?v=Sqz5dbs5zmo) 的噱頭;最後兩人掉下山谷,那個背景動畫也是超假,讓原本應該很壯烈的場景變得可笑,最後連兩人落水一瞬間的畫面都沒有,省錢可以省成這樣嗎?叫替身跳個水不行嗎?
第五戰:三郎v.契丹弓手的蘆葦叢之戰,這應該是很帥氣的一戰,但抄襲韓片《弓箭之戰》的意味太濃了,而且一開始,三郎的馬被射,他還有閒時間在那邊跟六郎說話,你不覺得敵人下一箭馬上就要射過來了嗎?再說,大隊追兵都還在後頭,那位契丹弓手是怎麼趕到第一線來的?
第六戰:六郎v.耶律源。這戰就正常多了,只是切太多耶律源還是乖乖男孩的畫面,節奏有點被打亂。
這部片片長很短,我算算還不到120分鐘,塞入以上六場主要大戰,前後還有一些劇情交待,還有楊繼業撞李陵碑那段,所以其實每場戰鬥都很短,剪接也往往剪得莫名其妙,像是前半段佘太君要去見皇帝,我們就看到太君上樓梯,然後太君下樓梯,就沒了,一整個怪;大郎那戰也是,我們先看到大郎一個人站在谷口,然後大隊遼軍就突然變出來開始打戰,完全不順暢。
另外粗製濫造的畫面還有很多,像是楊繼業站在兩狼山城上的動畫,根本就只有電玩開場動畫的水準;佘太君出現時,天空就一定是一片超假的黑,可以用真的夜景當背景嗎?另外楊繼業死前夢到蘇武那段,那個白色的背景加上地下乾冰,根本就是周星馳《濟公》裡面天庭的場景嘛,難道不能弄個比較真實、不要那麼搞笑的場景嗎?
我的感覺是,可能這片請了太多大牌,把預算都花完了,所以很多地方都草草處理,結果就是讓一部可以不錯的片,變成廉價的半搞笑片。
如果各位想看帥哥,那《忠烈楊家將》還不錯,但真的不要期待太高。
Ps. 我會給這部戲負評可能和觀影時一些狀況有關,我是4/3晚上在西門町絕色影城看這部戲,同時間隔壁廳應該是在進行《明天記得愛上我》的特映會,所以非常吵,很多人在我們這一廳的門口聊天,讓我看戲看得很不專心。
另外就是,我旁邊坐了一對恩愛的老夫妻,兩個人從頭到尾都抱在一起(絕色的椅子扶手可以拿起來的),然後妻子會一直發出一些驚嘆:「啊呦,好多血喔」、「那個就是鄭伊健吧」,先生則一直在指導劇情,然後一直說:「啊,他們要去找穆桂英才會贏啦,你知道穆桂英吧」、「你看,他們等一下就要去找穆桂英了」……我實在無法專心看戲。
- 4樓. 剛看完2013/11/24 14:01欸,是遼國人,不是契丹人啦,我歷史是不太好,但還知道契丹人當時就是所謂的牆頭草,遼國這麼強啦。
- 3樓. 你媽2013/06/27 08:15
打這什麼廢文 廢話一堆
被你嫌的一無是處 阿是很厲害喔
宅男
- 2樓. 阿棕2013/04/09 18:51沒那麼嚴重
我來說一下大大的負評好了,畢竟我不太留意楊家將的故事,所以看這部片的時候,是以看一部全新的故事。
我相信于仁泰導演是要把大家對耳熟能響的楊家將的故事簡單化,如果加了其他的細節,那節奏才真的被破壞,所以主線只安排七子救父的故事,所以沒有扮皇帝還有四郎變駙馬,五郎變和尚的情節。
第二,主線很明確,如果加了鬥智,那就變成赤壁,會更亂,因為這是戰爭片,在搶救的情況之下,不需要氣定神閒的鬥智,(逃命都來不及了)
第三,明明是戰爭片,但很害怕角色飛來飛去,像神一樣,我看了一些國產的戰爭片,老是覺得奇怪,戰爭就是戰爭,應該是秦拳拳到肉,沒有花邊,怎麼反而像武俠片?這是我困惑很久的事。
第四,四郎五郎為什麼放火在他們身後?因為他們不打算回去了,阻斷敵人與兄弟們的道路,準備死戰了。
第五,六郎知道三郎這一留下來,是訣別,講多一點話不行嗎?又沒有超過一分鐘。
抄襲韓國,我沒看大大講的那一部,我只是想知道,一個射箭手,要一個很帥的鏡頭,大大要怎麼安排?
第六,所有的觀眾都知道余太君去面聖是什麼結果,留一點空白讓觀眾想像不好嗎?
上一部楊門女將就是什麼都演出來,整個俗氣掉了,難怪票房慘淡。
第七,那場景不止像濟公,應該說所有大半的有關天庭的場景,都是這樣安排的,嗯……是該叫于仁泰下次注意一點。
原來有觀眾在吵,這也難怪了,我在看阿凡達的時候,有個小孩一直在吵,一直在吵,害我差一點變成浩克了。
感謝回了那麼長的回應. 我想大家看戲各有著重, 也是很正常的. 歡迎以後多多留言指教!! 李柏青 於 2013/04/17 19:08回覆 - 1樓. lighters2013/04/07 03:13其實我覺得很好看喔,單純就觀眾的角度來看的話。
可能我跟大大不一樣,不會很去care劇情合不合理吧哈哈(earthwormflower@yahoo.com.tw)我沒說劇情不合理啊, 是拍攝技術不好. 李柏青 於 2013/04/17 19:0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