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張渝歌的初步印象來自於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的參賽作品《Siri代理人》,我的第一印象是作者還滿有梗的,文字運用、故事結構也不錯,只是細節處理上似乎大而化之了點,有些細節儘管未必是構想的核心,故事跑到那個點上,你就不能不交待,否則讀者不滿足,故事也會失真。例如在《Siri代理人》中,偵探只在乎那個現場詭計,然後就跳到動機,對於誰是兇手好像不甚在乎。
我覺得相同的毛病也存在於《詭辯》中。做為長篇作品,作者對文字與故事的駕馭我都沒有太多意見,同為台中人,對於台中場景的描寫也頗有親近感;但翻完最後一頁時,後我卻充滿了問號,感覺很多細節都沒收好,甚至有矛盾,我不大確定是我沒看懂故事,或是作者藏有什麼陷阱。
(以下是主要謎底,未讀勿入)
若我理解沒錯,「晨星」其實是郭寧,「晨星日記」是郭寧寫的,郭寧有個雙胞胎妹妹叫郭靜,她們小時候母親被燒死(可能是她們姐妹下的手)。至於江怡惠則是王志億的太太,江怡惠和吳東恆共謀,江去殺郭寧,吳去殺王志億,結果吳雖成功得手殺死王,江卻反而被郭所殺,然後郭就跑去台北,假扮成王萬億的妻子,誤導警方辦案。
這個設計最大的問題是,郭寧是用自己的名字,去冒充王志億的太太江怡惠(第128頁),難道王志億身為一個老闆,身旁的人連他老婆姓江或姓郭都不知道嗎?警方查人身資料,基本戶政記錄一定會看,怎會看不出來嗎?後面警方向王志億的弟弟同時提到「江怡惠」和「郭寧」,王的弟弟說起來就好像「郭寧」才是真大嫂一樣?
另外一方面,郭寧殺了江,只是把皮包換過來,這樣就能交換身份嗎?案發後舞廳老闆發現屍體,難道不能一眼看出死的不是「晨星」?警方之後再找「死者」的母親過來認屍,換言之,警方也不知道找來的是「江媽媽」或「郭媽媽」?我想我國的戶政系統即便在十五年前,也沒有弱到這種程度吧。
我原本還有一個問題是,晨星日記一開頭寫到晨星去當舞女,是因為父親被撞死,有母親和弟妹要養(第67頁);但若「晨星 = 郭寧」,那郭寧的父母不是在她們小時候就死了嗎?不過我後來幫自己解答,那可能是郭寧的養父母,她是有情有義,才會賣身資助自己的養母與弟妹過活,只是不想理自己已經發瘋的親生妹妹。
傳統上交換身份的詭計,最常見到的是發生災難(火車車禍、地震),生還者拿個死者的名字,就把身份換過來。我很難想像不換名字就有辦法交換身份,雖然大家不見得知道「晨星」本名為何,但沒理由不知道王太太本名為何吧?
這是核心詭計比較大的問題。其他還有些小的矛盾點。例如警方一開始找到吳東恆的住所是上午9:25,只找到兩男一女在玩3P(第40頁);但後來警方抓到吳之後,又說查到吳的不在場證明,說吳到當天的10:30以前,都在家裡上網,還說原先那兩男一女有十點半有聽到垃圾車的聲音(第150頁)。9:25警察就在吳家了,又怎麼會出現10:30吳還在家的不在場證明?
諸如此類的問題,讓我一直跳出故事,思前想後。我仍不確定是我自己想錯,或是哪裡讀漏了。
總言之,作者有其寫作野心,《詭辯》中舞女生涯也寫得不錯,只是既然是推理小說,還是得計較細節,時間、地點、人物至少要求不矛盾,否則可惜了好的想法、架構。
- 4樓. 貓2023/10/17 15:05我覺得沒有調換身份只是郭寧用江怡惠(晨星)為第一人稱寫了篇小說,就像伏流用郭靜的第一人稱寫作一樣。郭寧郭靜應該都有被養父強暴,而日記中的晨星是處女,故晨星不可能是郭寧。只是這種偽日記到底達成了什麼目的呢?
另一種解釋就是精神分裂,事實上最後幾段有出現郭寧把自己的話寫成別人說的的情形,或許就是作者花了很長一段篇幅說邊緣人格是一種精神分裂前兆的用意,但邊緣人格真的不是這樣吧...
但如果大梗只是精神分裂,那好像也不太公平... - 3樓. StayC2016/02/26 09:47昨天是臨睡前硬看完的,
沒想到後面劇情急轉,根本沒時間思考。
今天早上騎車怎麼想也想不通,書不在身邊無法翻閱查證,
上網搜尋相關劇情果然也讓我對自己的邏輯放心了點。
感謝分享😁(stayweih@gmail.com)一點意見而已, 可以多想想喔. 李柏青 於 2016/02/27 07:10回覆 - 2樓. 路過2015/09/19 17:53我讀的時候這些問題是自己腦補
還說的通
結尾的逆轉就值回票價啦這樣也很好, 自己覺得有趣最重要. 李柏青 於 2016/02/27 07:11回覆 - 1樓. 意2015/07/21 15:13感謝你寫了這篇評論。
我看完這本書後陷入了混亂之中(雖然前面寫得都不錯),對裡面許多情節產生疑問,但是朋友們的評價都很好,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的邏輯能力有問題......謝謝你讓我重拾信心。
不會啦, 推理小說就是多讀多想的東西. 李柏青 於 2016/02/27 07:11回覆